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上古神话中精卫与夸父、女娲与伏羲、嫦娥与后羿、黄帝与嫘祖嫫母、大禹与涂山氏以及湘妃、简狄、刑天等女神与男神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女神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早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抗争和悲剧性。从上古神话中女神形象身上,不仅能看出女性在上古历史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同时还能预见出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先秦后思想勃发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哲学、文学、艺术等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玄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潮流。玄学的流变、玄学相关代表人物及其诗歌创作,以及玄学向诗歌的渗透与影响,玄言诗等创作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纵观先秦至两汉的大禹形象,可以用从"人"到"神"来加以概括。而大禹形象的"神"化,便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在战国之前,尤其是在西周时期,大禹基本上还是一个"人"的形象,而从战国诸子开始,尤其是在儒家墨家的记载中,大禹的形象便渐渐被"神"化。但是战国时期对大禹的"神"化,还仅仅是"神"化大禹的道德、大禹的功绩,与后世将大禹彻底神化为一个法力高强的神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人物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这一点历来为学界所忽略,许多论者喜欢从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入手对其进行品评,甚至认为海明威是一位不尊重女性的作家,这实际上是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误解。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楚文学刘玉堂楚文学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在文艺思想、创作精神、表现手法、体裁形式等各方面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生长于南楚大地的毛泽东,受楚...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从孔子、孟子到苟子的论辩态度经历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孔子不仅对论辩持消极态度,甚至对语言本身带有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孟子虽然擅长辩论,但他却强调是处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地。到了荀子,论辩不仅在文本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对论辩理论有了较为丰富的探讨。先秦儒家论辩思想的嬗变,不仅是先秦时期社会发展趋势使然,也是儒家思想体系内部张力所致。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战争观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兵家的“安国全军”思想 ,儒、墨、道家的“非攻”、“反战”立场与“义战”、“救守”理论 ,以及法家的“厉行耕战”、“富国强兵”主张 ,表明先秦时期人们有关战争问题的理性认识已经基本成型 ,并且规范了后世战争观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渭清 《求索》2008,(9):224-226
借助金文、殷墟甲骨卜辞及传世文献考察殷商时期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可以发现有商一代正是性别角色确立并渐趋明晰的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内涵逐渐脱离了原始生殖崇拜的单一取向而日臻丰富。殷墟甲骨卜辞中存在的“女、妇、母、妣、爽、妻、妾”等一系列和女性角色相关的文字语义系统昭示了殷人对女性作为女儿、妻子、母亲、贤内助的角色定位已然确立。降及帝辛时期.以商纣为代表的帝宫对女性美艳的狂热追求反映了对女性性别角色审视的突变,这一新变亦成为后世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刘宇红 《前沿》2013,(1):196-198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新了英语小说散文诗化的表达风格,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去描绘女性内心的潜意识。伍尔夫小说中的人物均有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从多角度多层次,向读者呈现了真情实感的女性世界。伍尔夫所塑造的女性人物是鲜活的、感性的,其深层内涵更是对女性主义思想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女乐是我国古代特殊的艺人群体,周代是男权社会性别制度的初始阶段,女性所受禁锢和歧视程度尚不若后世之剧烈,然而较之前代和后世的女性艺人,东周时期女乐的命途反而更显多舛,她们不仅是男性统治者生前的玩物和交易品,还常常在主人死后为之随葬。色、艺俱佳的东周齐国女乐见诸《史记》、《论语》等典籍,从考证齐国女乐的真实存在入手,可窥见东周时期女性艺人社会地位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11.
走在大街小巷或是打开电视屏幕,充斥于人们眼球的总少不了美女广告的影子,无论是报刊杂志上引人注目的封面女郎,还是电视广告画面中充满诱惑的霓裳艳影,美女广告无疑迎合了当前商业社会的需要,广告中的美女形象不仅深得男性的认同,更使得女性认同了它的运作逻辑,并自觉自愿的以其中的形象为模板来塑造自己。这看似表达了大众隐秘的内在审美标准,深得大众的认可,然而这种审美标准的背后却充满了男权话语的叙述,所谓的"美"与"性感"无不深深的打上了男权的烙印。本文试图通过对布迪厄的符号权力理论的论述,对广告中的"美女形象"进行社会学解读,探讨广告中的性别支配现象深层的原因,即当女性用一种男性的标准来看待自己时,她没有意识到她的思维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已经被男权制的"惯习"深深的浸染了,并无意中成为男权制度的合谋和帮凶,从而从一个受害者又变成男权统治的压迫者、建构者。笔者希望借此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彰显女性的独立人格与尊严。  相似文献   

12.
中西人体艺术反差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鹏志 《思想战线》2001,27(1):98-103
在远古时代,西方女性裸体形象强调的是性崇拜,中国强调的则是生殖崇拜,带有明显的血缘内涵.奴隶社会的古希腊,性崇拜在当时特定的大文化背景下,理所当然地演变为对于人体美的迷恋和创造,使人体艺术得以发展和繁荣;非常强调宗法观念和血缘继承关系的中国古代,则本能地反对"伤风败俗"、"诲淫诲盗"的人体艺术.西方非常注重人体形式美的塑造,并力图通过人的形体美去显现人的内在美;中国却非常注重人物神韵的传达和人伦的鉴识,甚至可以在"离形得似"中实现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西方绘画经历了人体画--有风景的人体画--有人体的风景画的演变过程,人体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绘画发展到南北朝时,由于受到玄学的深刻影响,很快便进入到山水风景画的成熟期,人体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如此,造成了中西人体艺术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亦是经常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文学形象。唐代,我国诗歌创作达到颠峰,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是吟咏西施的。本文以唐代西施题材的诗歌为关照对象,发掘此类诗歌在整个唐代的演变特点,并且以小见大,进而审视唐代诗人在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时代特色和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汉宣帝时,路舒温在《尚德缓刑书》中向皇帝揭示法制现状和分析其成因,建议一改秦朝“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的弊端,应该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充分表明了其儒家思想的主张。路舒温归属于贤良文人派,他们的言论表明了汉武帝之后儒法之争的继续,说明儒家思想在汉朝政治上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霸王道杂之”的合流势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论述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论述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利用英语课堂教学这个窗口,为学生创设美,向学生展现美,帮助和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真正实现形象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17.
人体形象在原始社会一问世 ,就表现为巫、性、美的价值统一。在以后的发展中 ,三元素的价值结构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组合形态 ,人体形象随之出现质的差异。古希腊雕塑以美为价值核心 ,性与巫参与其中 ,成为美的对象。古埃及人体以巫为核心 ,兼容性与美 ,成为独特的艺术现象。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人像 ,在强调巫的同时 ,极力诋毁性与美 ;印度教人体在显现巫的同时 ,既强化性 ,也不乏美 :两种宗教艺术异彩纷呈。淫秽人体 ,唯性为尊 ,别无它求 ,当然在扫荡之列。研究巫、性、美在历时性结构中的丰富形态 ,是把握人体形象的起源及其演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学员的书法课内容仅仅是写字,缺乏书法审美意识,为提高学员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应当对学员加强书法审美意识教育,深刻理解书法艺术的姿态美、表情美、意境美,理解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当今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摆脱庸俗、狭隘的观念,使之具有高尚情操。同时,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把握美丑的尺度和价值高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使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从文化的视点切入,分析了关于女性身体美的文化是怎样控制了妇女的生活方式,以及是怎样的再现了历史深远的审美关系中两性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作者认为,如果不能改变让妇女为自己身体痴狂的文化,那么,妇女对自己身体的看法和身体再造行为的改变将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