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焕文  杨岱庆 《前沿》2011,(22):142-144
伊斯兰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和人口、广袤的传播地域,在人类文明史中有过非凡的建树和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对话、交流、融合历经千年,使回族穆斯林即保持了伊斯兰文明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属性,又接受和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独特的中国回族二元一体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又名“内容产业”或“创造性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迄今都没有统一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关于文化内容的创造、生产和商业化的产业,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双重属性,其一是经济属性,知识和劳动密集,创造财富和就业;其二是文化属性,传递价值观、思想和民族属性,促进和维持文化多样性。 文化产业自古就有之,但21世纪的文化产业,代表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一种新潮流,并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事实上,世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  相似文献   

3.
旅游的跨文化交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是不同地域间文化沟通往来的途径。本文从文化与交际的角度探讨旅游的跨文化交际属性,这不仅是对人类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新探索,对当今蓬勃发展的国际旅游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文化纪念碑的意义。民居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代代延续下来的居住建筑,积历代人之智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具备地域文化的原生态性,文化符号更加突出、鲜明。我国不同地域的民居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在四川青神汉阳得到具体体现。该地民居呈现鲜明的巴蜀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具有若干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个人们共同体之所以被称为民族,是因为它具有共同生活的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含认同心理)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而民族的形成和存在,在人类历史发展全过程中,仅属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之时期、发展之过程和消亡之时代。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时有分化,时有组合,呈现出民族稳定性的相对状态。民族自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出现之后,至少有两点表现最为  相似文献   

6.
宋生贵 《前沿》2009,(2):77-82
只要有地域的差异,有民族的差异,就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的普遍性,并不矛盾。人类之所以千百年来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并且总是代有新质,生生不息,其生命之源正是由于地域的、民族的、时代的差异性与人类追求的“普遍性”的有序并存。我们从这样的角度看待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族艺术的前景与使命,以及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则可以说,问题的主要方面可能并不是危机的有无,而是如何去进行积极而合规律的调适,从根本上激活其生命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本".应该牢固树立城市竞争最终是城市文化竞争的观念,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走"文化武汉"发展道路.基于武汉地域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对武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武汉地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百家论萃     
关于文化资产价值论的理性思考文化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一定的资产属性,广义的文化包涵了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物质财富所具有的资产属性是显而易见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资产属性就其现象而言表现有三:一是文化领域文化资产的表现。如知识产权、著作权、版权、专利权、文物收藏权等。二是文化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资产价值。在市场营销中,企业的商标、品牌、营销谋略、形象设计等文化资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文化作为一定区域内的共有资产,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普惠效应,它是城市形象建设中一笔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追求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灵与肉在内的“和谐四重奏”,是人类发展中重要的、并具有恒久性的课题。当然,人类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文化环境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并形成不同的文化特殊性。也就是说,只要有地域的差异,有民族的差异,就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当然这差异更主要的是在于传承意脉与文化内涵方面;同样,只要是时代在变化,就会导致文化上的变化,文学艺术上的变化,而这变化引起的差异在本民族、本地域作历时性的比较即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产物,文化形成于人改造自然的活动过程之中,是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的成果。地域特色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民族、多地域不断融合的结果,因而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元一  相似文献   

11.
叶中章 《世纪行》2010,(7):27-28,33
<正>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打好文化牌,促进荆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经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广泛调研,在充分研究荆门文化资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建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荆门主打文化品牌应该是:荆楚门户、休闲之都。一、荆门地域文化资源及其特色荆门地域文化资源是打造文  相似文献   

12.
异质文化之间的互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是文化得以生息繁荣的重要因素。探讨播州与中原及周边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对于深入认识播州地域民族文化意义重大。播州文化在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中原文化的影响尤著。当然,播州在强势中原文化面前,并未完全放弃自身民族特色。这种文化交融过程中的吸收与扬弃在播州土司遗址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3.
民居建筑是人们的居住之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实用功能.不仅于此,民居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客观的、外在的物质存在,它还是民族传统历史得以延续、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有机载体,民居中的雕粱画栋、窗棂台榭,乃至于一砖一瓦,无不处处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卸甲坪土家族乡的民居亦毫不例外地具备以上特点.屋脊顶饰文化圈并非某一民族所独有,其本质上是属于地域文化.也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屋脊顶饰最初可能是这一区域某民族所独有的,但后来被该区域的其他民族广泛借鉴和吸收,最终发展而为一种地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地名是人类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套地理符号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人类利用地名来确定方位、划定范围、区别地物的性质、宣示地物的归属,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日常生产和生活。很难想象,如果地球表面没有了地名系统,人类社会可能会是一个怎样的混乱状况。地名是人类的创造,具有文化属性,同时也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差异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并非地域因素,亦非时间延续,而是人类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想法”之差异。某一想法成为群体共同想法使一个文化共同体得以形成,从而成就一个文化,文化形成体制塑造成员的心灵,使文化得以延续。具有延续性的文化都有一个不变的共同想法,国家、民族、宗教等都以此原则得以形成和延续。人类视野的扩大、环境的持续恶化、人工智能的发展等把人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逼迫人类抛弃具有差异性的文化概念,统一到“人类”这个大概念之下,共同应对人类整体面临的挑战,而这正是“人类文化共同体”概念得以形成且可能被建构起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岩 《前沿》2012,(4):140-141
对汉语熟语的亚文化现象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很值得深刻探讨的课题。熟语的亚文化现象主要体现汉语方言熟语和社会亚文化语言中的流行语两个方面。研究方言熟语主要研究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属性、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熟语产生的地域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以及熟语与方言熟语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演变的趋势研究;研究社会亚文化语言的流行语主要研究其文化特点、语言特点以及产生的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研究社会亚文化流行语对熟语的影响,以及流行语与熟语之间吸收和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考古学上的术语,文化是指古代社会特定地域、特定部族、特定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其类型大体有二:一为中心地域的典型类型,二为受其影响地域的相同类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是夏部族及夏王朝中心地域的典型文化,受其影响的其他地域跟它基本相同的文化,也属夏文化,应以夏文化看待之。我们提出“安徽江淮地区夏文化”的命题,就是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化既具有跨民族的全人类共同性,又具有因地域、历史、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基于这些特征,人类既有着许多共同讴歌的永恒文化主题,又在这些共同的文化主题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性。这在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诗歌中展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元朝将其治下的民众按照归顺先后、地域方位、文化特征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类别,在任官、科举、刑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对待。学界一般称之为"四等人制"。事实上,元代四大族群之间更多的是内外之别、亲疏之别,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等级之别。这种"族群内外制"的成立,既是蒙古人"圈层式"结构的延伸以及对辽、金制度的继承,同时与儒家文化中以"五服"制度为核心的天下观念精神相通,是人类各地域族群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的体现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作为人类一种聚居方式,包括有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组合成人类一种生存空间。同时,城市作为人类一种文化交往方式,在密集化的时空坐标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的流动、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从而扩大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的范围。因此从大文化角度上说,城市是人类创造并依赖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文化空间。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走向。从城市文化空间来研究城市化特征,一是体现了整体性。文化本身具有整体性,城市文化空间内涵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产业、社区、生态、环境、文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