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孟莹 《人民论坛》2011,(10):164-165
羌寨是一定时期社会历史的产物,族群内部成员的包容、和谐、信仰,造就了羌族独特的性格特征。羌寨聚落是没有宗族和阶级分化的原生性聚落,族民对自然万物保留着原始崇拜,在建筑上突显出碉楼的防御特征。羌寨无处不存在和谐共处、相互包容的行为空间,体现了族群之间宽广的胸怀和为人处世的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2.
孟莹  文晓斐 《人民论坛》2011,(8):178-179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聚落特色正随着重建逐步消失。通过吉娜羌寨重建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梳理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中保持民族聚落个性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民族地区聚落空间的物质与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思路,为民族稳定、和谐社会构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成都出发去阿坝州腹地,必定路过汶川县。如果选择在这里小憩,可以去看看桃坪羌寨。这个近百户人家的寨子,位于县城北约16公里的杂古脑河东岸。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战乱但终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出成都平原西行,车过汶川县不久,便见岷江岸边有一座颇具规模的羌寨,这就是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建筑古朴独特、被外国人称作“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相似文献   

5.
她走出了羌寨。她带着几分惆怅,几多恋情和羌族同胞的期望,离开了羌寨,走上了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她是一个受到中国党政军最高领导层接见的人物。她叫蹇洪秀,原是我国几千个县中唯一的羌族女一把手,在全国羌族聚居地——北川县当县长。蹇洪秀那骑士般的刚烈,拼命的工作投入,使得羌族儿女真诚地把她当父母官拥戴,把她当成自己说话办事撑竿子的主心骨,他们送给她一个与羌寨千家万户有血缘联系的美名——羌寨"女头人"。蹇洪秀的调动,引起北川县羌寨的一阵躁动,地处阿坝的茂县、汶川、理县等地的羌族也十分关注。他们不愿"女头人"这个主心骨离开羌寨,在他们眼里,蹇洪秀代表了羌族人民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羌寨碉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出成都,经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朔岷江而上,车行三小时许,便可见点缀在岷江两岸绿荫中的羌寨碉楼。在蓝天白云下,这些碉楼犹如一枚枚直刺蓝天待发的火箭,令人叹为观止。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羌族,以其独特而精湛的建筑技艺著称。自汉代以来,羌人就创造了碉房建筑法。  相似文献   

7.
正羌族,是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因习惯将村寨建于河谷或者山腰,服饰上喜爱绣精美绝伦的云纹,而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在四川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以及绵阳北川等地的高山和半山地带,至今仍分布着许多羌寨。人们修建碉房,穿上"云云鞋",跳起锅庄舞,在山中、林地、屋顶和室内供奉白石,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8.
李旭 《今日民族》2001,(5):14-18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斜投在岷江峡谷中,又迅速照到江岸山坡上的羌寨,使高大挺拔的石砌碉楼拖出巨大的阴影。随着阳光既缓慢又神速的步履,碉楼的阴影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山岩上的某一个石洞,寨中的家庭主妇们就知道该生火做饭了。青青的炊烟从一座座石碉房顶升起,由于那些石碉房相互连环套叠,根本分不清那炊烟哪是哪家的。羌族人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碉楼下,生活在石碉房里,那不仅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安定和谐社会的堡垒。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几个古老民族之一,他们最先生息在西北地区,以游牧为主,后来逐渐南迁,分化演变成了…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得益于新加坡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加坡虽然地理空间狭小,但是移民人口众多,族群结构庞杂,宗教信仰多元,极易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导致社会割裂、族群对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青年族群为关注焦点,采取健全基层社会组织,促进青年族群融合;体验不同族群文化习俗,引导青年族群融合;强化法律执行手段,营造青年族群融合氛围,从而为塑造多元族群、宗教、文化和谐共处的新加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益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石,依赖于相应的社会利益观为其精神支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树立和谐包容的科学利益观,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要求融入社会利益观之中,在全社会形成推进利益和谐的共识,使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地以和谐包容的观念看待社会利益矛盾和问题,从而达到以和谐包容的科学利益观引领社会利益观、调整社会心态、培养社会责任感、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由包容走向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润滑作用,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同时社会和谐也对包容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族群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学术界多有争论,其中重要的争论点是关于族群划分、族群认同以及族群互动。论文从梳理国内外族群相关理论入手,探讨重庆民族地区族群互动的特征、模式及其与社会和谐稳定之间的关系,以期在分析重庆民族地区族群互动的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把握民族互动的基本规律,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晓明 《前沿》2010,(22):148-151
"族群"概念是西方人类学研究社会实体的一种范畴分类法.任何族群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共生和繁衍历史,并且都离不开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之上的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族群认同是族群意识的基本构成,也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族群归属的认知和情感依附.族群认同在族群内外的和谐关系构建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和研究"族群认同"的表现形式,对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包容     
要敞开国门,就迫切要求主动包容。社会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要求动态的包容。包容是阵容,是力量。包容是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包容是化合,不是混合;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目的是和谐、发展。包容量大面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之间都要包容。而要包容就要坚持平等对接、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平衡制约的原则,就需要营造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要求执政党实行包容性政治。社会要以人为本,人要以社会为本。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政治包容性是保持执政党生命力、巩固执政地位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执政党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的现实情况,不断提升政治包容性,求同存异,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不同组织和个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从而达成社会包容性发展、稳定和谐的双赢结果。社会的和谐需要提升执政党政治包容性,建立包容协调的社会利益诉求多元表达的基础;注重在与民众包容与协商互动中不断提升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以包容筑牢社会信任关系的基石;以政治包容性拓展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6.
王学川 《长白学刊》2011,(2):127-131
社会包容是指社会的制度体系对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社会成员及其所表现的各种社会行为的吸纳和认同。社会包容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球化时代对执政党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排斥是威胁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危因素之一。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来看,社会排斥有悖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来看,社会排斥有碍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从共产党执政规律来看,社会排斥不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提升。要真正实现社会包容,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都还要做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集中体现了族群和自然环境的结构关系。从对贵州毕节布依民俗文化入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布依族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表层结构关系体现为布依族社会对自然的依赖、适应、利用和改造,深层结构关系体现为布依族社会在观念上与自然的混沌同一和在行动上对自然的有意识顺从。这种族群和自然环境的结构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布依族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无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包容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意识,也有人说包容是人性最美好的境界,还有人说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文化要素。确实,包容对人类,恰如空气对生命,具有不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面对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及其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没有包容,就不可能有和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信息化社会中的组成部分,"手机族群"不仅是网络化生活的存在标志,也是一道泛在化发展的文化景观,从中折射出社会进步和高效"利我"的技术文明。当前,面对社会中相互交织的正负能量,"手机族群"应当成为科技向善的主导动力,以智慧主体的姿态,让善意、善利普惠大众,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包容甚至比自由更重要。这不是说自由不重要,而是说自由极富歧义性,在缺少启蒙的环境中有可能被理解成为所欲为、巧取豪夺,进而导致社会的普遍冲突。若无包容,何来自由,何来和谐?在此意义上,须化自由为包容。"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当我们提倡包容时,意味着社会的某种不包容,亟需包容。事实上,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