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定罪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以我国犯罪构成中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为基本逻辑支撑点,是犯罪成立条件体系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因此,其与在犯罪本质论层面上所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不是对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缺陷的扬弃。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是关于犯罪本质为何物的理论争论,因此不应在犯罪成立条件层面上对它们进行解读。定罪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不是静态的要件之统一,而是定罪过程中复数主体间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任何犯罪论体系的建构都需要一定的思维模式作为其支撑点。目前 ,德日刑法学界普遍认为应以目的合理性为基础建构犯罪论体系 ,并对范畴论体系提出了批判。然而 ,作为目的合理性的实现途径是建构形式合理化的犯罪论体系还是实质合理化的犯罪论体系 ,见解并不一致 ,论争仍在继续。从当前德日通说体系各要素的功能和运作方式来看 ,形式合理化和实质合理化在体系中都有所体现。而在该体系中 ,行为概念并不是体系的要素而是体系运作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4.
德日刑法中主观违法论的理论基点在于将"法"理解为命令,将"法规范"解释为命令规范,由此进一步推导出作为命令规范的法规范之指向对象只能是能够理解命令的责任能力者.因此,责任能力的具备与否决定违法的成立与否这点才是主观违法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应吉林大学法学院的诚挚邀请 ,日本学校法人国士馆理事长、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 (原校长 )、日中刑事法研究会 (日方 )会长及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学府名誉教授———西原春夫先生于 2 0 0 2年 6月 9日亲临吉大 ,首次对吉林大学进行了友好访问。在为期两天的短暂访问中 ,西原先生分别作了题为“日中刑事法学术交流”、“二十一世纪的亚洲”的报告 ,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 ,中国刑法学界每年的两大盛会之一“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就是由西原先生主持召开的。该研讨会不仅为中日刑法理论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而且…  相似文献   
6.
德日构成要件理论的嬗变——贝林及其之后的理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日刑法学上的构成要件理论发端于贝林提出的构成要件概念。然而,在此之后,德日构成要件理论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发现以及消极的构成要件理论的影响,构成要件概念已然脱离了原初的客观的、价值中立的特点,进而发展成为内含有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并具有不同内涵和多层次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德日刑事违法性理论中,一直存在着“主观的违法性论”和“客观的违法性论”之间的争论。在这一争论过程中,“客观的违法性论”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并对德日犯罪论体系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一争论的根源就在于如何理解和诠释刑法规范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8.
不能未遂犯论争——“客观危险说”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客观未遂论及客观危险说的分析、批判 ,指出危险性概念并不等同于现实可能性概念。因此 ,不能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区别在于有无危险性 ,而不是有无现实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只能作为可能未遂犯与不能未遂犯的划分标准。以此明确了可能未遂犯、不能未遂犯及不能犯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8月 1 7日上午 ,代表我国各院校的十多位刑法专家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关领导聚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会议室 ,宣布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刑法博士点牵头的《犯罪形态研究系列丛书》编委会正式成立。该《丛书》编委会主编由吉林大学吴振兴教授担任 ,副主编由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担任 ,编委有 :湘潭大学邱兴隆教授、武汉大学刘明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谢望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曲新久教授、西南政法大学陈忠林教授、吉林大学李洁教授、张旭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刑法博士生导师吴振兴教授主持了…  相似文献   
10.
韩国刑法第27条在"不能犯"标题之下明确规定了不能犯可罚的内容。据此,行为"不可能发生结果"和具备"危险性"成为韩国不能犯的结构特点。前一特点与可罚的障碍未遂相区别,只能进行"事后判断";后一特点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相区别,只能进行"事前判断",且在具体的判断上,通说主张"具体的危险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