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韩进英 《春秋》2011,(6):26-28
1911年是辛亥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这一年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即: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我的父亲韩多峰就曾参加了以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为首的滦州起义。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1,(4):14-21
寻找和再现那一场波澜壮阔的起义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追寻理想的足迹》专题报道小组分别到百色和龙州,寻找和再现72年前那一场波澜壮阔的起义,记录当地人民为追寻理想而奋斗取得的成就。百色地区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9年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12月11日,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落成典礼上,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代表中央军委作了重要讲话,评价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独立领导的一次规…  相似文献   

3.
纪念“两航”起义50周年座谈会1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并为纪念“两航”起义50周年题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再创民航辉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在座谈会上讲了话。当年参与策动“两航”起义的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在座谈会上回忆了周总理当年对“两航”起义人员和民航事业的亲切关怀。“两航”起义人员代表、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局长胡逸洲,组织“两航”起义的中共地下党员代表陈耀寰,起义人员代表郑家琼分别发言,重温了“两航”起义…  相似文献   

4.
1929年12月1日和次年2月1日 ,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广西百色和龙州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以下称左右江起义) ,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是左右江地区各族人民的光荣 ,也是广西各族人民的光荣。本文拟从广西各族人民对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贡献以及对这两次起义应有的认识两个方面 ,作一探讨 ,以为研究这两次起义拓展视野 ,并为弘扬广西各族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广作宣传。(一)广西各族人民对左右江起义的贡献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 ,大革命时期 ,广西蓬勃发展的工农群众运动 ,为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5.
王龙 《同舟共进》2013,(3):65-68
在近代中国太平天国的烽火硝烟刚刚散去时,日本武士阶层反政府叛乱的著名战役"西南战争"拉开了帷幕。无论是起义规模还是持续时间,仅延续了半年多的日本"西南战争"远无法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相提并论。况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的是成千上万被欺凌压榨的人民的怒吼,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西乡隆盛领导的"西南战争"明显是一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战争,他代表的只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又螳臂挡车的武士阶层。然而,对于中日这两场起义的领袖洪秀全和西乡隆盛,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严重伤痛尚未平息.汶川大地震又以其巨大无比的破坏力震动了世界。这是两场真正意义上的巨灾.这两场巨灾的不同之处是.前者对建筑物的破坏较轻、人员伤亡较少.后者对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都十分惨重。其共同之处是这两场巨灾都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经济损失重,灾害造成了大范围的交通、通讯、电力中断,抢险救灾难度非常大,靠地方的、区域的和应付常规灾害的力量和办法难以应对.需要举全国之力应对.需要全民动员和多主体参与。汶川大地震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7.
潘岳 《现代领导》2005,(2):38-38
彭越是秦末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起义前,彭越由于德才兼备,在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彭越家乡农民也组织起义,并推举彭越做统帅。  相似文献   

8.
袁婷 《民主与法制》2011,(31):12-16
一百年前的辛亥年,一场起初略显慌张的起义正式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中国历史的沉重齿轮终于再度向前拨动了,皇权以及与其相关的一切建制、理论和信仰即将灰飞烟灭,代之而崛起的是两个令中国人感到陌生的词汇——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9.
深秋的北京,菊花清香,我们又迎来了原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光荣起义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四十五年前的11月9日,两航公司的2500多员工在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的率领下,共12架飞机、毅然脱离国民党残余,投入人民的怀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在他们的带动下,香港、澳门的国民党机构二十几家随后起义。毛泽东主席赞誉两航起义“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周恩来总理说“这是具有无限前途的中国民航事业的起点”。现如今,两位领袖均已作古,但两位伟人给两航起义的评价却铭刻在当年起义人员的心中。两航公司原均属国民党政府。中国航空公司成立于1930年8月1日,全名为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缩写为CNAC,由中国政府和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春秋》2011,(6):1-1
美洲致公堂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海外华侨组织.也是中国致公党的前身。1904年孙中山。加入美洲洪门,对致公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于1911年决定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辛亥革命时期,美洲致公堂积极筹款支援革命,它所捐助的大量经费成为辛亥革命起义.经费的主要来源:洪门致公堂众多成员也是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惠州起义等二系列...  相似文献   

11.
《澳门1949》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珠海电影艺术家协会联合摄制,该片以1949年我党地下工作者成功策反国民党美式登陆舰“联荣号”起义,在澳门内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为素材,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再现当年“联荣号”官兵人心思归,毅然起义的情景。剧情真实感人,故事惊险曲折.叙事凝重,情节细腻,讴歌了我党爱国统一战线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张秀眉起义的原因进行研究,认为清雍正年间开辟苗疆后,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涌入,为苗、汉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的接触创造了条件、也为文化冲突繁生了土壤,由于苗族与汉族在制度文化、民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加上其他原因,导致了张秀眉起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3.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在包头签字。绥远起义,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的解决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的三种方式之一。绥远起义是傅作义将军北平和平解放的继续。一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前,毛泽东在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接见傅作义、邓宝珊两位将军时,已经把绥远方式这一意图告知了两位将军。毛泽东握着傅作义的手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先放一下嘛,等待他们的起义。”“绥远方式”架…  相似文献   

14.
汪舟 《两岸关系》2012,(3):57-59
物换星移儿度秋。回望65年前的1947年2月28日,回到祖国怀抱仅仅500天的台湾同胞,由于小堪忍受国民党当局的专制和腐败,揭竿而起,发动了波及全岛、声势浩大的“二·二八”起义。历史事实允分证明,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是一场反抗暴政、争取民主、要求自治的爱国民主运动,是当时全国各地反对蒋介石政权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和人民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70年前,邓小平领导广西党组织和各族人民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第七和第八军,在壮乡树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我们纪念这两次起义的伟大壮举和伟大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领导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南宁统战和兵运斗争,放手发展了广西工农革命运动,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准备了革命军队和奠定了群众基…  相似文献   

16.
河南人在上海起义中刘保新1911年秋天,革命的爆发已势在必然。武昌光复的消息传到东京后.留日的中国同盟会会员在极端兴奋之余,对起义能否成功尚心有疑虑。时国内民党已开始在各地进行起义准备,孙中山急电东京同盟会,敦促留日学生迅速回国参加革命。在此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纪朝钦 《台声》2007,(3):29-30
今年是“二·二八”起义60周年。60年前,台湾人民为了反抗当时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掀起了一场全岛性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广州起义     
王文 《广东民政》2011,(6):58-58
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震动世界的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积极而英勇的反击。  相似文献   

19.
皮明庥 《世纪行》2011,(1):28-28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向我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故人们便称为辛亥革命首义。设问者说,难道在辛亥年是武昌首先起义吗?广州在同一年3月29日就发生黄花岗起义,比武昌还早半年。也没有叫广州首义。又说,在保路运动中.四川发生成都起义,而且各地起而响应者有全省各州县。  相似文献   

20.
二、投身革民军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5时30分,黄花岗起义的枪声震撼着黄埔陆军小学堂的每个角落。按原计划,陆军小学堂的同盟会员都配合起义,夺取黄埔炮台,可惜还未下达出发命令,黄花岗起义因走漏消息而被镇压,牺牲70多人,这就是名垂青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刻地影响了邓演达等陆军小学堂的众多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