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在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基础上,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中的网络舆情进行的总体研判,是贯穿于事件发展与应对全过程的工作。综观各类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进程,如果在事件爆发之初对危机有较强的预警意识和较为准确的趋势研判,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冲突、化解危机。“京温事件”是一起在一系列谣言的疯狂传播下,各种猜疑不满的情绪最终从网络走到现实的网络舆情事件。通过对“京温事件”舆情分析研判的案例解剖,有助于领导干部从中梳理发现网络舆情演变的基本规律,了解把握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本方法,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对当前高校的管理和安定稳定意义重大。本文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预判有四个核心要素:属于容易介入的公开事件、与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相符、与社会常态价值期望相悖、与师生个体相关;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过程研判的四阶段,并据此提出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若干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涉警公共舆论事件呈现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舆情动态与事件处置相互影响等特点,网络负面社会心态和传播效应对涉警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工作具有极大影响。公安机关应对处置涉警公共危机事件,要健全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完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机制,总结完善涉警舆情引导处置策略,不断改进虚拟社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庆安枪击案是近期以来公安机关处置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该案件中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的方式启示公安机关:可从规范法律流程、落实媒体问责和警务公开制度、加强民警教育培训以及运用社会计算相关方法等方面着手,提升公安机关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由涉警事件引起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影响着警察形象和警察权威的建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警察执法环境并不乐观。警察自身又存在职能不清、违规执法及内部失检等问题,因而成为网络舆情的引爆点。网络的发展和公众的参与又加深了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壮大,一旦出现涉警舆情,极易演化成为危机状态,影响警察权威的树立和巩固,波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警察应对网络涉警舆情也应从自身、媒体、公众等方面着手,重塑警察权威。  相似文献   

6.
唐钧  蒋宇芝 《中国减灾》2012,(21):38-3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等危机事件频发,网络舆情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充分重视,多措并举,多方应对。食品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与其他社会问题所激起的舆情相比,食品危机事件导致的网络舆情,具有三项特征:第一,舆情受关注程度更高,一日三餐的安全是每个人生活所必需,食品安全问题甚至比住房、医疗、教育问题更  相似文献   

7.
赵选泽  伏晓红  伍军 《前沿》2013,(6):99-101
针对高校当前不断增加的安全压力,然而对于校园舆情的研究大多流于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和网络评论员本身,没有对它们进行系统层面的研究,本文从危机治理的角度,以"生"为本,首先提出了舆情网络建设的概念,构建高校舆情网络建设系统工程的WEE框架模型,然后着重论述了舆情网络建设WEE模型的三个内容即网络预警、网络培训和网络评价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别对之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这个模型对于高校校园危机的早期预警和风险矛盾的良性转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玉平 《公安教育》2013,(10):30-32
"处处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每天都在执勤执法,时时处处都是网络舆情关注的重点、焦点,稍有不慎,就会处于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就会出现网络舆情危机和警务危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近几年,我国突发的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如"非典"、西藏"3·14"事件、汶川大地震、新疆"7·5"事件等。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各种难辨真伪的消息相伴而来并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危机,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此,正确认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探索其治理路径,对于提升各级政府的舆情危机治理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从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从理念、制度、能力和机制等四个方面人手,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做好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案件所关涉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加上公众对司法公信力有所质疑,使刑事案件愈来愈易引发网络舆情。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影响到具体案件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我国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的完善。司法机关只有充分了解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根据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特征,司法机关应在坚持司法独立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三步走"的方法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并对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做"两个层面"上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2.
公安边防部队在信息化时代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要建立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重视和发挥网评员的作用,积极稳妥地应对网络舆情,化解舆情危机,及时、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防止人为恶意炒作。  相似文献   

13.
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坚持"六个必须";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坚持“六个必须”;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公安机关应如何应对涉警舆情危机,为警察执法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公信力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公信力危机挑战,而网络舆情则能为化解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提供支持,进而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的价值实现。本文针对网络舆情自发性、零散性和某些非理性等特点,提出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领域的公众参与,培育网民理性参与的素质和能力,规范参与原则,完善网络舆情的公共政策吸纳机制,使其能更好地为提高公共政策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既孕育着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正是诸多挑战带来"副产品"。为此,本文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特性,通过建立Lotka-Volterra模型,对网络舆情的演进过程做出了合理预测。本文考虑了政府和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相互影响,建立两者间的竞争模型,预测竞争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寻找竞争中政府与网民间平衡点的位置,为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的干预行为提供依据,同时为衍生舆情的产生提供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试论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忠 《公安研究》2011,(3):70-73,92
加强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对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积极研究和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努力寻求涉警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的新思路、新方法,建设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公安运行环境,形成驾驭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引导合力,健全应对舆情危机的分级管理机制,开拓展示正面形象的主流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19.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多发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呈多发状态,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公安机关对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滞后、决策部门应对危机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执行部门缺乏妥善处置的基本技巧、民警执法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人民群众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社会矛盾的叠加转移、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闻法律的严重缺位等。减少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必须在公安机关与广大民警中牢固树立“处置不如预防”的理念,要系统地处理好正确决策、规范执法、谦逊行事、注重细节、及时报送、处理前置、主动出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君韬  牛忠江 《人民论坛》2012,(20):128-129
在我国,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传播的集散地与交锋的主阵地。各级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特别是公共舆论危机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危机应对策略、完善网络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及法制体系等方面入手,改善舆论引导方式,重拾话语主导权并增进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