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唐钧  黄莹莹 《中国减灾》2012,(17):10-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冲突与风险社会的特征凸显。教育作为社会管理的窗口行业,是转型期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领域。加之近年来国内外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事件后果严重,校园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转型期和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1,(9):40-42
近年来,国内外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安全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持续完善学校安全稳定的能力、科技、制度等多领域保障的同时,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也面临着新问题与新挑战。当前学校风险治理需要从风险特征、管理对象、管理主体、媒体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创新风险治理,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系,全面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安全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持续完善学校安全稳定的能力、科技、制度等多领域保障的同时,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也面临着新问题与新挑战。当前学校风险治理需要从风险特征、管理对象、管理主  相似文献   

4.
白维军 《长白学刊》2009,(2):105-108
我国正处在一个风险制造和风险不断增加的社会转型期。风险是与危机相关联的,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危机的社会层面是公共危机,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云南省“孟连事件”暴露出当前公共行政体制中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存在着的问题,这极易导致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表征的公共危机。因此,政府应更新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公共危机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警察作为打击违法犯罪和保障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职业风险更加凸显,主要表现为暴力袭警风险、社会舆论风险、身体过劳风险以及职业道德风险。警察职业具有的这些高风险严重影响着警察的身心健康,极易导致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弱化。当前,构建包括警察执法的人身安全保障机制、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道德风险防范机制以及舆论生态环境机制在内的警察执法安全保障机制,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安工作实效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还未生成现代性,但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学家所揭示的众多风险,我国也正在经历和承受。特别是在现代化、全球化与社会转型三大背景相重叠的条件下,当代中国社会现实所展现的一幅幅风险的图景说明: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已经提前到来。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及不和谐因素,对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规避和化解各种风险,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安全,一是树立科学的风险忧患意识;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三是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解决好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四是加强社会风险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7.
风险的发生可以导致社会损失,中国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在我国风险社会的安全建构中,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各自在化解风险中具有不同功能及互补关系,全球合作也是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乔淼  王利娜 《前沿》2013,(20):130-131
当今社会政府在管理和影响社会及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现代政府管理面临的环境也更复杂,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都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如何尽力将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理性地进行公共危机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成为摆在现代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政府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唐钧 《中国减灾》2013,(9):40-42
安全校园面临"风险社会"的严峻考验。第一,危机源呈现出隐蔽性的特征,潜在风险无法全面防范,但若任其蔓延,将导致危机爆发和危害扩大。同时,我国的校园安全工作一是对事件发展的预见性差,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不高,难以提前发现潜在风险;二是对显性风险的把握不到位,缺乏对已暴露风险的准确判断,难以实现对风险及其危害的控制。第二,威胁安全校园的风险诱因和危机数量繁多,既包括所有可能导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理论在西方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腐败问题和各种突发性事件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创新和健全一套应对社会风险的管理机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陈淑琼 《人民论坛》2012,(11):108-109
从风险的角度而言,中国转型期的农民工就业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农民工就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社会转型期的制度转轨导致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缺失;高密度的农民工就业风险,可能引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第二次失业浪潮;随着中国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民工就业群体内部呈现代际分化。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及罪犯人身危险度量表为工具,选取某区看守所268名在押人员为被试,调查分析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安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在押人员安全风险高危的检出率高;(2)文化程度、有无前科影响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3)较少社会支持与具有满意社会支持的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差异显著;心理健康与筛选阳性的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差异非常显著。(4)社会支持、文化程度、心理健康能联合预测在押人员安全风险检测评估47.4%的变异量,其中心理健康的预测力最佳。  相似文献   

13.
莫凡 《岭南学刊》2013,(2):113-118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压缩的现代化"既加强了中国的风险生产,又没有给风险的制度化预期和管理留下时间,于是形成了所谓的"社会风险难题"。中国的社会风险具有五个发展趋势,即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风险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与国内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风险显现、群体性事件风险上升、"区域、贫富、城乡"三大差距风险增大、转型期风险增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社会风险难题,实践措施为:社会发展"全面指数"定期预报、风险监测与决策的竞争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14.
“风险政务”:国际状况与我国的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政务"的提出源自于风险社会的国际背景和我国转型期综合风险膨胀的国情。在国际上,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将"风险政务"纳入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并发挥了实际作用。我国政府在重点防范危机风险的同时,应加大重视政务活动中的常态风险,从战略、体制、机制、标准、手段、文化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风险政务"体系,推动实现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后,安全研究逐渐超脱于国家安全意识和政治战略,并对安全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批判.借此,安全研究走出了政治学、军事学范畴,安全研究的领域也更加宽广.其中,人类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提出尤为重要.而在当今风险社会背景下,面对安全问题出现的新的特质和新的表现,安全研究应调整分析视角,关注风险社会现实,运用实证研究手段,并将各种具体的安全问题纳入研究视野.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证并重.  相似文献   

16.
李诚 《长白学刊》2011,(3):140-144
风险社会理论表明科学理性的无限扩张必然引发全球社会风险,必须对现代性进行更多的自省与反思,.风险社会的深层秩序结构源于内源性的感性秩序,转型期社会风险的总体表现和特征说明我国已经步八了风险社会,各种社会风险对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传统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对风险的制度选择必须注意协调理性化设计与基层民众的深层感性意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王克岭 《思想战线》2011,37(5):112-116
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的相对滞后是制约我国旅游业进一步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基于10个典型案例的分析,管窥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探究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可为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四个方面的策略:确立"永续建设"的思路,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产品附加值或推动产品创新,转嫁或降低策略风险;加强旅游企业自控系统建设,提高风险控制与自担能力;强化与旅游管理部门及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分担风险。为保证上述策略的实施,应从技术、组织及文化教育方面探索出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试论传媒化解社会风险的过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凡  陈奕 《理论月刊》2008,(8):105-107,144
我国社会转型期孕育着崭新的社会图景,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派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有关传媒化解社会风险的研究逐渐成为探讨现时代传媒功能的重点之一。本文力图跳出众多已有的研究视角,结合过程管理理论,选择以发展阶段为线索来论述传媒在化解社会风险中的过程管理,并建立起一系列相关模型,旨在为传媒在应对社会风险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提供若干有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建民 《思想战线》2013,39(3):79-83
在当代社会理论的论域中,社会生活个体化和不确定性增加,是风险社会和晚期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这种状况不完全是风险社会理论所言的工业化进程的后果,而且还受到本土传统与现实状况的影响,主要包括自我主义观念与行为、市场化改革进程、转型期的制度环境以及互联网的兴起等。这些因素模塑了中国社会"个体化"的独特形貌。在个体化过程中,制度化对话渠道的欠缺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强化了个体的困境和个体的风险认知,而个人与社会的张力往往只能通过家庭主义或关系主义化解。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培育以个体性和公共性相统一的社会团结,是应对个体化挑战的关键,此亦社会学责无旁贷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基层社区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风险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生活造成了系统性的冲击,构成了严峻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基层社区在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冠疫情的危机应对中,我国基层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检验,但同时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意识不足、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能力总体上较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欠缺、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以及现代科技运用和智能化水平较低的问题。未来基层社区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观念,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应对机制和管理及服务措施,努力打造社区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共同体,不断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以实现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治理能力的综合化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