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对如何适用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或在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或事项时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属于法律解释中的正式解释,也称有权解释。 法律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  相似文献   

2.
司法解释的对象辨析陈金钊关于司法解释的对象在我国目前的权威典籍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认为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在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或事项时,对有关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①。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法律规范当成了司法解释的对象。二是《新...  相似文献   

3.
立法解释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作出的解释,它可以是对现行法律的说明,也可以是对现行法律的补充。司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就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法律问题所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阐释和说明。与立法解释不同的是,司法解释必须遵从法律本义,不得越权。1997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4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规定自1998年3月17日起施行。该《解释》的颁行,对公安司法机关查处盗窃案件很…  相似文献   

4.
司法解释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浩 《法学家》2004,(3):20-24
一、民诉法修订与司法解释的关系 尽管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司法解释包括法官处理具体案件时在裁判文书中对法律条文具体含义的阐述,但从规范意义上说,我国的司法解释特指享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在我国,虽然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都是具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但由于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范围相当窄,仅仅是在抗诉监督问题上同民事诉讼发生联系,最高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法所作的解释是非常之少的.几乎所有的司法解释都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这些司法解释便成为本文讨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对司法解释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解释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就如何具体应用法律问题 ,对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比较原则、容易产生异议的内容所作的说明。司法解释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达到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的目的。因此 ,它是正确适用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保证。但是 ,现行的某些司法解释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既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也使具体执行上失去了统一标准。2 0 0 0年 3月 15日 ,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其中第二章第四节对法律解释作了规定。第 4 2条规定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4 3条规定 :“国务院…  相似文献   

6.
司法解释,是指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问题作出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审判解释、检察解释和审判检察联合解释三种。司法解释权是最高司法机关的重要职权。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司法解释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一、保证了法律和政策的正确实施司法解释从以下四方面保证法律和政策的正确实施:1.法律规范是抽象的、原则性的规定,不可能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法律的普遍性使法律只注意其适用对象的一般性而忽视其特殊性"。而司法解释能架起法律规范和…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适用司法解释办理案件,现对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二、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8.
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依照法定的职权对现行法律的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它以法律的存在为前提,且其内容不得改变或违背法律原意,因而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本身。但近些年来,我国司法解释超越或替代立法的现象日益突出,正如一些法学界人士指出的,司法解释已成为法外之“法”或法律之外的补  相似文献   

9.
论新中国的司法解释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解释是最高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问题作出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新中国的司法解释工作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成论新中国的司法解释工作》一文回顾了我国司法解释工作的发展历史,对司法解释工作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立足于中国的法律实践和社会现实,把法律解释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法律现象或制度加以研究。首先分析了法律解释的概念及分类,试图阐明在法律解释中存在的理论混乱,界定我国法律解释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次,讨论了我国立法解释的意义和作用,肯定立法解释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此后重点分析了司法解释的问题,提出: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司法解释(文件)和法官(审判组织)在个案中适用法律时所作的具体解释。各级地方法院不应层层制定地方性的司法解释文件,以避免行政性管理对法官审判权的侵蚀。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司法解释具有授权立法性质和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规范性司法解释的功能难以被判例所取代,但在继续完善规范性司法解释文件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判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具体运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在我国,司法解释权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补充了我国现行法律条文比较原则的情况,适应了司法机关具体运用法律的需要,保证了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处理执法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为立法积累了经验和素材。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3,(2):23-23
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20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司法解释对人民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作出了统一规定,以规范裁判尺度、明确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第19次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或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两院如有原则分歧,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由此,在中国,司法解释仅指最高司法机关(即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司法工作(即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就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作出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释。而其他司法机关由于不具有法律上的授权(即不享有司法解释权),他们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法律法令的理解、应用便不被认为是司法解释,至少不是有权解释。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互联网的又一部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遵从表达自由、信息自由与权益保护相平衡的原则、互联网发展与互联网规范相互协调的原则,对管辖、诉讼程序、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披露义务、避风港规则、互联网媒体的过错判断标准、个人信息保护以及损害赔偿等问题作出了规定。本文对司法解释的规范意旨和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司法解释工作中若干问题的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解释,作为有权解释(又称正式解释)中的一种,是指立法机关授权司法机关在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或事项时,对有关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它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法律,保证国家法律在诉讼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贯彻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建国42年的历史来看,应当说我国历来是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的。早在1955年1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曾通过关于解释法律(包括司法解释)问题的决议;同年7月,彭真同志在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也对这个问题作了强调说明。而1981年6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又针对此前各地、各部门不断提出的一些法律问题及要求加以解释的请求,专门通过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某法院判决撤销一个“协调会议纪要”的案例进行评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中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提出质疑,认为司法解释必须严格以“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为前提,而无权对法律规定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作限制或扩大的解释,在立法机关未对法律作出修改前,现行法律必须得到普遍的遵守和服从,这是法治原则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朱豪 《行政法制》2006,(2):15-17
司法解释是对现存法律的实际含义所作的一种说明。在我国,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为什么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呢?因“徒法不宜自行”,需要借助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和操作,而法官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保证法律的统一性、普遍性,必然要求由统一机关作出解释:任何法律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立法者虽然是社会的精英,但想在立法过程中对所有的实际生活现状问题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毫无破绽的规制,也是人力之所不能及的。当然可以从修改方面进行补救,但是修改法律的程序,成本太高,而且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看,也不能朝令夕改,保证法律的权威,然而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当法律不能适应现实生活时,法律解释就充当缩小差距的角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律》2014,(5):16-16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将于2014年10月10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这次发布的司法解释,与已经实施的《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共同形成了有关互联网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体系,对于规范网络行为、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在我国立法中规定之后,有关单位犯罪的司法认定一直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高司法机关也在众多的司法解释中就单位犯罪的处罚作出了解释,但是具体的适用原则并不明确。1999年6月25日、2000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行两个司法解释明确了对单位犯罪法律适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对指导实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解释中仍然有不够明确之处。本文对其中的若干问题予以研讨,以求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就融资租赁合同关系的认定、合同的履行、解除、违约责任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该司法解释的基本功能在于统一人民法院审理融资租赁合同案件的司法裁判尺度,但基于我国尚无专门的《融资租赁法》,该司法解释本身也将成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重要法律支撑,而司法解释对融资租赁合同关系的认定、融资租赁合同与买卖合同的衔接、租赁物善意取得、承租人违约时出租人的法律救济等问题的司法态度,则从侧面反映了司法解释对融资租赁交易实践的规范、保护和引导。本文拟以该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围绕这四个问题的交易实践及裁判观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