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文化大众性"思想指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动力、目的和宗旨等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文化大众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建设智慧和宝贵经验,能够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括和总结。江泽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定位,为以后我国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江泽民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其时代贡献在于:内涵丰富性、理论创新性、实践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与当代和谐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芝 《理论前沿》2007,(11):36-37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富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对当代和谐文化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者都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传承。和谐文化观是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最早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形成。在中国化历程中,我党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化"的主体、"化"的内涵、"化"的要求都有新的发展。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深化与升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世纪 ,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问题 ,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占主导地位 ,确保高校工作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确保高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会中所强调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与大众化有着直接联系。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来源。他们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以及大众化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思想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之一,也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基本问题。该文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个方面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泉。2020年,学界以毛泽东斗争精神的文化哲学思想、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哲学思想为研究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版本考证与经典著作解读为主要研究范式,形成新的研究动态,为进一步做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逻辑层面分析是一个整体上很严密的一系列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品格的必然产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双向度的概念,应该从理论发展创新的大众化和理论面向大众的宣传、普及大众化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来科学概括。前者主要揭示理论要来源于"大众",内容要体现"大众"的形成过程;后者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回到"大众",为大众所认同和信仰的"化"大众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促进文化事业快速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面对当今国内外新形势,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依据,其含义和基本内容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针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含义和内容,提出了由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提炼出来的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核心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增量;把握时代脉博和历史趋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延伸;运用通俗简化的表达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服务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对世情、国情进行了深刻、精准的分析研判,逐渐认识到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对建立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和策略方针,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特征鲜明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这一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和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是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的文化观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颇具代表性。纵观李大钊文化观的演变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从原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到主张中西"动静"文化调和,再到最早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观转变的三个时期,李大钊的立场也发生转变,即从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从改良派到革命派、从宪政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作为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文化观不仅促进了自身思想的转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确立。本文从李大钊文化观的基本内涵出发,着眼其文化观转变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探究李大钊文化观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于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批判继承,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文化理论,实现了文化理论上的伟大创新,指导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表现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从理论到方法贯彻批判继承的文化观;具体地批判继承、改造利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杨晓燕  秦燕 《理论前沿》2009,(21):12-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即通过学理化实现大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理论创新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灵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践行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亟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的三个问题。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为何时,应当以具体的、真实的历史情况为依据;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刻意纠缠于"谁包括谁",无益于人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坚持与被坚持、发展与被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与中国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