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法律制度的理性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实质合理化,一为形式合理化。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必然意味着形式合理性的优先,即,在司法过程中,当个案处理结果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本身的形式合理性可以两全时,司法者应当而且必须兼顾这两种价值,在司法裁判中同时实现个案中的实质合理性与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然而,当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发生不可两全的矛盾而不得不有所牺牲时,司法裁判则应当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无论是对于持有社会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还是对于持有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人们而言,只要他们遵循理性的指引来选择达成目的的手段,以优先实现形式合理性为原则、以牺牲形式合理性为例外的司法公正,都是唯一合理的选项。  相似文献   

2.
任何犯罪论体系的建构都需要一定的思维模式作为其支撑点。目前 ,德日刑法学界普遍认为应以目的合理性为基础建构犯罪论体系 ,并对范畴论体系提出了批判。然而 ,作为目的合理性的实现途径是建构形式合理化的犯罪论体系还是实质合理化的犯罪论体系 ,见解并不一致 ,论争仍在继续。从当前德日通说体系各要素的功能和运作方式来看 ,形式合理化和实质合理化在体系中都有所体现。而在该体系中 ,行为概念并不是体系的要素而是体系运作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斯·韦伯率先提出法律合法性和合理性论题,但由于其经验主义取向和价值无涉立场,只能得出实证论结论,即法律合法性就是法律的实际有效性或法律被人们所实际遵循,形式法律就是合理性法律。哈贝马斯在其交往合理性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法律商谈论,认为法律是否合法的根据并不在于它是否实际有效,而在于它是否体现了一种以对话为前提要件的法律商谈精神。法律的合理化要旨在于将体现对话商谈精神的合法性法律要求进行具体社会实践式的兑现。  相似文献   

4.
法律合理性,即在法的基础上对理性的认识、理解以及实现、展开的活动.异言之,即指法的发动具有正当合理的根据.法律合理性可分为形式合理性(Formal Rationality又称工具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Substantial Rationality又称价值合理性).作为法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的刑罚也不例外,有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之分.由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二者的不可或缺,当今世界各国的刑法典呈现出将二者相结合的趋势.毫无疑问,法治中国对刑罚目的之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有着双重期待.  相似文献   

5.
江必新 《法治研究》2013,76(4):3-10
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是一对法哲学范畴,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法治实践尤其是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冲突情景下的选择模式有实质合理性优先、形式合理性优先、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并重三种模式。但单纯强调某一个方面优先均有较多的局限性,而强调并重实际上却很难办到。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冲突的、对立的,但两者统一的可得性是存在的,两者统一亦具有必要性。现代法治尤其是后现代法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追求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有效的统一工具。  相似文献   

6.
胡兴东 《北方法学》2014,(3):131-140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结构要素的变迁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合理化、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华法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中国古代成文法的法典化、法律解释的多样化和判例法的非主流化是法律形式变迁的基本特点。三者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以某种法律形式为中心的发展,但都暴露出各自缺点。明朝至乾隆年间,是三者的综合时期。乾隆朝时形成了以成文法典为纲,可变性较强的条例为主体,及时性、特殊性和准确性为优势的判例制度为补充的法律结构。三者形成了各有分工但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法律形式结构体系,使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建设上形式结构完成了合理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刑事法治是在刑事领域中的法治,构建刑事法治,更是作为国家刑事司法者之一的检察官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然而,刑事法治并不是空洞和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丰富的实体内容和现代司法理念所构成的。这些现代司法理念是指导我们当代检察官构筑现代刑事法治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一、尊重法的形式合理性所谓法的形式合理性是指手段的合理性和客观的合理性。相对于形式合理性的是实质合理性,是指目的的合理性和主观的合理性。刑事法治,首先意味着在刑事领域有一套体现正义的规范体系。法治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立法。刑法就是根据全社…  相似文献   

8.
法的形式合理性所研究的内容是作为规则体系的法自身的合理性,而作为一种规则体系的最初要求是符合逻辑,内部协调统一。另外,还要求它具有普遍适用性,可操作性和使用语言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阶段,研究法的形式合理性对于法治建设而言,不仅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更具有实践层面上的具体操作的意义。我们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就不能忽略法的形式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法治及其形式合理性有着先天的局限性,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种"困难案件".陪审团在审判过程中的职能包括在认定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贯彻社会价值观念、修正法律规则.陪审团在困难案件的审理中具有维护、修改、补充和促进形式合理性的法的作用.在法治社会中,法官依照形式合理性的法断案是一条准则,但困难案件的审理作为一种例外,应当有陪审团参与审判.  相似文献   

10.
司法现代化的实证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它是由司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司法的价值合理性构成 ,本文着重探讨了司法形式合理性的评判标准 ,即形式标准或实证标准。文章认为司法现代化的实证标准有三个方面 :独立性、程序性、效率性。独立性是司法实现其功能和价值的前提条件 ;程序性使司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 ;效率性是现代社会对司法的要求 ,并会对司法的价值合理性产生影  相似文献   

11.
钱蘅 《法制与社会》2012,(19):33-35
法律对军婚实行特别保护有其实质合理性,但是缺乏形式合理性.这导致社会对这一制度的质疑.军婚特别保护制度在理论上应当同时具有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在立法上则应当以实体性保护为主,程序性保护为辅.  相似文献   

12.
程苗 《行政与法》2009,(5):115-116
法的形式合理性理论是西方法治文明的产物,自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韦伯、麦考密克、哈贝马斯等中外学者关于法的形式合理性理论的考察,强调对法的形式合理性的研究不仅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当下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大量移植和借鉴西方法律,从而更加凸显了法的形式合理性在法律的发展和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转售价格维持被认为是为了克服"搭便车",促使销商提供产品的服务而实施的行为。但是,合理化转售价格维持的经销商服务理论无法在三个方面具有完全的解释力:首先,转售价格维持无法解释对服务需求小的商品的转售价格维持行为;其次,在纵向限制的各种形式中,促使经销商提供服务并不一定要通过转售价格维持的形式;最后,转售价格维持行为可能会抑制有效率的经销商通过降低价格获得更大回报的努力。因此,并不能通过经销商服务理论来绝对化转售价格维持行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的刑事司法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法理念是刑事司法理念不可或缺的内容。面向2 1世纪的刑事司法理念首先要求对刑法理念进行探讨,这种探讨应立足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这一对范畴,并以此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做深入的挖掘。罪刑法定是以形式合理性为其价值取向的,因而应当建立形式合理性的刑法观念。如果不想使罪刑法定原则成为一个口号或标语,就必须注重它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和落实,这就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问题。罪行法定原则的司法化涉及司法体制、司法理念和司法人员的素质等问题,特别是应建立这样的司法理念:罪刑法定原则下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赖骏楠 《中外法学》2014,(1):280-280
马克斯·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由"形式/实质非理性"和"形式/实质合理性"构成的有关法律思维类型的概念体系,同康德哲学有着紧密牵连。这种哲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本是四维的"合理性"概念体系,从而使该体系始终存在着蜕变成简洁但更为尖锐的、呈现为"形式合理性/实质非理性"这一形态的二元论的可能。对相关韦伯文本的审视映证了这一可能。韦伯有关现代法律中的核心张力的论断,因而体现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非理性"之间的冲突。由于韦伯在"法律社会学"中将现代资本主义视为"核心议题"乃至"最高价值",且认定"形式合理性"法律与之存在"选择性亲缘关系",所以他个人倾向于"形式合理性"一侧,并将"实质非理性"的法律主张主要归因于工人运动。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同"形式合理性"法律之间的联系并非绝对。整个"法律社会学"文本都体现出韦伯将概念和观念置于经验事实之上的倾向,而这些概念和观念本身又受到韦伯自身价值取向的引导。因此,这也意味着对社会科学"客观性"的背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以韦伯的类型学方法论为视角,着重分析形式合理性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内涵、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本文试图从理性和合理性的内涵着手,进而分析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者的矛盾及其价值选择。最后,提出现代法治社会需要形式合理性的思维和模式作为依托,从而推动法制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建设法治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当代检察官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刑事法治是在刑事领域中的法治。构建刑事法治,更是作为国家刑事司法者之一的检察官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然而,刑事法治并不是空洞和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丰富的实体内容和现代司法理念所构成的。这些现代司法理念正是指导我们当代检察官构筑现代刑事法治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一、坚持法的形式合理性,严格罪刑法定,严禁法外施刑法的形式合理性是指手段的合理性和客观的合理性。与之相对的是法的实质合理性,是指目的的…  相似文献   

18.
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与法律形式合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正文 《法学杂志》2001,22(4):36-37
“行政法治”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因为行政法治强调了法律的效益 ,蕴含了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法律的价值合理性。笔者认为 ,我国当下应以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优先 ,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语境中的司法合理性谱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锦文 《法学》2005,(11):48-55
现代性语境中的司法先后出现过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种谱系,形式合理性司法恪守规则模型和程序中心主义,实质合理性司法崇尚依据原则和政策作出判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风险社会的到来,程序合理性司法正在生成,它倡导合理商谈的程序过程、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机制和判决依据的语境主义规则。  相似文献   

20.
法的形式和法的内容间的关系,是哲学上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在法律领域的体现。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形式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地作用于内容,影响、制约着内容的发展变化。这一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立法者不仅要关注法律的实体内容是否符合现代法治所信奉的公平正义观念,而且还应当以合理的形式去表述法律,实现法律价值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完美结合。就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而言,立法者对法律的形式合理性问题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现行法律在表达形式上存在些许欠缺,进而影响了法律内容的准确表达,并引起法律适用上的困难。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