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入世”及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 ,公害问题将日趋严重 ,公害犯罪极待重新认识。本文认为 :应将公害犯罪界定为环境犯罪和危及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有害制品的犯罪 ;我国相关现行立法尚存在较大缺陷 ,应从设计思路、体系、内容方面加以完善 ;在目前情形下 ,司法实践中首先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 ,对公害犯罪从重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2.
废物处理设施在现代社会是不可缺少的公共基础设施,但同时会带来公害,引发当地居民的抵制。日本采取缔结公害防止协定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随着对废物处理设施公共性的承认和协定相关主体之间力量关系的变化,以强调如何使企业遵守协定为基本前提的行政法理论面临挑战。公害防止协定应兼顾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确保公众参与,防止行政权滥用、保护行政契约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公害”问题及民事诉讼救济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害损害赔偿案件是特殊的民事侵权案件,其构成要件也不同于一般民事案件。“公害”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源有六大方面。为解决“公害”问题,建议在宪法第二章中确立公民的“环境权”,将公害案件的代理和诉讼列入国家法律援助项目,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的一票否决制。关于民事诉讼中解决“公害”问题的设想,建议成立民间环保组织并由其提起公害诉讼;诉讼中实行特殊制度;确定级别、地域管辖和审判合议制;判决效力的有限扩张。  相似文献   

4.
公害民事侵权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其在构成要件上有别于传统民事侵权责任,在学术界,对公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基本上形成了“三要件”通说。文章对公害民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是否把行为“违法性”作为必要要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次生环境问题,即因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而侵害、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类生存这一现象,各国立法对其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学界对此问题亦有颇多争议。事实上,次生环境问题本身的机理较为复杂,在不同语境下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公害"来泛指各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行为;民法可采"环境侵权"来指代污染或破坏环境,导致他人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行为;环境法则应适用"环境侵害"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日本公害纠纷的行政处理机制在解决该国的公害纠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样的处理途径,严格的程序要求,我国现行公害纠纷行政处理机制较为不健全,我国可借鉴日本在此方面的先进经验,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突发性公害危机频发时期,政府有效地管理这类危机意义重大。本文从非盈利组织营销理论出发,构建政府面对危机的整合传播概念模型;该模型以提高社会公众福利为目的,根据公众的信息行为规律,从信息编码、解码和干扰等方面,探讨政府在面对危机时,如何有效地向公众传播信息,达到稳定人心、降低损失和树立政府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薛晓芃 《外交评论》2007,50(6):50-58
本文提出了国际公害物品以及全球管理的概念,并试图构架全球管理的框架。全球管理主要通过各种国际制度发挥作用,其理念是增强各国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并将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以及其他参与管理的行为体整合为一个整体,在全球管理的框架下研究制度设计是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代表的公害犯罪层出不穷,传统的刑事司法实践对此捉襟见肘,为此有必要适度引介入刑事推定规则。实务中刑事推定常与形式推理混淆,应在理论上加以区分。在公害犯罪中适度确立刑事推定规则,作为事实认定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刑法应对风险社会的内生需求。确立刑事推定规则必须论证其在无罪推定铁律下的正当性。在公害犯罪中适当建立刑事推定规则,与无罪推定原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初衷并不必然排斥;通过降低刑事推定的反证要求,不会过分加重被告人负担,也可以被公众接受,因而能够在最大化保护法益的同时,有效地保障人权;公害犯罪中原则上只能确立可反驳型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是公共权力腐败的突出表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中国历史上专制制度下职务犯罪的真实写照。知古以鉴今,在对职务犯罪防控进行历史考察并借鉴和吸收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完善现行法律、健全专门职务犯罪防控机构、突出检察机关的预防职权、完善教育预防措施等方面全面构建我国职务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膨胀的压力,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也面临困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求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转变观念,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与社会有机统一的自然观、人类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资源价值观和环境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现代环境刑法之演进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代环境刑事立法之演进回顾人类社会演进史,不难发现环境问题是与人类社会进化同步发展的问题。只是人们对其潜在之危险性及利用之永续性缺乏长远的前瞻,故而不断遭受环境的反击。由此可见,环境破坏自古有之。产业革命之后,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不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①环境在质与量上都受到极大规模的破坏,森林死亡、河川与海洋污染、空气污染、大气层失衡、土壤污染以及孩子物质所引…  相似文献   

13.
环境犯罪     
从防止公害到自觉保护环境,日本制定了种种的法律。在环境犯罪的对策上,已经完成了“从公害犯罪对策到环境保护对策”的转变。应当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双方,来理解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按照环境破坏的样态,环境犯罪的罪质与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形是变化的。对于环境犯罪而言,“行政从属性”的概念虽并非是必须的,却是有益的。对于实施了环境犯罪的法人,对其执行罚金刑致使法人破产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处理是环境纠纷解决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中国大陆之相关立法却并不完善,这使得环境纠纷的行政解决途径得不到有效的制度性保障。为更有效解决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充分的法律救济,需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环境纠纷行政处理之立法与实践经验来完善大陆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台湾地区《公害纠纷处理法》为大陆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面对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面对这样严重的生存环境问题,不能置之不理,应当积极去探索,积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将目前我国法律中暂时没有规定的危害环境的危险犯罪形态规定到刑法中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充分预防环境犯罪,使存在的环境问题防患于未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环境犯罪中的疫学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伴随工业科技的发展,由此而产生了各种重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基于公害因果关系之特点,建议摒弃刑法中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采用疫学因果关系来保护公民的环境权。  相似文献   

17.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日本作为现代型的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治理体制,积累了许多危机治理经验。有效分析和总结日本治理公共危机的体制经验。对于提高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和生命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在为人类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产生了影响和破坏.第三产业在现行经济增长方式下导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代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树立第三产业发展的生态观,征收有害产品环保附加税,建立抵押返还系统,培育第三产业的绿色经济增长点,提倡绿色消费等对策建议,以确保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及广大成员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回顾与总结民主党派在应对疫情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协同治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仍需不断提升与完善,以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对民主党派防控能力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整个社会日益动态化,形成了人财物的大流动。对这种流动起主要疏导、分流作用的站前地区,因此产生了远比其它公共复杂场所更为复杂的治安环境,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何找准位置,摆脱困扰,作好站前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成为需要我们尽快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认为:新时期强化站前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必须由重打击轻防范向加强阵地防控、以防为先的管理思路转变。一、加强阵地防控是站前地区治安环境的复杂性和违法犯罪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目前,站前地区与其它区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