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经济法责任的内涵与基本权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法律部门名称+责任"的确定部门法责任的称谓模式,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其称谓应确定为"经济法责任".基于法律责任是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的理解,把经济法责任界定为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即当经济法所确定和保护的第一性权利义务关系受到侵害时,为了实现该关系,而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具体的经济法责任主体之间形成且必须实现的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经济法责任的基本权义关系应由请求权关系、支配权关系、形成权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定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于男性与无性之间的所谓“女性”。惟独因为有旁人干涉,一个人才会被注定为“第二性”,或“另一性”。 ──西蒙·波伏娃  相似文献   

3.
(一)界限在哪儿?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尽管极其复杂,种类繁多,但从哲学上概括,不外乎物质与精神两大类。这两大类现象的关系是怎样的?谁先谁后,谁决定谁?唯物论与唯心论作了绝然不同的回答。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一切精神现象归根到底只有从物质方面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唯心论则相反,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精神、神秘力量看作是一切现象的终极原因。这种对物质与精神何者为本原、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界限。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属于认识范畴,是第二性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可见,警察意识就是警察观念,就是对警察的认识。它既包括警察自我意识、自我观念,也包括人们的社会警察意识、社会警察观念。所以,用严格意义上的语言进行表述,即警察意识是对警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当我们说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所谓的“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未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是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且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象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 一、“历史循环论”是历史唯心主义 李洪志认为“真、善、忍”是宇宙的根本特性,“任何物质都有佛性——真善忍,那就是构成宇宙的东西”。这样,李洪志就把世界本源归结为某种精神实体,把“真、善、忍”这类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当作是人类产生以前早已存在并与宇宙同一的根本特性。李洪志还把“佛性”说成是永恒的、千古不变的,制造释加牟尼转世的理论信条。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世界的物质统一  相似文献   

6.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其中内因是第一性的,起根本决定作用,外因是第二性的,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探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问题、法西斯的兴起,其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德国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前资本主义因素,非理性主义等起根本决定作用,但它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绥靖政策”也是不容小觑的。由于英法对这一政策的大力推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和政权的巩固,促使法西斯侵略野心的膨胀,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张伯伦的亲信威尔逊与德国代办科尔特的谈话,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动机有了最好的解释:英国与德国事实上…  相似文献   

7.
精神与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问答。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这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现代,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哲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但随之也产生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淡化哲学的基本问题。《求是学刊》1997年第6期发表了陶同同志的《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一文。(《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作了搞转)文章提出:“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涵盖一切的哲学的命题”是“…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就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及与依法行政相关的一些理论作初步的探讨。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所谓依法治国,概括地讲,…  相似文献   

9.
陈洪波 《政策》2008,(10):42-44
2008年5月12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国务院继2004年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后,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而作出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国务院为进一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所专门发布的第一个决定,它表明了国务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坚定决心。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决定》,对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和保障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基层民政工作处在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民政领域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基层民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政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推进。推进基层民政依法行政是加强民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民政领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务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依法行政的效率和水平.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公务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依法行政能力培养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能力;理解法律尤其是理解法律法规条文的能力;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较强的行政执法能力;依法行政的技能与技巧;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行政统一起来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的有关依法治国的《决定》中,依法行政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执政党全面推进、加速依法治国进程的时代语境下,重申、强调依法行政,彰显了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整体政治目标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14日)前不久,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专门就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问题作出部署和安排,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上个月,省委召开了五届三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实用主义者悉尼·胡克在理论上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做出论证。他提出要区别马克思主义中活的东西与死的东西。所谓活的东西是指马克思著作中被他蓄意剔出,并加以实用主义化或民主社会主义化了的内容。而所谓死的东西则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胡克主要的攻击对象。胡克的观点是当今民主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这两股思潮日渐趋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行政是搞好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还面临哪些难题,需要采取什么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观念文化的属性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只注重其阶级性、民族性,而忽视其社会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新研究“观念文化的社会性”尤为必要。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因而观念文化具有社会性。所谓观念文化的社会性是说:观念文化的产生及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观念文化一旦产生,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作用于社会,但归根到底要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观念文化社会性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延续性、突变性。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  相似文献   

17.
蒋庆先生提出,所谓"先进文化",即是建立在尧舜文武周公孔子道统上的儒家文化,也就是尚德尚仁的"君子文化",是把善和公正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而不是近代西方那种尚力尚利的"小人文化",不是把强力、霸权、功利、效率、欲望放在第一位的文化.蒋庆先生的观点是片面而偏狭的,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他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的基本特性,儒家文化的系统性、历时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都是先进文化;二是他把善或道德当成评价文化是否先进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只有能够实现真善美利四种价值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才能称为先进文化;三是他忽视了儒家文化的社会功用性.其实,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正负多种作用,决定了它不可能隶属于某种单一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8.
石曙光 《湖湘论坛》2002,15(2):33-34
一、依法行政方略是为人民服务宗旨法律化的体现依法行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为现代法治文明建设服务,为现代民主制度建设服务,但它最终还是体现为人民服务。离开了这一点,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依法行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依法行政的含义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依法行政的最普遍、最经典的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要有法律授权,要有法律依据。一言以蔽之,依法行政就是根据法的合理性来制约行政的随意性。这个定义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合理的法。何谓合理的法?就是体现阶级性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内容。市县两级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市县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必须把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对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国际法和众多国家的宪法中得到确认。在制定"八二宪法"时,考虑到尚不具备实现迁徙自由的现实条件,所以"八二宪法"没有规定迁徙自由,这是一种权利受制约性的思维模式。当下学术界多主张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宪法应当重新确认迁徙自由。在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和受制约性的矛盾关系中,不可侵犯性是第一性的,受制约性是第二性的。在公民迁徙自由权是否入宪的问题上,必须先考虑不可侵犯性,不能以受制约性为理由来剥夺公民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