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权利冲突在商标法领域也是屡见不鲜的令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注册商标之间的权利冲突、未注册商标之间的权利冲突以及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之间的权利冲突构成了商标权之间的权利冲突.为了衡平商标权所有人、商标使用人、消费者以及社会公共的利益,实务界和理论界针对不同的案件情况,提出了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和商标共存理论两种解决商标权之间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本文以商标权之间的权利冲突为切入点,研究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式,以促进商标权之间权利冲突现象的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在校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原因和情况也多种多样。由于当前法律法规对此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学校和学校的关系也存在误区,那么,学校与学生的确切关系是什么?对此类事故学校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应如何平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给予适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与法院审判独立、当事人意思自治以及裁判既判力的关系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不同看法。但是,这三对关系是可以协调好的,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吴丽洁  陈威 《法制与社会》2010,(21):172-174
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何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已成为讨论与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应对措施,并就当前我国民意表达渠道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陈斌 《法制与社会》2011,(34):249-250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在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中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权利。有关该权利的性质及与其他优先购买权之间的关系,历来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热议。本文试从其他的角度,探讨对这两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事司法制度和司法理念,近年来引起了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作为一种旨在恢复原有秩序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无论就其含义、正当性、适用范围还是对其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等方面均未在法律界形成统一认识,由此带来刑法理论界的自说自话及实务界的无所适从。本期特别策划围绕刑事和解中的诸多困惑进行尝试性厘清,旨在能为理论及实务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双重劳动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劳动关系是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现行立法对双重劳动关系是支持还是否定没有统一的规范,实务界和理论界为此争论不休。本文从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外延、产生的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从立法的角度探讨解决双重劳动关系若干法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单位证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与检讨———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单位证人资格的争议针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单位能否作为证人众说纷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观点,但均未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与讨论。归纳有关学者的著书论述,可将其观点分为三类:(一)肯定单位具有证人资格。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证人不仅可以是自然人,而且还包括单位。如果某些单位因业务上的关系了解案件事实,不是以个人身份作证,而是以单位身份作证。《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弥补了一个缺陷,是与社会生活实际相吻合的。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9.
基于正当防卫与互殴之间的互斥关系,互殴的认定往往被视作否定正当防卫的根据.在司法实践中,互殴认定存在着更注重被害人的法益损害结果而忽视其先行为、轻易否定行为人防卫意图等问题,其原因往往根植于理论上对于互殴认定标准的不统一.就互殴认定标准的现状而言,理论界可将互殴的概念归纳为起到价值指引作用的抽象认定标准,而实务界则多表...  相似文献   

10.
双重劳动关系是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现行立法对双重劳动关系是支持还是否定没有统一的规范,实务界和理论界为此争论不休。本文从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外延、产生的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从立法的角度探讨解决双重劳动关系若干法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案例启示:醉酒人负担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已达成共识,但醉酒人负担何种程度的刑事责任却存有分歧。对此,应依据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根据不同情况确定醉酒人刑事责任的轻重。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释明”概念的展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卫平 《中外法学》2006,(2):129-146
<正>关于法院释明的问题在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中早已为人们所关注,从德国民事诉讼法制定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释明问题的讨论。目前,在大陆法系体制下,法院释明的问题已经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之一,它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民事诉讼对各种价值追求的矛盾与冲突。对于中国的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而言,"释明权"可以说是时下最为时髦的概念之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晏磊  姬凯 《政法学刊》2011,28(2):59-64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出现了量刑失衡的现象,这与我国现阶段量刑程序中存在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规范量刑程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在职务犯罪刑事诉讼中,保证控辩双方掌握证据的完整性,加强控辩双方之间对抗性是检察机关提出合理量刑建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窦蔚 《法制与社会》2011,(34):91-92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涌入,我国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我国企业破产的数量将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破产法虽然已将和解与重整纳入破产法范畴,但对于具体破产原因的规定却显得过于笼统与简单,给法院造成了具体适用时的困难,本文对于破产原因予以细化分析,以期能给理论界与实务界在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适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来了解现金流量变化的原因,进而在内部管理上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在外部财务分析方面增强报表使用者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一直是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打工大学生"的法律地位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适用的关键,也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焦点和认识误区,对"打工大学生"的法律地位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7.
刑事附带民事立法与死缓立法一样,都是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创造,但附带民事立法却没有收到“死缓”立法的效果,原因在于它没有彻底贯彻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因此实难收到最佳社会效果。近年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诸多问题,引起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  相似文献   

18.
民事司法的主要目的是定纷止争,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调解与判决是我国当前民事审判中两种主要的结案方式,其中孰优孰劣,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尚无定论。本文拟从寻求正义与和谐之间的衡平为视角,对我国民事审判实务中办案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厘清调解与判决结案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完善调判结合办案方式的具体构想,以期更好地解决民事纠纷,从而实现案结事了的办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股东与公司的连带责任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考察司法实务界的不同做法以及理论界的不同学说,对该款规定的连带责任的界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此连带责任为共同连带责任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喻建立 《人民检察》2012,(21):51-53
修改后刑诉法明确了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同时完善了已有的辩护制度,因此,如何建立合理、和谐的控辩关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京华论坛”于9月28日召开,来自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律师和检察官代表围绕“修改后刑诉法控辩关系的拓展与协调”主题展开研讨,以期促进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刑事控辩法治环境,进而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