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人们的精神世界为迷信所笼罩。神权主义、禁欲主义、来世主义等等,驱使人们忍受非人的生活。国家政权为专制的封建君主所控制,封建君主的御用学者们宣传说,君权是神授的,法是按神的意志制定,并用来维护君主的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广大人民群众只是有无穷的沉重的义务,没有作人的权利。当时,人的聪明才智被窒息,社会的生产力停滞不前,人类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人治与法治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从来就没有过单纯的人治,也没有过单纯的法治,任何统治阶级都是把人治与法治互相结合起来进行统治。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也要既实行法治,也实行人治。  相似文献   

3.
雨葭 《检察风云》2010,(24):33-33
近日,新浪网针对“拆迁暴富”进行的一项网友投票显示,56.6%的人认为“拆迁致富不是奥富,有很多隐忧”。多数认为,拆迁致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但也可能存在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4.
宪政与权力     
孙守明 《法制与社会》2010,(12):158-159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善的一面,也有它恶的一面。权力的双重性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权力可以分为个人的、少数人的、和多数人的权力。宪政与权力与有着紧密的联系,宪政总是围绕着权力运行的,没有权力也就没有所谓的宪政。宪政的两个特点就与上述权力的性质和分类有关。宪政的两个特点是:一是宪政有一个从只注重控制国家权力到扩大国家权力再到限权的发展阶段,第二个特点是少数人的权力进行控制到对多数的权力控制再到对双方的权力但主要对多数人的权力进行制约的同时适当保护少数人的权力的阶段。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来论述权力与宪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一直是法律的重要生命源泉之一,损害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在法律上从来就没有登堂入室过,公司法中相关制度的设计也不能除外,本文认为:资本多数决原则所反映的是平等和民主精神,正是由于这一原则使其自身遭到破坏,最后又违背股东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亲属容隐制度的历程、规律及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亲属容隐制度,人们一般有许多误解。这些误解,又是由于对容隐制度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所致。本文对容隐制度在中国社会中的二千余年发展历程首次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并就这一特殊制度的发展规律作了初步总结。在这一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容隐制度给我们的三大启示,即:容隐制度可能反映了在人类之国家阶段,公法不得不正视和尊重人道亲情;容隐制度可能有防止过分的司法专横和诛连的正面作用;容隐制度还是对不可期待多数人“大义灭亲”之情形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让步。  相似文献   

7.
李娜 《法制与社会》2011,(1):295-295
休谟认为:“人的科学”构成了人类其他一切知识学科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人类的知识体系和各学科的发展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界对人性缺乏应有的深入研究和认识,没有真正把有关人性的“人的科学”的体系建立起来。因此,从经济法的角度对人性进行研究便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阳的东升西落,白昼与黑夜的永恒交替,构成了寂寞的没有源头也没有尽头的时间长河。时间本是没有色彩没有座标的永恒,但人类抓起了文明的智慧神笔,轻轻一点,于是,时间变得丰富多彩,璀璨耀目,今天也就成了千禧之年的开端,成了刘川世纪的起始!毫无疑问,在时间长河中最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当还是人类的活动,自然界的生死搏斗鬼斧神工无疑要逊色得多。在人类跨进自己划定的又一个世纪之门的时候,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又会一起演绎精彩绝伦的话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56个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  相似文献   

9.
谈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一般人都认为,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就叫做“德主刑辅”、“出;乙则入于刑”。这些认识当然不错,但是二者的关系就仅仅如此吗?难道没有道德的法律和法律白道德?也就是说,二者之间有没有更紧密的联系,以至于一者成为另一者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是诉讼证明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认识不清,以致于混淆这两个概念,认为是同一回事,进而在诉讼中影响对证明中相关问题的理解。实际上证据能力与证明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联系。一、概述处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古代神示证据制度,受社会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判断证据主要使用神明裁判的方法,让神明提供所有的证据。比如在水审中,是以最终是否被水所吞没为有罪或无罪的判断标准,很难区分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所以在神示证据制度下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故意(根据法学界多数人的意见,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因此,这里所说的故意是指直接故意)伤害罪中有没有未遂?对故意伤害未遂如何适用刑罚?这是司法实践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故意伤害是以后果论罪,致人重伤者以重伤罪论处;致人轻伤者以轻伤罪论处;没有致人伤害者,则不以伤害罪论处。因此,故意故害罪中没有未遂,或者说伤害未遂不构成伤害罪,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大家知道,犯罪未遂存在于一切故意犯罪之中。因为任何故意犯罪是不可能都发生  相似文献   

12.
神证·人证·物证——试论司法证明方法的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司法实践的历史进程中,证明方法曾经有过两次重大的转化:第一次是从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的转化;第二次是从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在物证为主的证明方法的转化。与此相应,司法证明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神誓和神判为证明的主要形式;第二个阶段以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为证明的主要方法;第三个阶段以物证或科学证据为证明的主要手段。诚然,物证往往要与专家的鉴定结论或是以人的言词形式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但是专家的陈述与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所以笔者没有把鉴定结论归入人证的…  相似文献   

13.
对理性的反思与追求,体现着人类接近正义的渴望。尽管不同的法哲学流派对于法律理性的理解不一而足,但是正如博登海默所言,通过实施法律达成社会控制从而实现正义,无疑是人类社会极具挑战性、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它是一个决非不受理性论证方法支配的问题,“如果最有才智的人也因认为正义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想的、非理性的概念而放弃探索法律中的正义与公正问题,那么人类就有退回到野蛮无知状态的危险。在这种状态中,非理性将压倒理性,黑暗的偏见势力就可能摧毁人道主义的理想并战胜善良与仁慈的力量”。因此,法学家没有理由不对…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强势价值目标,哈耶克与罗尔斯也在他们自己的理论体系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前者认为自由是凌驾于平等之上的,是“法律之下的自由”,认为民主虽然能产生和维护自由,但自由的真正保障是法律而不是民主;而罗尔斯则认为,自由和平等相比较,自由具有优先性;政治自由对个人自由起着制度性保护作用,只有保护和尊重少数的个人自由权,民主才能得到保障。二者均认为,多数的统治必须是有限制的统治,否则,民主和自由两者都可能失掉。  相似文献   

15.
饭桌上识人     
于斐 《政府法制》2012,(26):30-30
每一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识人方法,虽各有妙招,但不外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有一套识人招数。他认为在集团内要成为一个总经理,就要懂得带兵、带心。而如何看出一个总经理有没有这种特质,他认为可以从饭桌上观察出来。  相似文献   

16.
智慧酒店应需而生 北京一个大学生卖米粉卖得红红火火,皆因运用了互联网思维来做自己的生意,将小生意做成了大生意。现在谈经营,多数都会讲到互联网思维,不仅有常德米粉,还有大郎烧饼,估计未来还会有卖麻辣烫的,至于如何运作,则有待网路大神们的神一般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为"神灵"而辩,其因是人有意识需求,人有超越性的追求,人需要人之为人的依托。人之为人就在于人的"神性"和"灵性",人的主题能动性。人不同于动物,不同于自然的存在。人为了自己的今天而审视昨天,人为了自己的明天而为今天设限,依此人在类的延续中化为神,指引人类在不断改变世界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从而使人成为创造世界的人,指引人类发展的人,成为每个人真实而不失人的心灵的人。  相似文献   

18.
古语道:“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精气神体现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社会学认为,从自然人的角度看,人与人并无很大不同;但是从精神层面看.因对事业真理追求的不同.人的精气神有着天壤之别。本文选《剑客》一诗为题引,正是将检察官比作党和国家的一把利剑。“以明德为剑柄、以尚法为剑身、以笃行为剑锋、以刚正为剑气、以清廉为剑鞘”.“亮剑精神”正是检察官的“精、气、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雷家碛乡是距山西省临县县城35公里的一个纯农业乡,这里沟壑纵横、条件恶劣,是一个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近年来,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该乡每年有四五千人外出务工,不少人因此富了起来,有的人甚至成了老板、经理。  相似文献   

20.
许芳亚 《法律适用》2012,(10):116-117
多数人责任是指多数人之债中数个债务人向债权人负担的数个清偿责任。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多数人责任呈现四种基本类型,即按份责任、连带责任、按序责任和不真正连带责任。笔者认为,四种责任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