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个人是不可分离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虽然没有"毛周"这样的提法。但两人的密切关系是有目共睹的。两人中,毛泽东当然起着主导的作用。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也许我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同样,如果没有毛泽东,周恩来也不能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恩来。而对毛泽东来说,他最离不开的人是周恩来,这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2.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在金日成和斯大林的共同请求下,开始考虑是否派志愿军前往朝鲜参战的问题。在中央讨论是否参战的会议上,鉴于中国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政治局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周恩来是中央领导核心中支持毛泽东参战的主要人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周恩来强硬的外交立场,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改变远避战火的消极态度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南朝鲜仁川登陆。针对朝鲜战争,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根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漳州战役是毛泽东、周恩来双星定位的历史起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2年,毛泽东亲临指挥漳州战役,并取得胜利。这一胜利,对于巩固闽西根据地,开展闽南游击战争,支援东江根据地人民的斗争,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周恩来产生重要影响。攻打赣州受挫与攻取漳州胜利,使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加敬佩。自此以后,在中央苏区两种指导思想的对立和冲突中,周恩来虽没有完全站在毛泽东一边,但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思想尽其所能地给予支持和维护。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又对毛泽东能够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参与军事领导,对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漳州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周恩来双星定位的历史起点,影响了两位伟人一生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周恩来决定中国命运的结合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几乎同时探求到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站在新思想的前沿,为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共同奋斗。尽管他们之间也有过误解和分歧,但纵观他们交往的全部历史,他们仍然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和知音。 1924年,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广州结识,开始了两个人的交往历史及伙伴关系。从1927年到1935年,先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作为领导者,毛泽东在地方建业;后来毛泽东、周恩来同在中央苏区工作,仍然是周恩来处在领导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事务的发展,不能离开对毛泽东和周恩来国际战略思想的研究,而且不能将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人分开,因为这两个伟人的国际战略思想始终指导和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事务的发展。在这两个伟人毕生的共同事业中,外交事务是他们合作得最紧密的一个领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特点。本文是对毛泽东和周恩来早期国际战略思想的探讨,试图说明这两个伟人后来在外交领域密切配合的思想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八大是我们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召开,除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历史贡献外,作为"少壮派"的陈云和邓小平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同参与八大文件起草和领导、组织各项筹备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常有两人并称的情况,如太平天国的洪杨(洪秀全、杨秀清),戊戌变法的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孙黄(孙中山、黄兴)。两个人中,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另一个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两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依存,共同把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内,虽然没有"毛周"这样并称的提法,但两人间的关系正是这样。毛泽东当然起着主导作用。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国家安危系于一身啊!一定要做好主席访苏的安全保卫工作."1949年初冬的一天,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内灯光明亮.周恩来这些日子除了处理繁重的日常工作外,还在策划着一个重大行动——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1949年11月1日,北京至满洲里开行了直达列车,这为毛泽东的出访奠定了基础.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最重要的外事活动,也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出国.毛泽东和斯大林将在莫斯科会晤,全世界都将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位巨人身上,因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副部长杨奇清推门进入周恩来办公室.罗瑞卿随手取出一张地图铺在茶几上,向周恩来汇报道:"日本人在东北统治时间长,有不少土匪在铁路沿线出没.河北省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是老根据地嘛."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后长征路上的两次重要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畔的陈福村是红军长征中中共中央成立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地点,也是毛泽东在组织上真正掌握军事决策权和指挥权的地方。遵义会议后,李德虽然被解除了军事上的指挥权,但并不意味着毛泽东就顺理成章地替代了李德。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且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此时虽已经成了政治局常委,但在军事上还是周恩来的“帮助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周恩来的军事助理。  相似文献   

10.
霞飞 《党史文苑》2005,(10):47-51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但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1.
剑钧 《党史文苑》2001,(1):39-42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予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颂扬。在陕北苏区,周恩来极力支持徐海东解决红二十五军所谓"反革命嫌疑犯"的问题。"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命令徐海东:"红十五军团要迅速开到商州一带",援助东北军和西北军。临走时…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0,(3)
正在周恩来的高贵品质中,忠诚、勤恳和智慧贯穿其一生,受到人们特别是毛泽东等党内同志的肯定和赞赏。始终绝对忠诚周恩来同毛泽东一样,是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绝对忠诚的人,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可以牺牲自己一切的人。周恩来的忠诚,还包括对领袖和导师的忠诚。晚年周恩来胸前一直佩戴着一枚像章,上面有毛泽东头像和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在周恩来心目中,忠诚于人民与忠诚于领袖是一致的。正如郭沫若在悼念周恩来的文字中所称赞的那样:"光明磊落,与导师协力、同心、共命。""忠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  相似文献   

13.
<正>1981年6月,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后,说:"想问题,动手动脑,工作方法,我们要学主席;工作精神我们要学总理,他是全党的楷模嘛。"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在谈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时说道:"毛泽东致力于加快历史前进的速度,周恩来则善于乘时乘势。"胡耀邦和基辛格的评价,大抵可以说明毛泽东和周恩来各自的特点。周恩来善于从毛泽东尽快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战略高度来理解毛泽东的每一个决策,很多时候都参与了制定;同时更  相似文献   

14.
江青集团为了簒权,利用"风庆轮"事件,将矛头直指周恩来和邓小平 1974年10月国庆节过后,毛泽东提出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见. 四届人大召开在即,筹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一件大事.会议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选举和确定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的人事安排.此时,毛泽东正在长沙休养,周恩来也于6月1日因病住院,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5.
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从1940年开始与中国共产党人结识,随着交往的深入.彼此友谊逐渐加深。其中,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关系尤为密切,共同的爱国、爱民和爱党之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在陈嘉庚的心目中,毛泽东才华出众,思想深邃,谈吐不凡,目光远大,是非常值得崇敬和已经做了许多大事的历史伟人。他曾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人多次表达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6.
1967年酷暑,毛泽东拟在武汉畅游长江,不料爆发了闻名全国的"七二○"事件,周恩来亲自两赴混乱的武汉,妥善安排毛泽东离汉赴沪,平息了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纲四目"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一纲"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四目"则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两种社会制度并存.这个由毛泽东率先提出而由周恩来归纳的"一纲四目"的构想,初具了后来由邓小平设计的"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要素.本文试图就"一纲四目"提出的特定历史环境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一生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的孕育史,就是新中国的诞生史,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史。“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这个题目,我感到很符合周恩来的特点。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可以用来指称周恩来,也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但“总管家”不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不可以用来指称刘少奇,也不可以用来指称朱德。  相似文献   

19.
正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一所小学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5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所写的作文中不仅誓言"振兴华夏",而且认为"兴邦事伟"。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去日本留学之前,回沈阳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他写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那里写的一篇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20.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不仅"历史造诣很深",且读史、鉴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是他们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