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云芳 《学理论》2009,(14):56-57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7—2007.3),“一个在后来反对符号统治但又用符号进行写作的人。”其早期符号消费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化和扩展了马克思消费思想,同时为现代人更深刻地了解消费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理论源起来说,每种理论都有它出现的理由,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亦不例外,本文就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理论渊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把价值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物阶段(使用价值阶段)、商品阶段(交换价值阶段)、结构阶段(符号价值阶段)和碎片化阶段(发散阶段)。“价值四阶段说”深刻把握了时代的表征,对于我们理解时代很有价值;它抛弃了价值的根基:交往实践,因而必然走向虚无主义;它把价值阶段的转换理解成“格式塔”式的转换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价值的主导机制和基础机制不同,主体机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基础机制则是弥散的、持久地发挥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仰海峰 《理论探讨》2003,4(5):27-31
鲍德里亚在其<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鲍德里亚认为,虽然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仍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生产逻辑,这种逻辑并不能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即符号支配一切的社会.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的主题就是要走出这种生产式的社会批判理论,以符号与文化批判替代政治经济学批判.鲍德里亚的这一分析,实质上是一种理论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一生著作颇丰。1967年出版的《象征交换与死亡》,是他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他的一些重要的理论主张和命题,如象征交换、仿真、仿象等,都是在本书中提出来的。本文首先对鲍德里亚构建的象征交换理论进行解析;其次,通过梳理其对马克思、弗洛伊德、索绪尔等人思想的承继与批判,加深对象征交换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对鲍德里亚的思想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5.
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应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有效治事的效用逻辑以及撬动改革的发展逻辑。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在理论层面,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是一个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体系调整、治理过程优化,进而释放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过程;在实践层面,通过对以北京“接诉即办”和上海“一网统管”为代表的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虽然转型动力和转型路径不同,但是技术和制度都是影响转型的关键性要素,且二者相互作用。从整合性、过程性视角出发,协同理念、组织、技术与制度四要素,未来优化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良性互动的复合路径,同时推进技术和制度双重变革,并在机制创新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现阶段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从文化思考的视野和文化建设的角度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管子·牧民》篇中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这里讲的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自然会追求以礼节和荣辱为内容的精神生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G D P)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今年7月4日,世界银行公布了其计算的2005年全球G 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 D P总量,超…  相似文献   

7.
刘建彦 《求知》2021,(2):23-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角度讲,淬炼担当精神就要从乐于担当的“意愿”、善于担当的“能力”、勇于担当的“行动”、敢于担当的“精神”四个维度,全面把握、系统推进,形成“四位一体”最大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正是有了无数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我们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急需领导干部接续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肩负起与新时代新阶段相匹配的新担当。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思想家,其理论的深刻性和批判的冲击力为世人瞩目。从其奠基之作《消费社会》的批判视角出发,认真梳理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及理论内核,寻找其隐藏在批判之中的对消费社会出路的理论探究,对深入理解鲍德里亚的思想和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侯志阳  林春临 《公共管理学报》2024,(2):115-127+174-175
如何从社会福利角度推动村庄共同富裕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海外侨胞“隐形在场”的角度切入,基于社区福利非商品化、伦理本位等理论,通过侨乡R村的田野调查,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构建海外侨胞“隐形在场”、社区福利非商品化与村庄共同富裕的解释框架。研究发现,海外侨胞“隐形在场”对侨乡村庄共同富裕的影响方式与过程体现在:通过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关系资本的嵌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进村庄社会资本积累,进而提升农村社区福利非商品化程度,促进村庄共同富裕。产生影响的动力源自海外侨胞深受伦理本位、差序格局等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影响结果是促进了低收入阶层社区福利非商品化,促进村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村庄主体性是海外侨胞“隐形在场”影响侨乡村庄共同富裕的重要调节因素。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侨胞群体这一新角度,拓展了已有案例研究的新视野,为海外侨胞“隐形在场”与侨乡村庄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1.
陈卓 《青年研究》2006,(12):42-46
后现代主义者鲍德里亚的“仿真”理论为我们反思今天的榜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下,榜样成为了一种“超现实”,榜样教育面临着双重尴尬:“崇高、伟大”的变型和祛道德。  相似文献   

12.
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那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这种精神由来已久,从远古的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所谓科学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尺度的客观要求这种价值意识的精神升华。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和改造世界,排除不符合实际的主观因素对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干扰;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崇尚理性思维;不承认科学有禁区,鼓励人们积极、大胆地探索宇宙奥秘,反对用任何形式束缚人们追求真理的思想和行动。所谓人文精神是…  相似文献   

14.
如何发挥党的创造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文章围绕什么是执政党的创造力?新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样去发挥创造力以及创造力的着力点和归宿点是什么等方面进行阐述,从执政党的执政经验的角度强调,执政党的创造力是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发挥执政党的创造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创新精神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高扬起的一面时代的精神旗帜。“中国梦”这面精神旗帜,需要转化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才能真正落地,才有擎起的力量,才有趋附的真实主体。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目前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的拜金主义行为,工作中的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的错误观念和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称之为“精神疲软”。“精神疲软”有其政治根源、经济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本文试从哲学角度对其思想根源作  相似文献   

17.
资本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进自身增殖过程而形成的数字资本主义为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哲学提供了新的批判基质。奈格里、阿甘本、罗萨、巴迪欧等激进学者分别回溯生命政治学、“机器论片段”、马克思异化理论、共产主义学说等理论资源,洞察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新治理方式、新生产方式和新生活体验,寻求新型革命主体,探索数字时代实现“新共产主义”的路径。四个命题的回溯遵循着解读-批判-超越的理论逻辑,揭示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常态化的症候机制,延续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具有的反思精神和人的自由解放的价值旨归。他们的批判方向大多呈现分裂分化的状态,停留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症候的表象分析,偏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有关重振共产主义的设想姿态大于行动,弱化了共产主义的革命性特征,最终忘却探析资本主义种种社会症候的根本目标在于摧毁腐朽的资本主义剥削机制,找到真正的主体性力量承担起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试从价值选择、价值追求、价值实现的哲学角度,分析研究焦裕禄精神的价值内涵,以期党员干部获得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比照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不难发现官僚制在中国的现实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性精神不足、法治理念薄弱和科学精神缺乏等。基于我国的国情考虑,欲完善之,具体做法是由“权力行政”向“责任行政”转换;从“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转换;由“单方行政”向“参与行政”转换;由“官僚行政”向“学习行政”转换。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满足,从幸福经济学视角,幸福有其评价的标准。从民众幸福的角度来厘清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才能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民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