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2002年11月3日,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这次会议是湄公河流域开发史上一次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议主题是“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增长、公平和繁荣”。会议议程包括评估过去10年湄公河区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10年的合作前景和确认合作承诺,并讨论如何加快发展伙伴关系。这次首脑会议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对湄公河流域内各国(即中国、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马树洪编著的《东方多瑙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探究》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中、缅、老、泰、柬、越6国的国际河流。流域地区的全面开发已成为沿岸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合作开发,振兴经济,是沿岸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该书共8章,25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的状况。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93,(2)
4月29日,前来昆明参加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老挝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组织(前老挝科技部)办公室主任炮·孟纳拉,副主任宋蓬·帕努西,环保专家喷扎诺·侬塔赛一行3人走访了云南国际问题研究所和我所。双方相互介绍了自己单位的机构设置、研究范围、工作情况和科研成果等,并就进一步加强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合作研究、其他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研究成果和资料的交换以及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1987年7月3—6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第三届“泰学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陈昌范(研究员),以及该所泰国研究室主任谢远章(副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黄来钧(副研究员)等三人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1988年6月16~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和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拉美通货膨胀、工资和物价问题学术讨论会”,在京的有关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及宣传单位的50多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首先邀请巴西宏观计量经济研究所所长弗朗西斯科·洛佩斯教授、智利拉丁美洲经济研究社帕特里西奥·梅列尔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艾伯特·费什洛教授  相似文献   

6.
迄今,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已有三大合作机制:一是50年代期间建立的湄公河委员会;二是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三是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由亚行1992年牵头推动,湄公河沿岸6国参与,至1997年已召开了7次部长级会议,确定了合作领域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有关论坛。东盟—湄公河流域外发计划由东盟主导,1996年召开了第一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框架文件》,建立了由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组成的合作机制,确定了合作的目标、原则和领域。1995年4月,越、泰、老、柬四国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将50年代建立的湄公河委员会改造成新的湄公河委员会,对湄公河的水资源以及流域综合开发制定了计划并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7.
访泰札记     
“泰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曼谷召开 1984年8月22日至24日,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其他九所大学在曼谷国宾大酒店召开了“泰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分别来自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共约五百人。除中国外,这些国家和地区有:加拿大、丹麦、法国、西德、荷兰、印度、香港、印尼、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英国、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瑞典和新加坡。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全长4800公里,流域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开发这条“东方多瑙河”,使之造福于人民,一直是沿江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形势不利、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长期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优先的原则日益突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澜沧江—湄公河热”.  相似文献   

9.
1994年12月6日至9日,我和王懿之同志作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代表,参加了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由泰国“湄公河邻近国家项目委员会”发起并资助,由柬埔寨“环境保护与柬埔寨重建委员会”具体承办的《社区公共医疗卫生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下面对这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以及本人在金边的见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87年6月3日至5日,“中国与东盟关系——局限与机会”1987年香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香港岭南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国、香港、台湾、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英国、南朝鲜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43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篇。这次学术讨论会共分五个部分:一、东盟和中国的全球及地区背景;二、近代中国和东盟的内部发展;三、中国和东盟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四、中国和东盟关系;五、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90,(3)
1990年5月26日下午,泰国西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栖文·英盛(Cheewin Insaeng)一行专程前来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访问。 5月11-13日,第四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在昆明召开。泰国西北大学人文学院组成了以栖文·英盛为团长的代表团前来赴会。团员中有教师西瓦蓬·瓦他娜叻(Siwaporn Wattanarat)女士和鲁乍蓬·巴差德素瓦(Ruthjaporn Prachadetsuwat)女士。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迅速发展,湄公河流域各国经济显示出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加强这一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互利互惠、共谋发展,成为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共识。多年来,湄公河流域各国在交通、能源、水能资源、科技、贸易、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诸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些合作不仅向流域各国展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而且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流域合作开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倡导下,日本、欧、美、东盟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先后介…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在中国境内的河段称为澜沧江,出境经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从越南注入南中国海,在中国境外的河段叫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是世界第9、亚洲第3、东南亚第1长河。早在50年代,下游的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就开始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合作,一直到了90年代初期,合作才扩大到缅甸和云南省,形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5国1省的经济合作区。1994年4月流域各国部长级会议确定了现阶段合作的7个方面,即交通、能源、旅游、贸易、投资、环境保护与人才开发,这7方面的合作牵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拉丁美洲研究协会(简称拉美协会 LASA)第十三次年会于1986年10月23至2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召开。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邀请,我国拉丁美洲学者代表团一行六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和与会代表对我代表团的活动很重视。大会简报以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我团的到达和代表团成员名单。拉美协会主席科尔·布拉西尔会见了全团成员,并亲自主持了《中国和拉丁美洲》专题讨论会。代表团团长、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苏振兴在会上作了中拉关系和我国拉美研究情况的报告,受到与会各国学者的欢迎。会议期间,大会计划委员会组织了三百多次专题学术讨论会。议题十分广泛,从拉  相似文献   

15.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经西藏、云南出境。蜿蜒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至越南注入南中国海。这条长何把流域6国连结一起,为了共同利用绸公河丰富的水资源,泰、老、柬、越于50年代联合成立“湄公河协调委员会”,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援助下,对泥公河下游进行勘测和规划,共建了一些发电、航运和灌溉等水利工程。90年代初,合作成员国增加到6国,合作领域从泥公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延伸到流域的经济开发、旅游和交通运输等7个方面。目前交通合作正在进行的工作主要是改善各国流域的交通设施,以及对6国…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84,(4)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其他九所大学在曼谷召开了“泰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分别来自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约五百人。除中国外,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加拿大、丹麦、法国、西德、荷兰、印度、香港、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挪威、瑞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英国、越南、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新形势及其影响马燕冰今年6月中旬,东南亚10国与中国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东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部长级会议,讨论东南亚与中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框架。这是去年底东盟首脑会议提出的湄公河合作开发新构想的推广和落实...  相似文献   

18.
被泰国人民誉为泰国民主制度之父的比里·帕侬荣曾任泰国总理、拉玛八世摄政 ,他组织发动了建立泰国君主立宪制的“六·二四政变” ,在第二次世纪大战期间 ,由比里·帕侬荣领导的自由泰运动 ,是泰国最主要的抗日爱国组织 ,在反对日本侵略和战后初期的泰国政治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试对比里·帕侬荣及其领导的自由泰运动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比里·帕侬荣 (pridiphanomyong) ( 1 90 0 - 1 983) ,爵名銮巴立·玛努探 (Luangpradistmanutham) ,中文名陈嘉祥 (一说名陈璋茂 ) ,1 90 0年 5月 1 1日出生于泰国中部阿瑜陀耶府古稿 (Krungkao)…  相似文献   

19.
·西北五省(因)字音内科学第三届*术讨论会论丈选辑· 陕西省畜禽饲料有毒真菌的调查…………………………………………………………汪昭贤等(5—3)f 高产奶牛隐性酮病发病特点及其早期诊断的研究…………………………………………姚树展等(5一7) 乳牛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诊断与防治…··、……………………………,…………………··张一贤等(5—11) 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奶山羊全血谷肌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崔中林等(5—14) ·全国兽医外科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 同种山羊全骨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均积极利用制度重叠策略解决特定议题领域的实际问题。欧盟国家在安全合作领域进行的制度重叠产生了正面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东南亚湄公河流域国家在水资源领域的制度重叠却使得该区域合作环境受到不利影响。有关这种差异的逻辑路径为,大国的地区竞争越激烈,地区国家越秉持“国家至上”理念,地区规范越强调共识与非正式性,地区国家针对于特定议题领域的制度重叠越容易产生负面溢出效应,令区域局势紧张,反之亦然。一方面,泰国原为解决水资源议题领域问题的区域合作制度被延展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但美国秉持冷战思维,借机推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进行竞争,地区合作环境由此受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受地区“国家至上”理念的驱动,再加之“东盟方式”提供的便利条件,泰国和越南两国根据自身利益设计并领导了“三河流域机制”和“四国机制”,以解决水资源领域的具体问题,并进一步争夺区域领导权,区域合作环境又一次因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而恶化。不论是从结构层次还是区域层次来看,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最终产生了负面溢出效应。泰国和越南两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制度参与现状清晰体现了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制度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