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文化学是以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文化的内容、本质、特征、结构,它发生发展的途径及其规律,它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地位,它与社会生活方式、政治、政体、宗教、道德、哲学、艺术、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等因素的联系,世界法律文化的分类及其特征,诸类法律文化的纵向、横向交融及其演变等等。法律文化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是指人群联结成社会系统的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并与之产生互动作用。作为社会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 必然对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此文作者在回顾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历史之后,着重从法治的几个主要方面对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以期通过推进法治促动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族群(ethnic group)是一个自生自发的历史文化共同体,通常以共同的历史、语言与文化来界定,而民族(nation)是一个人为建构的政治法律共同体,通常以主权国家和公民身份来界定,族群构成民族的一个文化单元,而民族是一个或多个族群在政治上的联合。中华民族建立在大清所遗留的多元文化与族群关系之上,自始就呈现出文化与族群上的多元性,其一体性是在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与自由且平等的公民身份的实现中逐步实现的,从而构成一个整合起来的政治法律共同体。在此意义上,所谓民族国家,实即国民国家,一个经由宪法而组织起来的公民联合体。中国认同,即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也因此必然表现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认同,一种宪法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文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复杂化、价值观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一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构成国家或民族的内涵,文化作为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体现其个性与魅力、理想与价值观、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等,构成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考察西方国家的法治史,我们会发现,早在罗马时代就活跃着一群法学家,而且随着纠纷的增加,法院逐渐垄断了对纠纷解决的终极权力。随着法律的专业化程度增加,它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知识距离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法律共同体出现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群体,法律共同体在西方的法治发展史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将“依法治国”作为组织国家、调整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一种基础性f段,中国必然要相应地发展一个法律共同体,这是学者的共识。但是,目前学者研究中国法律共同体的文章尚不多见,还缺乏对法律…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文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文艺 《现代法学》2002,24(1):153-159
法律文化传播是法律文化在空间上的变迁与发展 ,对各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法律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评述了人类学界和法学界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争论 ,然后探讨了法律文化传播的基本性质 ,总结了法律文化传播的一般规律 ,论述了法律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最后分析了法律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马克思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东方农村公社内部关系的显著特点是村社成员对村社共同体的依附性.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有其经济成因,由此决定了古代东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是以确认等级依附关系为核心和目标.建筑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压抑了人的个性和理智的正常发展,建立在种姓制度基础上的古代印度法制就是其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郝备 《政法学刊》2013,30(4):40-44
民族文化冲突造成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政治文化的嬗变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隐性文化因素.缓解与避免文化冲突必须进行民族文化适应.目前,西部地区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影响当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冲突的影响,将文化安全纳人法律的框架之内,在各民族间牢固树立团结稳定的核心思想借助法律武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我国的法律制度应当确立“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让“祖国”、“中国人”成为各个民族间不可分离的文化纽带;要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的全面启动与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使得都市社会中的法治认同成为一个重要论题。一方面,都市社会的发展消解了传统法治认同模式赖以存立的共同体,另一方面都市化的进程又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并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进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共同体——媒介型共同体。媒介型共同体以异质性的不断生成为其正当性基础,以多重空间分配与构造为其基本特征,并且超越传统的依托于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模式,形成了一种依托于都市和全球的新型共同体。都市社会中的法治认同要求利他主义的都市法律主体,立基于"都市—全球"的互动结构,以空间分配促进都市法律主体对于都市法治的认同,最终指向都市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西方中世纪中晚期城市、社团及其城市法律制度。城市共同体的兴起促进了西欧范围的市场贸易活动的广泛复兴,并对中世纪欧洲封建地方体制给予了有力冲击;同时,城市共同体作为社团组织的独特发展形式,形成特有的城市等级会议制度,动摇和破坏封建社会的内部关系并为新社会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导致历史上早期宪政观念产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城市共同体自身的缺陷,统一市场的变革要求被民族国家所替代。  相似文献   

11.
满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民族文化一直是东亚各国研究的热门问题。从法文化的研究角度,对满族入关以前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八旗制度为切入点,思考满族共同体的模式化思维方式和法律程序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长成及其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社会理论主要致力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 /特征和法律文化特征 ,以及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之研究。通过对社会契约论的重新解读可以认识到经济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导致第三法域的形成。承认当前我们正经历法律体系从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嬗变 ,确立独立于公法和私法的第三法域的法律地位 ,无疑是理论法学对现实的最佳回应。我们有理由期待公民社会合法性的确立、制度的创新和全新权利体系的架构  相似文献   

13.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存在的基础,是所有法律关系的核心。对法律关系的主体来说,有义务必有权利,反之亦然。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丈化的发展进步,农民的权利义务观念从重义务变迁到权利与义务并重,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薇  雷振扬 《行政与法》2007,(1):108-109
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是法治理论与实践中“人”的因素问题,重视法律职业共同体理论研究,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研究对象,循着职业、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研究路径,借鉴中外学者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对法律职业共同体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科学阐释法律职业共同体概念及特征,推动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构为宗旨。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法律贯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好这一工作,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及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等仍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产、生活方式中,有一些与我国刑法等现行法律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16.
法律传统与当代法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传统与当代法制黄晓明吕艳利一传统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历史积淀,反映了民族的个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区别,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法律是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源于社会生活,调整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化能集中反映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中,法律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交汇、碰撞和交融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在互相渗透、相互交融中发展与变迁,从而造就了新疆法律文化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社会学理论,在阐释法律文化及和谐社会认知概念的基础上,详实论证法律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机理关系以及法律文化如何作用于和谐社会的价值、效能和途径。研究结论揭示:(1)法律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其特征具有历史延续性、精神启迪性、多元兼容性和认同的规约性;(2)法律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手段,而和谐社会的发展则是激化法律文化建设活力的重要源泉;(3)法律文化现代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可体现其阶段历史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李颖颖 《法制与社会》2013,(28):243-243,2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衍生出的法律文化。检察文化集中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构成了检察机关的软环境。营造一个团结、进取、勤政、务实的良好人文环境,对提高检察机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加强检察机关文化,塑造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检察文化,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于“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层”的重要诠释。  相似文献   

20.
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就引入了陪审制度。经过200余年的发展与变革,美国的陪审制度成功地嵌入到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之中,并与它们形成一种互依互存的关系,其运作也趋成熟定型。相比之下,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被法律共同体强制嵌入社会关系结构之中,在与国家权力结构、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等社会结构子系统的互动过程中发生了冲突,制约了制度的有效运作。如何使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制度价值和功能,制度变通和制度适应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