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蛟 《台声》2003,(5):46-48
题记:189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昏聩无能的清政府一味求和妥协、指挥不力,以致战局直下,北洋水师亦全军覆没。尤令国人痛心不已的是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与日媾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强行割让给日本。由此,广大台湾同胞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反割台”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2.
姜平 《台声》2000,(5):39-39
中近代中国 ,很少有人觉察出来自东洋的威胁 ,甚至是那些明确提出“防日”、“征日”主张的清议派。真正亲睹日军的嚣张气焰 ,看穿日本侵华野心而呈请当朝政府立即采取有效遏制政策的人 ,恐怕非张謇莫属。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把侵略中国、朝鲜作为基本国策 ,接连发起侵略我国台湾、胁迫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吞并琉球王国等一系列使中国有切肤之痛的事件。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 ,日本借机出兵干涉。年仅30岁的张謇作为吴长庆军队的首席幕宾随军援朝平叛。他目击到朝鲜之乱 ,皆受日本浪人煽动和阴使 ,日本侵吞朝鲜的野…  相似文献   

3.
资讯     
《小康》2004,(10)
王毅9月10日,王毅 抵达东京履任。日本媒体认为中 国派遣现任副外长担任驻日大使, 表明中国政府对日本外交的重视。 而中国媒体却期待有"日本通"之 称、又长期主管亚洲事务的王毅 这次"临危受命",能够以高超的 外交技巧,结束中日两国摩擦不 断、首脑互访中断的僵局。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按照盟国商定的结果,盟军总司令部设在东京,中、美、英开始准备分别派出武装部队进驻日本。战后盟国安排美、英、中等国派兵占领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  相似文献   

5.
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中关系中,日本对中国至少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派兵行动。第一次是1874年的出兵台湾,第二次是1894~1895年的日中甲午战争,第三次是1900~1901年的义和团事件,第四次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第五次是1914~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五日任命:侯秉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参赞;李锡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参赞;石午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曼苏丹国大使馆参赞;金伯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参赞;林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  相似文献   

7.
王龙 《现代领导》2010,(3):39-39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有两场时间相隔不远的起义惊天动地.影响深远.那就是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日本的西南战争。这两场运动的领袖分别是洪秀全和西乡隆盛。起义被镇压后,这两个国家的“叛徒”们最后的命运却截然相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吕梦非 《协商论坛》2012,(10):50-51
二战后盟国安排美、英、中等国派兵占领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苏、英、中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派军队对日本进行占领。  相似文献   

9.
关涌 《友声》2009,(1):30-31
<正>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由中日友协、中国乒协、日本爱知县日中友协和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乒乓外交中日友好图片展"于2008年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应中日友协邀请,日本爱知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17,(4)
正今年是爱国名将左宝贵诞辰180周年。左宝贵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在朝鲜平壤的清军高级将领。他一生勤奋好学,乐善好施,体恤民情。从军统兵后,严格管理,强调军纪,平时以尽忠报国为目标,战时则以国家需要为准则。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道农民起义大量出兵朝鲜。左宝贵奉命率军入朝,筹措战守,不遗余力。在战事惨烈的危急关头,他又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6日下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和日本政府厚生劳动省共同举办的首届"中日残疾人就业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日两国举办的首次高级别官方残疾人就业专题研讨活动,旨在加强两国在残疾人就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论坛  相似文献   

12.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丰臣秀吉声言将北上再次攻打朝鲜,朝鲜遂派使团前往明朝请兵求救,最终明朝发兵再次救援朝鲜。朝鲜使臣柳思瑗将使团出行明朝的一路见闻记录在《控于录》中,"控于"的意思是仰求明朝。这篇文献收录了大量明朝官员讨论出兵决策的奏报,显示了朝鲜使臣对推动明朝出兵救援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台湾岛内,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亲日分子大肆鼓吹“日台一体”、“日本是台湾永久的朋友”的言论,竭力美化日本侵台的史实,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然而,认真研究日本与台湾地区关系史便不难发现,近代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一系列举动,皆是出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自的。这其中,发生于1874年的日本出兵台湾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这次出兵,日本政府事先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和准备。尽管这次出兵持续时间不长,也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但日本还是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并为其1895年占领台湾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史实,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中日关系,了解近代清政府对台统治政策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苏联只是向中国和朝鲜提供了武器 ,和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0年10月中旬 ,周恩来总理秘密访苏 ,向斯大林陈述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具体困难 ,请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同时请求苏联也出兵。斯大林表示同意提供军事援助。他坚决主张中国出兵 ,但他明确表示苏联不能出兵 ,因为如果苏联出兵 ,则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周恩来立即把斯大林的意见反馈给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说 ,中国出兵是必然的 ,同时中国需要苏联的军事援助 ,特别…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5778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但就是这样一个面积狭小、自然资源本不丰富的小国,却一直做着世界军事大国的梦。穷兵默武的“军国主义”国家日本是一个具有浓厚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它崇尚武力和“武士通”精神,历史上曾多次发动侵略它国的非正义战争。早在公元7世纪初,日本朝廷就以“日出处天子”自重,并图谋向海外扩张。16世纪末,丰臣秀吉先后两次出兵进攻朝鲜,妄想侵占中国、征服印度,建立起囊括东亚、南亚的大帝国。但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抗击下,这场大规模扩张战争以日本的战败而告结束,丰臣的帝国梦就此化…  相似文献   

16.
由陈永昌副会长率领的对外友协、中朝友协代表团于7月9日至16日访问了朝鲜。代表团参加了由朝鲜对外文委、朝中友协和中国驻朝大使馆分别举行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40周年纪念活动;瞻仰了金日成主席遗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4):45-45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卢小花 《前沿》2013,(2):152-154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被贩卖海外充当娼妓的女子,在中国被称为猪花,在日本被称为南洋姐(がらゆきさん).中日两国历来有男尊女卑的传统,在不同程度上都承认公娼制度以及侍妾传统,在此背景下被贩卖南洋的两国女子有很多的异同之处.然而在两国完全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晚清政府与日本的幕府和明治政府在各自的妇女贩卖的贸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协公报》2011,(6):45-45
<正>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72位烈士的遗体被葬于黄花岗。因此,史称"黄花岗起义"。筹备广州起义1904年,清政府着手改革军制,聘用德国教习,组建新军。新军装备新式武器,采用严格的征兵标准和西法训练,军官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担任。倪映典,安徽人,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广州新军排长,是同盟会安  相似文献   

20.
王龙 《同舟共进》2013,(3):65-68
在近代中国太平天国的烽火硝烟刚刚散去时,日本武士阶层反政府叛乱的著名战役"西南战争"拉开了帷幕。无论是起义规模还是持续时间,仅延续了半年多的日本"西南战争"远无法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相提并论。况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的是成千上万被欺凌压榨的人民的怒吼,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西乡隆盛领导的"西南战争"明显是一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战争,他代表的只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又螳臂挡车的武士阶层。然而,对于中日这两场起义的领袖洪秀全和西乡隆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