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秦朝是一个以法治天下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朝代,自商鞅变法后秦的历代统治者皆本着以法治国的原则.学习和研究我国秦代的司法制度,了解秦代的司法的运作程序,洞悉其发展演变,既是学习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任务,也对我们今天的司法实践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云梦秦简为材料考证秦代勘查检验制度,揭示了秦代勘验人员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善于从多方面搜集形象痕迹和立体痕迹,实行尸身外表检验,重证据、空调查研究,为确定勘查方向和最后破案,提供线索审判证据。反映了秦代已有规范性的勘查检验制度并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是指在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制度背景下,在互联网政治技术结构基础之上,社会公众(其组成结构不只是与案件相关的利害人,而是与案件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普通公众、新闻媒体和职业法律人)对具有"结构性诉讼(structural litigationg)"特点案件的判意表达过程.中共十六大以来,司法意识形态变迁以及一系列司法民主化政法策略的制定,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结构基础.互联网政治(Internet Politics)的出现为司法过程公众参与构建了技术结构基础.司法过程公众有序参与、表达、沟通、学习、妥协的制度化建构,是司法民主化改革取向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4.
司法不廉的基本形式是司法权力与金钱或其他利益的交易。法官执掌国家审判执行权,是易滋生腐败的高危群体,司法不廉对司法公信具有毁灭性破坏,制度创新是实现司法廉洁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动力。一、司法廉洁制度架构的基本前提制度架构存在一定的理论预设,在制度体系中起着逻辑起点和理性支撑的作用,决定制度架  相似文献   

5.
监督司法与司法监督不是同一概念 ,但是 ,有时被搞混了。因此 ,讨论两者之区分不无现实意义。首先 ,监督司法 ,监督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其范围很广泛。司法监督 ,监督的主体则是特定的 ,这就是说其主体被限定为司法。这里的司法 ,可以指司法机关 ,也可以指司法行为。司法机关的外延 ,习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这是因为宪法赋予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相应的司法职能。作为一个流程 ,对司法 ,曾经有过一个形象化的比喻 ,说的是经过必要的不同工序、不同车间而生产出一种产品。六届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2,(10):44-44
李天来在2012年9月3日《学习时报》撰文《寻求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认为,在现代法治社会,民意可以通过对司法的参与和监督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进而影响司法。而一个良好的司法体系必须通过正当程序体现民意。民意参与司法是实现司法民主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实现司法民主化的一项理想制度.它开通了非法律专业人士参与审判的通道,并使民意最终在个案判决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管子·明法》最早提出“依法治国”的概念 ,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立法、司法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少数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礼不下庶民 ,刑不上大夫”。虽然先秦就萌现了“以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法不阿贵”的司法平等观 ,但这仅仅停留在道德理论的层面上 ,并没有作为立法、司法的理论基础 ,更没有施诸法律实践。鸦片战争后 ,西风东渐 ,有志之士变法维新 ,学习西方的宪政和法制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在中国才逐渐有了一席之地。所谓法治 ,就是按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法而不依人。法治有三大特征 :一是法律的稳定性和严…  相似文献   

8.
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演进与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求索》2010,(11):158-160
司法能动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它是伴随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一种司法哲学。司法能动主义是指一种允许法院在不遵循先例的情况下,通过司法审查的方式发现立法的违宪行为,以司法判决的方式来保障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一种司法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司法能动主义就饱受争议,即便如此,在这种司法哲学观指导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权的运用,保障了社会公民之权利,维护了市民社会之正义,促进了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然而,对司法能动主义的运用,必须自觉保持司法克制,防止司法能动主义滥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这样才能实现司法能动主义保障社会正义之职能。  相似文献   

9.
“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司法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目前公民参与司法的两个重要途径,承载着“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的现实理想。然而,无论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还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现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精英化”和“法律缺失”的弊端让公民参与司法严重形式化、花瓶化。在这方面,宁波江北区人民法院的“大陪审制”实验,广安检察机关在人大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方面的探索,都为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无论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何时出台,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决定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的一致取向。让社会民众参与司法、了解司法、影响司法、监督司法,进而改良司法。无疑将是司法改革的一条有益探索之道。因为公民参与司法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汪超  蔡杰 《长江论坛》2007,(4):58-61,81
司法认知是诉讼证明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提出并论证了法律不能作为司法认知的对象,进而主张司法认知的对象应限于:自然规律及定理、众所周知的事实、生效判决、公证文书所确认的事实。关于司法认知是否可以反驳,笔者认为要分析不同的认知对象自身的特性,并考虑到维护刑事诉讼的公证、效率,分别加以规定。除对于自然规律及定理采取的司法认知不得进行反驳外,对其他事项的司法认知应赋予反驳的权利。最后,基于对司法认知事项所作的"应予认知"和"可予认知"的二元区分,笔者分别设计了两种程序对之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佘祥林案引发了传媒的广泛关注及对司法的强烈质疑,进一步暴露出司法与代表民意的传媒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笔者从现有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民主的特质入手,分析了民主与法制、大众与司法存在的制度性困境,提出重构司法民主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导下,对司法民主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实现了诉讼与非诉讼的无缝对接,是一次重大的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其司法运行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法治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宜况 《传承》2011,(13):78-79
那坡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把打造学习型法院的各项活动融入审判执行工作中。以学习抓队伍建设、以学习促审判工作、以学习求工作绩效,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  相似文献   

14.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15.
范殿勤  宋丽琼 《理论月刊》2003,(12):103-104
我国宪法对司法制度的规定并没有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只是现实的操作与宪法设计时的初衷不尽相符。司法改革应该向宪法规定的制度靠近,这才符合法治国的要求。因此找出中国司法现状同宪法规定的差距就成为进行司法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李雯 《人大建设》2010,(9):40-4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而又非常独特的诉讼当事人制度。该制度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司法资源节约和诉讼纠纷一次解决、避免矛盾判决的制度设计目的。但因法律对该制度存在一些不明确、不完善的规定,使其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一种制度障碍和司法困境。  相似文献   

17.
王文建 《人民论坛》2013,(11):106-108
当前审判委员会制度具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缺乏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制约,部分委员缺乏专业素养,办案制度缺乏公开性,讨论案件的范围不够明确,上述问题给司法现代化背景下实现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带来严峻挑战.改革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司法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经过6个地市法院的试点探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推广人民陪审团制度,让普通群众参与到司法审判的核心环节直接进行监督。这些尝试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而且也为建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审查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反倾销及其他贸易纠纷的基本制度之一。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系统的司法审查制度,但仍将面临相当多的挑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要从行政主导转向法治主导,由行政权威转向法治权威;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以国内法为依据;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修改行政诉讼法。  相似文献   

20.
卢志刚 《理论月刊》2012,(2):98-102
当前刑事司法回应民意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足,其原因既有司法理念层面的问题,也有司法制度层面的问题,还有司法体制层面的问题。刑事司法回应民意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指导原则,加强和完善民意反馈机制、民意缓冲机制、民意协调机制、民意保障机制等四项机制,使民意与刑事司法在沟通与协调中获得互相理解和支持,减少社会的震动,降低社会成本,才能提高司法效率,保证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刑事司法和民意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