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个时候,外交工作班子的任务十分繁重。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2.
美韩黄海军演之后,美国又企图将南海领土争端国际化。中美关系再度趋紧。尽管事关安全大局,但是两国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因为中美已经进入复合型相互依赖阶段。在经济领域,中美两国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相互依赖主要体现为互补和合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世界工厂之一,中国生产廉价产品出口美国,从中美贸易中得到巨额贸易顺差。然后,中国再把钱借给美国人消费,扩大美国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刘江 《瞭望》2001,(14)
应美国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于 3月 18日至 24日对美国成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美国共和党人布什今年 1月 20日入主白宫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举行正式会晤。由于这次访问事关中美关系的大局和未来走向,自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美关系尽管遭遇不少风浪,但仍然在向前发展。去年,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了两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恢复了安全对话并加强了军事交流;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中美两国在经济、司法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不断扩大;这些都为中美关系的跨世纪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氛…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5)
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美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最直接表现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就是通过电视剧的形式。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差异来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今后电视剧制作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4)
中美两国在国防教育方面均施行全民国防教育。虽然均为精神教育,但中美两国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却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国防教育内容明确的模块化、连续性及渗透性对我国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娜 《理论视野》2012,(4):60-62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军事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对台军售、战略互信难以建立、突发事件频繁干扰是影响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军事关系呈现军事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交流层次在低水平徘徊和美国在双边军事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等特点。虽然中美双方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亚太地区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分歧仍将长期存在,未来两国军事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  相似文献   

7.
纽约专电 16年前,早在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前,斯坦利·贝尔律师就着手参加了恢复两国海上航运事业的工作,为1979年4月第一艘中国远洋轮“柳林海”号首航美国港口铺平了道路。16年后的今天,贝尔先生依然在为维护  相似文献   

8.
布什总统将在6月初之前就美国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作出决定,并提交国会讨论。因此,这个问题又引起两国企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 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  相似文献   

9.
豫木 《瞭望》1989,(12)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2月下旬对中国进行的工作访问非常成功,在中美友谊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访问行将结束时横生出来一个“方励之赴宴风波”,一时闹得中美双方不愉快,还在国内外激起了一阵风波。但这毕竟只是巴掌大的一片浮云,很快就烟消云散,中美两国交往道路上依然天气晴朗,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正>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美力量差距缩小,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成熟——成熟之一,是两国关系更趋平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较快地缩小了与美国的距离。在处理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国更能以我为主,中美更多平等对话。在中美相互依赖的关系模式中,两国互动的平衡性在增强。成熟之二,是合作空间更为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两国首脑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中美两国从此结束了20余年对峙的历史,两国关系的大门从此打开,开始了正常化的进程。回顾这段历史,人们都由衷地赞叹两国领导人、政治家、外交家卓越的胆识和气魄。正是由于他们认识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并善于通过谈判在两国存在利益矛盾的问题上达成妥协,最后实现双赢结局,两国关系才会有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36)
<正> 中美两国关系最近出现了一些矛盾和波折,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背景下,中美两国——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对彼此关系如何定位意义重大,因为中美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和美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民主党人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新一届政府成立。新总统,新政府,自然会有新政策。克林顿政府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将采取何种政策,已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 人们关心中美美系,是因为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也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如能加强合作,避免对抗,不仅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且也有助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1,(6):28-28
中美两国1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获得了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王兴栋 《党政论坛》2010,(22):36-37
日前,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美国前国务卿、著名战略家基辛格警告如果中美两国不能建立一种持续合作的模式,那么两国就有对抗的风险,如同一百年前英国和崛起的德国一样。当时两国走向对抗,并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中美战略对话超越了台湾议题;第二次对话中国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第三次对话提升两国对话的层次延宕数月的第三次“中美战略对话”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取代前任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成了美方的首席代表,而根据对等原则,中方也由杨洁篪副外长接替戴秉国常务副外长与美方进行此次战略对话。在此前的两次战略对话成功实现之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政论坛》2008,(14):40-41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个时候,外交工作班子的任务十分繁重。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商量两国关系的有关重要问题;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中美联合公报》(下称《公报》),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上海公报》。其中,乔冠华扮演了功不可没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地方治理决策作为地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受到地方治理实践与传统的影响.中美两国地方治理实践与传统不同,导致了中美两国地方治理决策不同,具体表现为:美国地方治理决策文化是资产阶级决策文化,受到资产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地方治理决策文化是无产阶级决策文化,受到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美国地方治理决策主体的决策参与意识、决策能力与决策独立性要高,而中国地方治理决策主体的决策参与意识、决策能力与决策独立性相对要低;美国地方治理决策体制是多中心决策体制,而中国地方治理决策体制是单中心决策体制;美国地方治理决策以公民和社会职能为导向,而中国地方治理决策以政府和经济职能为导向.  相似文献   

19.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久,美国公民杰克逊等9人,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向阿拉巴马州联邦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起诉,要求偿还  相似文献   

20.
刘娟 《学理论》2012,(28):234-235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本源和重要内容,与一国德育传统形成有极大的关系。中美德育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文化视角来分析,可以找到根植于两国文化传统中的影响因素。美国文化基本上可以归属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则归属于中华文化,这两种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概念思维方式和意象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中美两国在道德教育上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