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儿童福利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综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福利的定义,儿童福利需求及服务,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国儿童福利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万国威  李珊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43-49,106
本研究从"多元福利范式"的角度出发,采用SPSS软件对"留守儿童"福利供应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由于福利供应主体的结构性变化,我国"留守儿童"的福利供应同比"非留守儿童"出现了衰减,并深刻体现出我国当前儿童福利制度的脆弱性。研究主张加快完善我国国家、社区、志愿组织的福利供应体系,不断充实"留守儿童"的多元福利框架。  相似文献   

3.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儿童保障制度。而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不仅要有对传统福利制度的创新,同时也应有对国外已有模式的借鉴与学习。日本是国际上明确定义的"日本型福利社会",且与我国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儿童福利法律的特色、理念、法规及运作模式已日臻完善,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日本儿童福利法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制定的防治虐待儿童法、少年教养法、母子保护法、救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为基础,根据其本国《宪法》第25条生存权的理念制定的关于儿童福利制度的综合性基本法。对日本儿童福利法律进行剖析研究,可以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颇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中华民族复兴强盛、国家繁荣富强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议题.儿童生活状况反映国家发展状况.中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呈现高度分隔状态,儿童健康照顾缺乏儿童福利的理念与价值基础,儿童福利服务发展严重滞后,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重构整合性、全国性、普及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生活化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与国家关系既是个经典的理论议题,又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困境儿童群体和儿童福利理论、政策框架议题成为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概要建构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探讨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为亿万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模式对我国儿童福利事业来说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笔者就如何延续儿童福利事业的适度普惠之路提出如下建议:建议一:目前,我国的儿童福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但事实上,儿童福利、儿童权利、儿童参与、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发展理念尚未被广泛接受。社会对儿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系统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儿童福利立法与政策框架设计的主要问题与基本特征,指明最主要的问题是儿童福利法律框架、政策框架设计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相互分隔,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法律与政策框架设计若干基本思路,描绘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框架与服务体系总体图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儿童福利权是儿童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因儿童之为人的尊严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保障或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之需要的基本权利。中国传统以家庭照顾为基本形式的实现路径既无法破除儿童福利权实现之城乡、区域(省际)以及福利机构与原生家庭的多重二元结构制约,也难以尊重和满足儿童生存和发展之福利需求,因而亟待变革。经研究发现,注重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的协同与国家、社会和家庭等主体的协作是中国儿童福利权实现路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中华民族复兴强盛、国家繁荣富强、培育社会栋梁与社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议题。儿童生活状况反映国家发展状况。中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呈现高度分隔状态,儿童健康照顾缺乏儿童福利的理念与价值基础,儿童福利服务发展严重滞后,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重构整合性、全国性、普及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生活化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政策体系、组织机构和儿童发展指标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儿童福利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儿童福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利治理理论和需要理论为提升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福利界定方面,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内容不明确;福利递送制度方面,缺乏政府宏观政策规划及福利投入;福利递送实践方面,造成了福利不平等且治理机制不完善。为了优化儿童早教服务治理效果,政府制定并细化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重视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加强社区早教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建立已经60多年,但就制度特征来说,仍然是"狭义"的儿童福利,而不是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儿童福利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孤儿和弃婴、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大病儿童等群体已经达到一亿以上。但目前中国儿童福利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儿童福利的制度安排明显缺位。未来中国应从国情出发,建构普惠制儿童福利模式,通过"津贴+服务"的形式,在福利供给的目标群体上从特殊儿童向全体儿童扩展;在福利的提供手段上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通过社区平台提供福利服务,注重法制建设,拓展投融资渠道并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地震孤残儿童的收养过程中,收养家庭、孤残儿童和社区可能面临角色不调的风险.虽然政府在孤残儿童安置前和安置后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孤残儿童在安全、永久、福利和尊严需要满足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建议政府以四川地震孤残儿童的安置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中国儿童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系统关注家庭在照顾儿童方面面临的压力与需要。在对上海1543名12岁以下儿童的家长随机抽样调查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上海众多家庭(成员)面临家庭与工作难以平衡、儿童照顾负担沉重的问题;和经济资助政策的完备相比,在社会化照顾和对家庭照顾的支持层面,国家干预的力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现有的各项社会政策与服务都没有积极回应家庭对临时与长期照顾儿童的社会服务的需要。因此,要努力探索发展临时与长期的社会化儿童照顾服务,积极预防儿童忽视与儿童意外伤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尚晓援 《人民论坛》2011,(10):150-151
2010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儿童福利元年",国家对孤儿生活的保障真正从院内扩大到院外,从实物救助转向现金救助。儿童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突破性发展,2011年的两会期间,关于弱势儿童群体的提案数量前所未有。但是,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面临政策研究的瓶颈。关于中国儿童福利发展的几个最前沿问题尤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易希平  易谨 《青年探索》2016,(1):108-112
芬兰建立完善的儿童福利制度与其建立高福利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期间的儿童保护的制度化,经70年代的快速发展,于80年代建立普惠、社会民主型的儿童福利体系,90年代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后,芬兰逐渐发展起了完善的独立于家庭政策、教育政策和卫生政策的儿童政策,建立起了可操作的、尊重儿童意见、高度合作的儿童福利工作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7.
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最新变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整体框架、特点以及最近所进行的改革.美国的儿童福利具有明显的残补性、分权和立法先行的特点,社会服务也很发达.上个世纪90年代从AFDC向TANF的改革被认为是美国对其<社会保障法>最重要的调整.本文对TANF和AFDC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福利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特色与发展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上,日本被作为极其富有特色的福利国家来研究.本文重点考察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特色与理念、发展与变革、实践与问题;阐明了其以家庭为中心、多元化供给主体和旨在帮助儿童个人自立的典型特征.以期对我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12,(1):7-7
“应该把2011年称为儿童福利元年”,12月10日,在首届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暨社会援助机构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这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支持,来自国内外近200名专家、学者、民间组织机构代表、自闭症儿童家长代表参加会议,深入探讨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青少年及儿童的社会保障及福利水平一度呈下降趋势.包括医院、孤儿院在内的许多福利机构没有得到政府足够重视,资金短缺,再加上官员腐败,雇员薪水微薄,致使儿童成为这些问题的受害者.随着经济的恢复,这些问题也在改善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