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从高校的视角来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的求职过程、职业稳定与职业发展以及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大学生和高校可通过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积累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背景下,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机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 究基于资本和职业流动视角,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多重考察和检验不同劳动力市场影响劳 动者就业质量提升的因素。研究发现: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的知识人力资本、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 政治资本对提升就业质量有积极作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提升知识人力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弱关系 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政治资本提升就业质量;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主动、自愿的职业流动实现就业质 量的提升,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增加职业流动次数有效提升就业质量;资本因素对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 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就业质量不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 就业质量的作用。因此,要充分了解劳动者的诉求与真实就业状况,帮助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增加资本 ( 人力 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 ) 的投入和积累,以提升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能否 提升其就业质量及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究。本研究基于 9 个省份 23 所高校 2019、2020 届本科 毕业生的网上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时间、长远程度对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稳健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长远,大学生就业质量越高。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研究建议:各级学校需要构建需求驱动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明晰辅导员在 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专职定位,父母应重视对子女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系统考察女性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因素,不仅对揭示其非正规就业选择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权益保护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因素,并考察影响非正规就业女性选择不同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户籍等个体特征、家庭中子女数量等家庭因素以及所在地区等对女性劳动者非正规就业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本不但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对其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研究建议:应完善非正规就业政策,结合影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因素制定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提升女性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女性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贫困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和实现工作贫困群体的更高质量就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利用2017年北京市职工队伍调查数据,分析了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劳动报酬因素对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的总体作用相对薄弱;工作时间因素对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的解释力度较弱;职业发展因素和职业尊重因素对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具有较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在工作贫困者就业质量上的"信号"作用显著。作为致力于服务职工的组织,为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工会应该紧密关注职工工作贫困问题。研究从工会作用发挥视角提出提高工作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和完善工作贫困甄别体系,完善针对工作贫困职工的医疗补贴制度等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力是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文章根据首都部分高校开展的“首都大学生就业力发展调研”的主要研究成果,就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460份来自广东、江西、安徽和上海等地高校部分2014-2016届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以风险容忍度高低为分类标准对大学生的风险容忍、行为偏好及其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容忍度较低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低,风险容忍度高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高。个人的行为偏好在风险容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随着风险容忍度的提高,其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必须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其风险容忍水平,适时抉择;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形成合理就业偏好;实施差异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宜的职业期望,确保工作搜寻适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方法,并结合针对高校女性教职工的非结构化访谈法,研究了高校女性教职工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其职业发展所受的众多影响。研究认为,高校女性教职工群体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生育对其存在较多不利影响;基于高校女性教职工的人力资本特征和就业特征,生育对其影响表现出有别于普通女性职员的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工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力量,对于消除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家庭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深受其影响。高校应当在推动招聘信息公开、学生求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做好工作,发挥家庭社会资本的良性影响因子,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同时,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就业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社会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社会人事管理与人才流动形式的变化、高校学分制推行等新的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不仅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而且给高校毕业生就业规范化带来负面的影响,变革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使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转设作为一项重大的组织变革,会对教师的切身利益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认知评价理 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探讨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不确定性规避对教师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并检验感知 转设冲击的中介效应以及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发现:不确定性规避对教师工作不安全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感知转设冲击在不确定性规避和教师工作不安全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力资本负向调节不确定性规避和感 知转设冲击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还负向调节感知转设冲击在不确定性规避和教师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中介作 用。为保障转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建议:学校应就转设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教师应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 增强抵御外部环境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CLDS(2014)数据,首先构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影响其就业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级指标共有11个,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培训构成的工作技能排在第四位。计量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且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呈现倒U型特征。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男大学毕业生;在所有分位点上,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村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城镇户籍的大学毕业生,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逐渐缩小。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高校要合理引导,理性考证,提高大学毕业生自身技能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水平关系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高校要把学生就业摆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探索"招生、就业、教务、学工"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基础保障、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四大创新体系,努力实现就业教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就业服务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就业评估从单一注重就业率向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辽宁省21所高校的1912份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因素中,个体的传记特征(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是否本省生源、就读高校类型、所学专业)、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心态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显著;社会因素中,社会舆论导向和就业压力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而高校创业引导与创业政策宣传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建议从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发展创业教育、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有助于工人工资的提高,但这一理论存在诸多问题。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教育投资的均衡,假设教育投资边际回报递减,但经验研究显示,教育投资的边际回报递增。人力资本理论在解释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时,没有把教育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联系,而任何工资的变化如果不联系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就难以得到合理解释。为此,本研究就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提出一个新解释:教育投资同时增加了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的稀缺性和需求,由此提高了其议价能力从而提高了工资。这一理论解释隐含,随着教育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上受教育层次较高工人稀缺性降低,导致教育投资回报率下降。经验研究显示,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回报降低,可视为是人力资本理论新解释的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16.
人才竞争的背后,是各地经济发展的竞争,也是经济质量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现象。为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到本地就业,各地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户籍政策、薪酬待遇、就业创业补贴、住房保障、职称评定等多个方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吸引人才不能仅靠某些优惠政策就一劳永逸。随着人力资源素质的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价值观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当前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的时期,更好地打造以实现人才自我价值为中心的用人环境,是各地政府急需面对和解决的一件大事,引进人更要学会用好人,避免陷入重"引进"轻"使用"的陷阱,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经济社会实现稳定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研究在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相 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毕业地、高校类型、学科及家庭因素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需求收缩、就业稳定性变差、“慢就业”现象升温及就业歧视加剧等, 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适合毕业生的岗位稀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及就业服 务缺乏针对性等。研究建议,为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应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提高高校就业工作实效性,同时毕业生也应顺应变化转变观念,制定职业规划, 培育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