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狄世深 《河北法学》2008,26(3):115-120
刑事政策概念是刑事政策研究的首要问题。刑事政策的实践古已有之,但刑事政策的概念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认为,"刑事政策"一词,开始使用于18世纪末的德国。在对国外学者、我国台湾学者以及我国内地学者诸多观点分别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认为,下一个世界通用而又简明的刑事政策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从刑事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我国(内地)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依据我国一定时期的犯罪态势及其成因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这是一个狭义上的刑事政策概念,它可以进一步被分成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体的刑事政策。若从刑事政策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为了能使其研究更为深入和有效,则应从广义上把握刑事政策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刑罚的流弊引发了西方国家的非刑罚化运动。对于西方国家的非刑罚化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认识不一。目前在我国,非犯罪化是广义的"非刑罚化"的内容之一,狭义的"非刑罚化"应当包括免予刑事处罚单纯宣告有罪、免予刑事处罚予以非刑罚处罚、对犯罪独立适用的保安处分等内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罗洁 《法制与社会》2011,(26):50-51
刑事司法发展历程是一部由野蛮到文明、由恣意到理性、由严苛到轻缓、由对抗到对话的历史。而刑事和解就是刑事司法走向文明和理性后的重要成果,它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一直都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追求文明、理性司法的步伐从未停止,而刑事和解正契合了我国自古追求"和合"的文化传统,顺应了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我国当下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近年来,我国法学学者和司法工作者一直就如何将刑事和解制度扎根于我国的司法土壤付出艰辛努力,这条道路光明但又漫长、曲折。本文就我国如何建构刑事和解制度发表浅见,愿就推动此课题进展尽一己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田园  刘红 《法制与社会》2010,(30):258-258,26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在理论界引发了众多争议,本文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入手,从刑法的谦抑性、刑法的经济性、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论证宽严相济政策的合理性;刑事政策的具体实现在于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影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下刑事立法以及刑事司法应有新的发展倾向,这也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本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其宪 《政法学刊》2010,27(5):50-5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调整与发展,应是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应解释为以宽济严,区别对待,宽严审时。其他刑事政策像"严打"政策,死刑政策,教育、感化、挽救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是刑事司法政策,而且还是刑事立法政策与刑事执行政策,贯彻实现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打击与控制犯罪而制定的基本原则、方针与策略体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只是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政策,而应是我国现行基本刑事政策。本文指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既要坚持严防严打的基本政策,又要注重"恩威并施",同时,惩治恐怖主义犯罪要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两极化刑事政策之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生 《法律科学》2008,26(6):70-77
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积极倡导美国的两极化刑事政策。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两极化刑事政策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成因,它是对过度的矫正刑运动的反思与调整,重刑主义是其重心和实质,在理论上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错乱。两极化刑事政策并非多数国家普遍奉行的刑事政策,即使在美国也不是一项长久持续的刑事政策。两极化刑事政策既不符合我国刑事法治的现实需要,也与我国目前提倡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违背。我国不宜实行两极化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之后,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近年来,学者们对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作了大量的论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少有学者在国家新的刑事政策之视角下审视党对少数民族特有的两少一宽刑事政策。这并不是没有讨论的必要,相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者之间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两少一宽政策的新旧背景变迁问题、两少一宽适用中已存在的问题和在宽严相济政策之下如何适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从微观层面看关系着司法实践工作的推进,从宏观层面看则关系着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抵牾之存在按照日本有关学者的考察,“刑事政策”这个词是从德语kriminalpolitik而来的。1800年左右,德国的刑法学家费尔巴哈(V.Feuerbach)等在使用“刑事政策”这个词的时候,刑事政策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团体以预防和镇压犯罪为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措施。①可见,这一概念的含义不仅仅停留在立法层面上,而且包含了司法、行政上的各种措施。我国刑法学者杨春冼教授认为,刑事政策的定义应当包含主体、对象、目的、手段以及目的和手段的载体诸要素,即刑事政策是国家或执政党依据犯罪态势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严打"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下位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严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所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其必须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是一项法官量刑政策,而非侦查抑或其它政策。这是因为,从宽从严只应由法官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判定,在侦查或其它程序中不存在从宽从严的可能性。未成年人刑事政策要受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属于下位刑事政策,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旨,虽然其侧重于宽大这一方面,但惩办的一面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1.
从英国经验看我国卖淫刑事政策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菲 《犯罪研究》2009,(3):74-80
上世纪末以来,英国在考察欧洲其他国家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对本国的卖淫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并开始变革卖淫刑事政策。在我国,卖淫的刑事政策在近十余年里遭到社会学者和犯罪学者的批评。从权利保护的价值观以及刑事政策的有效性等角度出发,可以借鉴英国变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卖淫刑事政策进行反省和变革。  相似文献   

12.
李晔 《法制与社会》2010,(29):117-11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刑事司法的务实倾向,有利于促进人权保障和刑事司法改革。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与"宽"是不可分离的。本文指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引下,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恶性刑事犯罪,另一方面也要展开刑事诉讼机制创新,如刑事和解、诉辩交易等,同时还要激活我国刑法中的非监禁刑适用。  相似文献   

13.
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刑法教义学是国家对刑事政策目的的反应,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德国刑法教义学以罗克信(Roxin)为代表的功能论因提出将刑事政策纳入刑法教义学体系中而备受推崇,与之相对应的威尔策尔(Welzel)目的行为论并非忽略了刑事政策,其论证过程所基于的本体论更具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功能,故应在本体论基础上发现能更好地保障人权的理性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  相似文献   

14.
吴东良 《法制与社会》2010,(32):130-130
刑事司法政策是刑事政策的司法化,是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于刑事政策的具体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与适用应贯穿刑事司法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应当是片面的。宽严相济,应当坚持区别对待,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而这一宽一严也必然包括司法机关对法律的遵守之"严",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之"宽"。  相似文献   

15.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刑法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科学的刑事政策观的确立。提起刑事政策,不可避免的都会想到我国的严打政策。然而最近很多的学者都对近些年来的严打的刑事政策产生了质疑,认为"严打"的成效不大,且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然而笔者以否定的态度对严打问题进行了思考,却发现问题的本质是刑事政策的失衡。本文以严打为出发点,具体描述了我国刑事政策失衡的表现,并分析了形势政策失衡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刑事政策失衡的相关办法,希望通过根治刑事政策失衡的问题,更好的实施严打这一本质正确的刑事政策,使得我国法治得以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的客观情况是适用"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两少一宽"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但本文认为"两少一宽"刑事政策内容不明确;其没有上升到立法或司法解释的高度;民族地区公安、司法人员理论水平较低,对"两少一宽"的理解不够。为此,文中指出应增强少数民族公安、司法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刑事政策理论的研究,推进民族刑事政策领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如今 ,犯罪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公共政策问题①,刑事政策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日益显著。作为一门建立在犯罪学的科学基础之上、介于政治学与法学之间的决策科学 ,刑事政策学研究国家和社会对犯罪现象给予惩治的惩罚权来源的正当性、配置的科学性、行使的合法性与目的的合理性 ,而其中又以惩罚权配置的科学性为核心 ②。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刑事政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等认识不一 ,但是仍就刑事政策学的决策科学性质达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刑事政策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刑法学家费尔巴哈 (Feuerbach)早在 19世纪初就指出 ,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近段时间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具体实现方式等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焦点。其中,不少学者从实体法的角度阐述上述问题,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作为宽严相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将“出罪化、轻型化、和非监禁化”作为宽严相济政策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有学者认为,宽严相济政策的内涵就是“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的关系问题十分重要,影响着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本文先从刑事政策的概念和范围入手,进而分析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两者的关系,得出了两者是一对矛盾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张宇 《法制与社会》2010,(24):142-143
本文主要论述了"严打"的含义以及刑事检察职能在"严打"中的作用,以期对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严打"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在"严打"中的作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