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他认为执政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决定的;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并且他就如何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一系列思想,他强调要从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方针政策;执政党要真正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给人民广泛的知情权,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他的这方面思想在中国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做贤相,便为良师”。这是他择业与人生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的激励下,他在将近20个春秋的更替中,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奉献着自己的真诚,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他的心里始终记挂的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他的脚下延伸的是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征途——育人。  也许人生的法则就是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故而,尽管他信奉“沉默是金,平淡是真”,尽管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尽管他总乐于斗室伏案,用笔倾诉,用心旅行,尽管他“只管…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发展旨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品质,它是推动科学发展,让我们进入“中国2.0”时代的基础。立足于文化安全,强化现代文化意识,以我文化为本,学、用优秀他文化、异文明属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实务,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与法冶中国建设的诉求,是建现代中国之需;习用优秀的他文化、异文明是与人竞争并有优势的保障和社会进步、文明的标记,文化建设、繁荣拟增大优质他文化的引进力与接受度,应大尺度地吸纳、借鉴他文化。  相似文献   

5.
姚明小时候是厌恶打篮球的,他喜欢当考古探险家,虽然要在那些小洞穴爬进爬出,对他是太难了点。在父母、教练和社会的压力下,姚明最终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就。大概,他也已经摆脱了当年那段与理想有关的阴影:  相似文献   

6.
张涣 《人事天地》2008,(9):17-17
20年前在台湾,他名不见经传,所属企业规模连台湾制造业1000强都够不上;但如今却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首富,麾下企业遍及欧美。他就是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最近与他相关的新闻,是两年前丧偶的他,迎娶了一位舞蹈教师,不过他极少回应这些花边新闻,依然保持实业家的那种低调务实。  相似文献   

7.
一把剪子、一把铁锹、一把锄头、一只水桶,是他的“行头”;12条主干道、6条次干道,是他的“责任区”。一千就是21年。他就是“杜鹃花城”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市的城市美容师熊文。1993年,熊文从林校毕业,分配到麻城市当园林绿化工人。虽然捧着铁饭碗,却干着与农民一样的苦活。父母心疼他,劝他换一个工种。他淡淡一笑说:“任何事都要人做。苦点累点没啥。”  相似文献   

8.
最好的猎手     
李英 《人事天地》2006,(7):50-50
微软以及其它许多公司在面试中都有一个“秘密测试武器”,这个秘密武器通常被称为“挑战”。我的一个朋友没有通过微软的面试。面试后,我与他共进晚餐。他抱怨说:“我恨死那个主考官了,他简直是个蠢货。他连皮亚诺公理这样的基础知识都不懂!”我的这位朋友对此感到愤怒,因为他觉得之所以面试搞砸,是这个主考官对所谈论话题的无知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曹路 《人事天地》2008,(12):26-27
一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一生中的许多故事都感人至深,尤其令人扼腕的是他和一位德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虽然他一直深埋心底,却给他带来绵延一生的怀想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从峨眉调乐山不久就认识了毛西旁老师,二十年的忘年之交终身受益。每年与毛老师都有多次的请教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到他家去探望的。后来他的糖尿病严重了,我便常常坐在他的床塌前倾听。怎能忘毛老师那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怎能忘他默默无闻,潜心做学问的科学严谨态度;怎能忘他为人做事光明磊落,不求闻达的人格魅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这些最朴实而简单的语言就是毛老师在我心中的真实写照。2006年9月14日毛老师驾鹤西去,离开了关爱他、景仰他的人们,但他在我心中永远是学习的榜样,奋斗的坐标,是一盏永不泯灭的明灯。  相似文献   

11.
星竹 《人事天地》2007,(1):46-46
刘福贵是一个外乡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认识他时,他不过二十岁,蹬一辆哗哗乱响的平板车,到处收废纸破烂儿。他的脸上挂着谦和与卑微的笑,是小人物身上常见到的那种表情。风吹雨打中。我常见他奋力地蹬着装满小山似的废品的平板车,冬夏汗流浃背地奔波在大街小巷里。像大多数的乡下人,刘福贵不懂抱怨,也没有工夫理会自己如此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成功,与他善于识人、用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磨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宋以斌用自己的经历与成就给这句话以最好的诠释。趟过苦涩的童年,度过艰辛的少年,一路坎坷。炼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轻言放弃的执著;而青年时期商海弄潮的几经沉浮,又为他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加之他勤勉好学,这些使他拥有了与同时代人少有的优秀品质:诚信、踏实、吃苦耐劳、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极强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审讯员     
作为审讯员,必须给被审讯者留下深刻印象。要做到这一点,他所依靠的不是手中的权势,而是他那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个性。他的态度和举止都应是特有的。如果他显示出一点点放弃的趋势,被审讯的嫌疑犯就可能找到抵制审讯的方法。为赢得被审讯者的完全信任,审问时审讯员必须耐着性子,并以谅解和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本能地感到,正与之面对面坦率交谈的人对他们的观点和问题都很感兴趣。被迫与犯罪组织合作的嫌疑犯,如果觉得审讯员理解他无助的处境,并有意把他的困境考虑在内,他就会很快供出实情。下列所述是一个审讯员应具备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事业的缔造者,战争把他从一介书生磨砺成为党的领袖,他与蒋介石的较量经典、惊险,再次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的内心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几道所处的政治环境,他本人孤高耿介的性情,不屑攀附权贵、不愿随俗俯仰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不可能在仕途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性格内倾、趋于女性化的小晏,以其独特的方式——钻进艺术的象牙塔和追求感情生活,来寄托其美好理想,舒吐其愤懑不平。他离经叛道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他对女性的平等态度、感情的纯洁与高尚,超乎于同时代词人之上。小晏的人生观及恋爱观均为审美式而非功利式的,他对爱情(主要是精神爱)的不倦追索,正是对永恒的美、永恒的理想的不倦追索。而其爱情词所抒写的哀伤与失落,也寄托了他经历华屋山丘、一贵一贱的人生道途后的深沉感受  相似文献   

17.
他是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同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同器官移植外科主要创始人。他的崇高医德和高超医术,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赞扬与尊重。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的演讲会上,一位儒雅学子走上了讲台。他的名字叫吴鹰,典型的一个亿万富翁,他创办的一家叫UTstarcom的公司,是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公司中最大的一家,股票市值达70亿美元,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亚洲之星》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亚洲人之一。他的成功,与他在美国的3堂刻骨铭心的“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毛泽东未能出国勤工俭学的原因,学术界有许多说法。其实,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担负新民学会的实际领导责任,学会的社会活动、学会基础事业的确立和会务的发展制约了他为期两三年的出国准备计划的实现。在求学与做事的两难选择中,他牺牲了个人的求学,从而局促了他出国留学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以前的董仲舒研究中认为。他没有参加元光元年的五经博士对策,《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有人对此提出了批评。笔者最新研究认为:元光元年对策的第一名是公孙弘,他的考卷与该年的考试大纲基本相同,也与他的当官履历相符,传统至今把公孙弘的考试时间说成是元光五年,不妥。董仲舒的考卷与该年的考试大纲无一相符;所有对策在时间上都迟于元光元年。尤其严安的上书和他自己的《限民名田疏》等都证明三策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策问从内容或内容与对策的比对上看,三个策问:不都是考卷,不都是儒学考卷,也不是同一时间的考卷,更不是元光元年的考卷。因此,再次证明:董仲舒没有参加元光元年的儒学考试,《天人三策》确是伪作,由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与此相关的说法,都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