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萍 《求索》2005,(7):63-64,154
民族文化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提供重要资源,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的重要基础,能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们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并为各民族文化的现实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巨大的空间。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潜在资源,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各个方面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明旭 《思想战线》2006,32(5):74-80
民族地区特殊的区域环境、复杂的民族关系、多元的民族文化、普遍的宗教信仰、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决定了政治沟通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要加强政治沟通主体建设和公民政治社会化教育,疏通和拓宽政治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加强和改进政治沟通,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荀利波 《前沿》2011,(24):162-16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社会综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于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结构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来说,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凝聚着少数民族群体文化意识的传统习俗文化,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少数民族自身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展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毅 《桂海论丛》2005,21(5):78-8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必须注重发展民族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精神动力作用,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缩小地区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徐魁峰 《前沿》2011,(14):145-148
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基础,主流引领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多元共生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最佳状态,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主流引领与多元文化共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以文化共生推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点,而这一政策的推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级执行政策组织者的水平。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一点在于执政文化的创新。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其特殊的社会条件,使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有与其它地区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民族地区创新其执政文化对于构建该地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更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祝国超 《求索》2011,(2):78-80
多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乌江流域为例,剖析了影响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人才、法律等诸方面机制建设,是实现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点,而这一政策的推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级执行政策组织者的水平.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一点在于执政文化的创新.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其特殊的社会条件,使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有与其它地区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民族地区创新其执政文化对于构建该地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更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元中 《传承》2005,(6):15-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扩大价值生产,调整价值分配,同时要注重价值导向,使民众对执政体系和执政过程形成政治共识,在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等政治文化层面上保持和谐状态。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人们对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发展等的共识状态基础上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11.
韦宇红 《桂海论丛》2008,24(6):28-3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运用法律等手段,在不断的社会调节中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和谐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在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尚清 《今日浙江》2006,(22):29-3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反腐倡廉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中去,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纪律保障。一、致力于推进党内和谐,用发展党内民主、规范权力运行来推进政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社会和谐首先要由党内和谐作保证。只有党内和谐,党才能成为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才…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是整个国家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国家治理转型到了关键点。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考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实现的必由之路,一是加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以协调民族利益,实现民族地区资源共享;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民族政治环境;三是从管理走向服务,提升民族地区政府服务能力;四是尊重文化多元化,构建民族认同之上统一的中华文化的认同;五是建立预警机制,防止敌对势力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灵魂,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文化自觉缺失是制约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症结所在;提高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加强文化引领、推进文化共生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丰富完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样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其基本的价值诉求。一、利益多样化单一和纯粹,不是和谐;单一而纯粹的社会不是和谐社会。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  相似文献   

17.
聂鑫 《新东方》2005,(9):8-10
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格局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新格局,为中国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涵和目标。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明确以“人和”为标志的社会,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形态,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少青 《人大研究》2005,(6):F003-F003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共同作用。先进文化建设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李长春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塑造民族精神,形成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先进文化是一面旗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可以使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增强社会各个阶层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发掘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通过文化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发扬光大,激励亿万人民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奋发有为,贡献力量,形成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千百年来,甘肃孕育了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地域人文精神,凝结在甘肃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中,集中表现在丰富的敦煌文化、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厚重的黄河伏羲文化、悠久的丝绸之路文化和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中,深深熔铸在甘肃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省建设和谐社会难得的精神财富。要深入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集聚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把甘肃人民特有的精神品质体现和落实到推进发展、实现富裕的实践中,促进甘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公民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新形势下适应建设和谐文化的新要求,提升自身内涵,建立长效机制,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段话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指明了当前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