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张小花 《传承》2013,(4):94-95
由于各国在政治利益、道德评判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很难形成各国公认的恐怖主义定义。一些国别性的恐怖主义定义瑕瑜共存。定义恐怖主义,应该涵盖恐怖主义的主体、对象、目的、手段这四个要素。其定义应为:主要是指一定的组织有预谋地对非战斗人员或民用目标实施暴力,制造恐怖气氛,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拉登之死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启了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的反思。在摘下了仇恨、恐惧、神话、传言等各种有色眼镜后,我们能够更为真切地审视恐怖主义,一些过于偏激的认识和担忧将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3.
对恐怖主义概念与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恐怖主义是由个人、群体、组织甚至国家基于政治目的 ,为了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制造恐怖气氛 ,针对政府、公众或个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动。恐怖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现代社会特殊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催生了恐怖主义 ,现代社会的技术条件使恐怖主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信息网络传播日益成为危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网络主权之毒瘤。恐怖主义信息网络传播以发送暴恐音视频为主要形式,以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为载体。受众基于好奇或宣扬恐怖主义意图而异化为恐怖主义信息的传播者。网络恐怖主义信息泛滥的成因主要有网络自身特点、媒体“无意识”,以及社会公众认识不足等。我们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运用大数据阻断恐怖主义信息网络传播,提高对恐怖主义信息的甄别能力与拦截能力,加强对媒体从业者的引导,加大反恐怖主义法宣传力度,为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锐词     
盛励 《群众》2019,(14)
<正>经济恐怖主义该词最早由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提出。2018年底,他提出美国对伊制裁是"经济恐怖主义"。2019年7月,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会议上说,"经济恐怖主义的目的是给目标国家制造经济恐慌,也给其他国家制造恐惧,以阻止其他国家在该国投资。"2019年4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样表示,土耳其"绝不会向经济恐怖主义屈服"。  相似文献   

6.
一 恐怖主义的概念在分析恐怖主义犯罪性之前 ,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界定是必要的。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由“恐怖”、“主义”二个部分组成。“恐怖”在汉语里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英汉辞海》中“恐怖”的英文是terror ,意为高度吃惊或恐惧状态 ,显然它们的解释是一致的。从这两种解释的含义来看 ,“极度恐惧”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主义”是一定的思想体系或信念 ,以及为实现这一信念所进行的运动。因此“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应指一定的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进行的恐怖行为。最早关…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特别是政治目的而对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使用强迫手段,如暴力、胁迫等手段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当犯罪主要因素不限于一国时,称国际恐怖主义,如在美国纽约发生的袭击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9·11”事件,就属于国际恐怖主义的性质。恐怖主义是一种行为极端的犯罪活动,它对正常的国际  相似文献   

8.
网络恐怖主义具有恐怖信息传播扩散的无边界性、恐怖活动目的的特定性和对象的不确定性、恐怖攻击破坏的高效性、恐怖活动手段的隐蔽性、恐怖组织结构由垂直等级制向信息网络形式转变等特点。恐怖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恐怖主义宣传和网络心理战、利用网络进行黑客战和网络袭击战等基本形式。要树立全新的反恐理念,利用网络时代的战略和技术,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恐怖主义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向交互传播发展。依靠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快速交互与即时共享,网络恐怖主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给新的反恐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对抗网络恐怖主义的新战场,新时代的反恐工作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对新媒体视角下网络恐怖主义传播的研究,为反恐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犯罪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恐怖主义的根源,传播方式,如何防范恐怖主义行为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恐怖主义传播行为已展开了多年的研究,我国传播学科对恐怖主义的研究相对较晚,尤其是步入当今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下,恐怖主义信息的传播形式结合时代的进步又有了新的变化。同样,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融合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情报科学的理论资源与方法,为研究恐怖主义信息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学术创新开启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对恐怖主义定义的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恐怖主义是一种全人类共同谴责的暴力行为。它的产生动机源于政治、社会、个人等因素 ;其目的是以制造恐怖为形式 ,来实现政治、社会与个人目的 ;其手段主要是制造恐怖 ;其主体可以是个人 ,团体 ,有组织犯罪集团 ,国家代表 ;所侵害的对象主要是平民 ,被害人不确定 ;恐怖主义分子往往采用“中和技术”与双重标准 ,把自己美化为自由的斗士、民族英雄 ;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与内涵外延的不易确定性 ,恐怖主义与战争、刑事犯罪的区别也是不易确定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恐怖主义根源问题是恐怖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从多学科视野,研究冷战后和地区间的国际恐怖主义根源。民族、宗教矛盾是恐怖主义的诱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以及人自身发展中的矛盾等,都是恐怖主义的根源性因素。现有研究中也存在国际宏观视野不足、关注新型恐怖主义不够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独木 《人民公安》2005,(19):12-14
背景资料近日,公安部反恐局副局长赵永琛介绍了中国防范和控制恐怖主义的基本立场,强调反恐不能持双重标准。赵永琛说,恐怖主义没有好坏之分,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是国际社会的公害。任何国家或政党、团体不能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自私的目的,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他说,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际安全出发,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何时、何地、针对任何人,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的反对立场,绝不姑息。”赵永琛认为,对于恐怖主义不应该采取单一的军事打击手段和措施,还应积极致力于解决日益严…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的危害和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公害,然而,对恐怖主义的概念、特征等理论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普遍一致的看法,值得深入研究."东突"、"藏青会"等恐怖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对新疆、西藏各族群众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对策主要是:发展新疆、西藏地区的经济,消除"东突"、"藏独"恐怖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重视在思想意识领域与"东突"、"藏独"等恐怖主义做斗争;制定和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法规,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完善反对恐怖主义的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 ,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 ,残害无辜 ,引起人们恐怖 ,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必须制定、完善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公约和文件 ,制定、签署、完善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区域的、多边的和双边的公约、法规和合作协议。我国必须制定一部反恐怖主义专门法规 ,修改刑法 ,在刑法分则中专章规定恐怖行为罪。  相似文献   

16.
恐怖主义是当代世界国家、民族、阶级、宗教等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它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自"7.5"事件以来,新疆恐怖主义犯罪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进一步探讨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打击、防范新疆的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上的诸多分歧,意味着对该犯罪定义的难度,也决定着需要寻找新的问题解决之道.要素分析法不仅可以表征恐怖主义犯罪之形式,而且反映了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因而是一种可取的定义模式.立足于要素分析法,恐怖主义犯罪就是一种以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主体实施的、旨在制造恐惧或恐怖气氛的各种犯罪的简称.而要合理应对恐怖主义犯罪,中国需要坚持“严而不厉”的刑事政策,并完善反恐方面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8.
恐怖主义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采用暗杀、绑架、炸弹爆炸、劫机、纵火、恐吓等恐怖暴力活动打击军事人员、军事设施和平民、民用设施、民用目标等,以此来表明其具有的政治性根本动机或主张的政治行为。其盛行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均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应加大反恐宣传力度,主要采取“预防性防御”措施,把恐怖主义活动遏制在萌芽状态,并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在反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威胁、安全、威慑及国家利益的定义作出了重新考虑。   经济全球化、边界“透明化”和信息技术“大爆炸”等因素使我们过去对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的分类和打击措施显得不够完善。恐怖主义活动已突破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纯政治性的活动模式;有组织犯罪也不仅限于我们所熟知的黑手党式犯罪。两类犯罪活动都充分利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而突破了人们的想像。 犯罪与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一种犯罪。恐怖分子为了达到民族独立或释放被捕的恐怖分子等政治目的惯用的手法就是参与杀人、毁坏财产等犯罪活动。他们…  相似文献   

20.
以平民为目标,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破坏国际秩序的恐怖主义,是基于政治动机而使用暴力手段的现象,始于18世纪,20世纪以后演变为有组织的犯罪.当前,恐怖主义已从国内发展到国际,是国际社会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它是经济、政治、民族和宗教等各种矛盾的综合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因而单纯地用军事手段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在当今世界,有效地防范和惩治恐怖主义,需要世界各国间的国际合作,尤其是推行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合作.进一步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内法律机制,充分发挥已有的国际公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方式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作用,缔结全面统一的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性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