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的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兴 《理论月刊》2008,(5):57-59
城市农转非新移民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新移民,其社区具有明显的乡村文化特征。不仅如此,在一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里,还存在着低俗的、有害的群体亚文化。只有对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进行系统的文化重构,才能更快地促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亚文化跨越,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素质,从而使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能够最终实现从乡村文化、落后的文化状态向城市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转变,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霖 《青年探索》2013,(6):13-18
本文分析了新媒介时代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在伦理价值取向上形成的冲击,指出新媒介技术最重要的伦理价值是自由的诉求,尤其是表达自由的诉求。这一诉求在青年亚文化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实现,并因此而形成分享与垄断、多元与权威、游戏精神与功利原则的对立。而在此过程中,青年亚文化也为与自治、协商和社区文化的伦理取向提供了公共服务、协作精神等建设性资源。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历史与现实文化基因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本土化的犯罪亚文化理论。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是主流文化异化的结果,具有传统和现代文化基因,应从完善黑恶势力认定体系、挖掘正向传统文化基因、净化网络传媒环境、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四个方面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4.
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统摄和支配其他价值观,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群体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特殊的亚文化形态;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文化传承链条的断裂是青年群体亚文化存在的客观原因;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对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宽容、善待并正确引领青年群体亚文化回归主流,是正确处理两种文化关系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参与不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岭南学刊》2004,(2):80-84
本文从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剖析了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对策:激发社区居民中的内生力,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构建以人为本的客观公正的社区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和社区自身的资金筹措机制;协调好主流文化与社区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居民的文化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成人电影在大学生中传播开来,也促进了一种新的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进入web2.0时代以来,置身于sNs虚拟社区中的大学生更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一亚文化所浸染,甚至对这种亚文化由接受、分享,到最终身不由已地参与到成人电影的亚文化传播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和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校园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支配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7.
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介强势传播的文化语境中,青年亚文化的存在价值需要重新反思。青年亚文化的多样性而非一体性的存在充分表征了社会主导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宽容,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具有典型后现代特征的网络青年亚文化以"恶作剧者"的身份进入社会总体文化,其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将对社会主流文化之间的裂隙进行有效的修补。青年亚文化的实践活动还不断地创生文化符号资源并向社会总体文化的其他类型输送这些资源,在共享中丰富现有的文化样态及存在方式,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还似鲶鱼,以其自身的创造性存在和文化活力不断地刺激和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创新与前行。  相似文献   

8.
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新风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青少年亚文化逐渐借助、渗透于新媒体,在符号表达时出现了“新风格化”,青少年亚文化在价值观、社会观、个性追求、娱乐精神等方面都出现了“新风格化”。在文化意义上,“新风格化”与主流文化既存在着矛盾与抵抗,也存在着联系,同时,“新风格化”也在引领着新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亚文化圈是个什么圈有人认为,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进行管理是自讨没趣,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目前,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进行管理,持反对意见的不少。首先,应该承认亚文化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然是文化圈,就不是一种个人行为,也就是说有背景和环境,他们必然接触到具体的文化内容和载体,必然同一些人打交道。这中间有积极的、健康的因素,也会有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因此,领导干部亚文化圈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青年亚文化发展迅猛,影响力剧增,文化关系愈益复杂。主导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一方面存在对立、对峙以及隔阂的互斥关系,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形成了多样的"共情""融合"的互嵌关系。青年亚文化的圈层文化实践不断超越小圈子范围,其思维方式和组织行为持续向其他文化蔓延,在促进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加重了亚文化圈之间的撕裂,甚至引发文化间的冲突和极化,包括主导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亚文化之间、亚文化内部等多重面向。研究还发现,在性别文化领域,当青年女性从"不可见"逐渐转向"可见"时,网络两性关系呈现紧张态势,性别文化已成为青年亚文化研究中的"显性"议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媒介技术、行政力量以及个人行动的综合作用,成为上述文化关系变化的重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曾昕 《中国青年研究》2023,(5):111-118+102
近年来,“古风音乐”在音乐榜单与短视频平台上占据热门位置;古典、唯美的精神气质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原本基于趣缘聚集、“圈地自萌”的小众亚文化频频“出圈”,与主流文化、商业文化交融,显示出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将古风音乐置于青年亚文化语境中,解析其出圈过程中与主流文化、商业文化的交织互动关系,并加入了专业性这一维度进行考量。研究发现:古风音乐发源于青少年爱好者唯美、避世、治愈性的审美想象;在得到主流和商业文化助推的同时,主流文化和商业文化也对这种亚文化的野蛮生长力形成了挤压。“专业化”既是主流化的必经之路,又构成其发展制约—专业化过程中的亚文化资本积累与文化折损,亚文化创作的自目的性与工具性之间的撕扯,成为古风音乐发展进退两难的矛盾;而主次文化的天然分野也使其破壁追求影响力的同时,遭遇内部抵抗与异化危机。  相似文献   

12.
科学治理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提升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要调整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管控方式,转换治理观念,创新治理范式,促进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使社会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张紫微 《人民论坛》2020,(1):122-123
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自媒体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同时也使亚文化肆意生长,曲解了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正确理解。面对反哺的亚文化,需要丰富微平台文化内容,扩大主流文化的“声音”影响力;将主流文化融入微生活,提升“发声”能力;坚定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文化“和声共鸣”,提升和维护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后亚文化语境下,亚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风格、抵抗、收编等对应关系与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网络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图谱,文化互动、融合的过程中充满张力。"90后"甚至"00后"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排斥与抗拒的,只是需要以他们的方式表达才能产生共鸣,因此当《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传统纪录片节目遭遇二次元文化B站,传统文化基因与互联网文化基因发生碰撞,传统文化在二次元的解构与建构中,产生了奇妙的文化融合,主流文化经历了一场文化裂变,在网络化的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社群化传播的效应下,亚文化形态进入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进入网络的一次文化逆袭。这对文化内容输出者重新思考平台及传播将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青少年亚文化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在与主流文化的揶揄抵抗中积蓄力量,试图与青年人建立认同,达成共识。解构网络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我们发现,在网络平台的促进下,青少年亚文化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存在断裂,试图在逃避中反抗主流文化,呈现虚拟中的真实。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正义取向的文化认同和话语权力的反哺教育是网络青少年亚文化在对抗主流文化的同时与主流文化共存的中国式关照。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抵抗与疏离.动漫流行语成为探究中国青年亚文化心理症候的一种视角,"萝莉""伪娘""宅男"三个术语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心理状态、生存境遇与交往方式.三者集中代表了青年亚文化的群体性认同的心理诉求和另类标榜的心理症候,有赖于主流文化、媒体文化和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加以规避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评述由头亚文化又称副文化、次文化,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主文化反映的是主流意识,亚文化一般  相似文献   

18.
钟红 《青年论坛》2004,(4):23-25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鲜明青年特点的文化现象在当代青年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而青年文化与青年现代人格形成的关系问题正成为21世纪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青年文化为青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值得关注在"文化工业"现象影响下的青年文化可能导致青年现代人格的异化问题,青年文化的主流属性,精英属性,大众属性等亚文化特点影响着青年现代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与主流司法文化相对应,存在一种司法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有其固有的特性和本身的功能,深刻影响着司法机关及司法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我国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既有司法行政化、错案追究等体制因素,又有面子与人情、实质正义等文化因素,还有职业压力、角色冲突等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是价值、行为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群体,具有互动频繁、行为方式独特、聚合力强、有潜在反文化倾向等特点。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毒品使用行为影响极大。它通过其固有的内在机制:亚文化氛围、同类价值、学习模仿、文化压力、去个性化等等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使青少年被卷入毒品活动。为了消除亚文化群体的影响,一方面应对其实施控制与打击,另一方面则应挽救吸毒青少年,并以主流文化为导向,对青少年实施超前教育,预防青少年参与毒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