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星 《江淮法治》2009,(5):48-48
农民体育健身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体育工作的推动和深入,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积极作用。曾几何时,由于我省农村面积大、底子薄、欠账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体育场地严重缺少,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可喜的是,今年我省民生工程项目新增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福音。如何顺利推进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农民?本期“代表访谈”拦目围绕这一新增的民生工程,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谈一点浅见。一、新农村建设中人民调解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新农村建设为人民调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工作舞台。但是,人民调解能否按照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去做,这是我们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根据我们象山县的实际,笔者认为,目前农村人民调解工作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结合石桥驿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工作,笔者认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坚持以下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农村儿童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关系着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不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还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解决不好,若干年后,这一问题将可能成为未来国家之痛!  相似文献   

5.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我们武清区地处京津走廊,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全区下辖31个镇、641个自然村;在83万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80%,新农村建没的任务十分繁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检察机关肩负着法律监督的重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怎样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仅结合自己的理解,围绕以下问题做粗浅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羽 《青海检察》2010,(2):14-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检察机关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所作为,必须结合检察职能,认清农村实际,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求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新农村建设。近期,湟源县院以推行检察官挂职村委会法制副主任为切入点,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 《法制与社会》2010,(2):219-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的省份,农村人口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尽快提升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8.
刘梅芳 《政府法制》2008,(14):63-6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决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农民是主体。2007年,在山西省武乡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军中,洪水镇南坪村党支部用满腔热血和对村民深深的情意,校正着南坪村的发展轨迹,在该村翻天覆地的变革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人民调解作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司法行政机关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十三亿人口有九亿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人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对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这一命题进行了法律上的探析,对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卢先群 《法制与社会》2013,(30):215-216
农民工内卷化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现有的体制下要想解决农民工内卷化问题,强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村的吸引力,吸引农民工心甘情愿地回到原来的身份——农民,同时充分发挥在城市价值提升、实力增强之后的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焕发出活力,真正使农村实现现代化。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新农村需要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为此需要增强对农村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需要城市和社会各界丰富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理解.深入落实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性政策,拓宽支持途径,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着力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增加农民收入才是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四川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推进四川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策分析,思考如何又好又快的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新农村、新文化、新建设三个方面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作了一个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文化队伍、活动形式、城乡差距等七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文中从政府、农村自身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要求政府方面要科学监管,农村方面要主动应对,社会方面要积极协助,从而齐心协力地共同建设新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为了解目前新农村建设情况,近期,我对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期待,要求也十分迫切.只要积极引导.认真组织,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基层检察院与农村最接近,是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力量。如何围绕中央总体部署,立足检察职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服务好新农村建设,是基层检察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经济关系的协调,农村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运用法律来平衡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农村法治现状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分析了新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提出了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推动公证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抓协调、求支持,为公证服务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为公证服务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5年以来,省厅召开了三次全省公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市领导要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支持公证工作的介入和开展,把公证列入议事日程,为公证服务新农村创造条件。二是争取省委、省政府下发文件,为涉农公证向纵深拓展创造条件。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公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村小康建设顺利进行的通知》;2006年,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了省厅《关于律师公证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的下发,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公证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09,(15):44-44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当前,我省农民整体素质与过去相比虽有明显提高,但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推进工业和城镇化建设。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围绕“培训新型农民”这一我省今年新增“民生工程”的实施,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