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玥 《前沿》2009,(6):134-136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可数儒家文化,本文从儒家文化着眼,从公共关系着手,较深地研究了儒家文化在公共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最后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例,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赋予了现代人际交往的结构及互动方式新的内涵,为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网络人际关系目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在解决网络人际关系问题上,不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积极影响.儒家学说注重人伦关系,最关心的是"人事",其"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儒家文化不仅影响过封建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且对当今网络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调适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永鹏 《人民论坛》2010,(6):254-255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琼海市具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大力挖掘、积极开发儒家文化资源,兴办儒家文化项目,作为沟通琼海与世界文化联系的桥梁与枢纽,把琼海市建设成国际文化旅游、文化交往的目的地和宿居地,促进琼海国际旅游城市的全面开发建设,将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9,(36)
正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养老优势。近年来,曲阜市紧紧围绕弘扬优秀儒家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目标定位,大力倡导"文化养老"理念,创新"文化养老"载体,着力建设孝德之城、首善之区,全市文化养老事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2):14-16
在辉煌璀璨、蔚为大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主体和核心位置的当属儒家文化。自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算起,儒家文化已绵延发展达2500余年:儒家文化以其深湛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始终占据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的主导,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特质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经历一个从"人的依赖""物的依赖"最后到"自由个性"的历史发展过程。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人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人的依赖"中解救出来,进而又进入到"物的依赖"以及"能力依赖"并存的局面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预示着社会转型新阶段的到来,并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尺度,合理发展既是生产力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由人的片面发展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生产力的发展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中,生产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虚幻共同体走向真实共同体提供物质条件;应当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正确解决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提供前提;应当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实的集体,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等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帅传系 《前沿》2006,1(7):3-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表述为"最全面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其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随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黛丽 《理论月刊》2007,1(9):29-31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内涵,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共生共容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无从实现;离开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也将只是一个伟大的空想。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资源和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我们应该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彰显儒家大同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劳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社会关系、素质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结合,可以从实施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着手,以学生发展目标为导向,贯穿大学全方位和全过程,将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孙中伦 《传承》2007,(7):50-51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中关于人自身的形体和精神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曲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自由",既非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亦非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而是"生存论"意义上的自由,即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是同等的概念.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还必须区分马克思前后两种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不能简单地把我们今天活动的目的说成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否则就会掩盖现实生活矛盾,或者否定市场经济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标尺,把人类社会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通过对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梳理,可以其为视角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进行理性认知."美好生活"经由长期发展而来,早已跨越"人的依赖性";"美好生活"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使需要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逐步显现,立足但不局限于"物的依赖性";"美好生活"作为理想的生活样态,应然迈向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个性观为人的个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则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由个性"则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尚红印 《桂海论丛》2004,20(6):54-5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检验标准又是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前沿》2007,(5):225-227
和谐是儒家文化之精髓。“和”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状况,即人自身的修养。儒家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这些关系,旨在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互蕴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因此,以追求和谐为特点的儒家文化精神,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类文明合理的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