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焦世界     
《小康》2017,(12)
<正>《华盛顿邮报》贝索斯太空野心:让Blue Origin提供月球快递服务如今距离人类上次踏足月球表面已经过去了40多年时间,多家太空商业公司都希望利用此番美国宇航局(以下简称"NASA")重返月球的兴趣抓住发展机遇。这些公司各自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而他们的终极目标则是在月球建立人类的永久基地。而且,商业领域对月球的兴趣还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全力支持。这主  相似文献   

2.
1969年7月20日,美国登月船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登月船升空两周前,基地指挥部授予队长威尔逊在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转播讲话稿,此文属绝密材料。全文是,“我,哈泼·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威尔逊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讲的却是:“我,哈泼·威尔逊,以全人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  相似文献   

4.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7,(21):72-73
“苏联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第一次发射了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第一次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自动取样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们还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则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它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个星球。”这是“嫦娥工程”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人类曾几涉月球迄今为止,地球人类已成功地乘坐宇宙飞船、六上月球,计有12人曾在月球上行走。1969年7月19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二号上的登月舱成功地在月琢上登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行走,收集了月球上的尘土及岩石样品,拍摄了大量照片,安放了月震仪及测量...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6-97
据介绍,目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确定了四大科学目标和五大工程目标。今年将正式展开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期工程(即“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月球探测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一系列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的发展,还将有助于中国参与月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中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8.
白华 《两岸关系》2009,(10):50-51
应台湾远东集团邀请,大陆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9月20日首度赴台访问,并以“神秘的月球与中国的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为题发表演讲。欧阳院士首访台湾,不仅为台湾科普掀起高潮,带给台湾探月工程一手材料,也趁此行与台湾天文、地质同业建立交流平台,为两岸未来学界交流合作开辟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阴影舆海市蜃楼西川我长大成人,我有了阴影。我对它不可能视而不见,除非它融入更大的阴影——黑夜;而黑夜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的阴影呢?地球的阴影投射于月球,是为月食;月球的阴影投射于地球,是为日食。阴影的反面是火焰,阴影是我们认识太阳的唯一依凭。在我们的日...  相似文献   

10.
王文 《新东方》2000,(4):59-59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当宇航员登上其表面时,却惊奇地发现,月球上已有23个人类的赤足脚印。他们用照相机将脚印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2-102
绕月探测工程 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将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是继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2.
陈仪 《新东方》2000,(6):60-60
炸掉月球,地球就会变成真正的人间天堂。这是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亚历山大&#183;阿比恩提出的惊人见解。我们暂且不要瞠目结舌。先来看看,炸掉月球,世界将会怎样吧!  相似文献   

13.
月球奥秘     
<正>“离奇”的身世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人类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月球也是如此,月球从何而来,成为人类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关于月球的形成基本上有这么几个观点: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是分裂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4,(1):84-8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11月宣布,我国第一期探月工程的综合论证已完成,科学目标、工程技术实施方案也已落实,未来3至5年内,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13):44-45
当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连成一线时,月球就遮住了太阳光,从地球上看,太阳也就缺掉了一块,甚至全部看不见,这就是日食。目全食是日食天象的一种,即太阳全部被月球遮掩。能看见日全食的地方叫日全食带,日全食带极其狭窄,也就是说,每次日全食世界上仅有很少地区能够看见。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8,(1):98-98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12月12日举行的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7.
正月球正面的历史人类都很清楚,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在月球正面得不到,它埋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为此,必须去月球背面",把月球完整的历史提供给所有人"。就在我们书写这篇稿件的同时,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正以10.9公里每秒的速度奔向月球。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5,(6)
天文学家在一次月全食过程中拍摄的第一幅月球大气层详细的照片表明,月球大气层与月球表面的距离是原先料想的近两倍,这一发现使天文学家们大吃一惊。波士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推翻了现有的关于月球上空超薄大气层起源的两种理论,他们认为月球大气层是阳光粒子撞击月球表面后产生的原子蒸发形成的。波士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杰弗里·鲍姆加德  相似文献   

19.
“玉兔号”月球车于2013年12月成功登月行走,首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中国痕迹,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的现实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宇  禹建奇 《中国发展》2008,8(2):114-121
东北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投放的实施主旨和区域目标,这也是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东北区域不仅具有促进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的综合优势,而且目前已经初步展示了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的现实价值,同时又在这一进程中暴露出了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的制约因素,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而又科学的对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行政管理模式;完善市场运行体制,强化资源配置功能;调整主体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集群优势;冲破地区保护屏障,造就市场利益关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进程中逐步达到新型产业基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