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涛 《政法学刊》2013,30(1):81-86
当前在疑难案件中,法律的正确适用是司法的核心问题及公众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法律观"的差别,使得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诸多问题。从学术史及方法论角度看,学者们处理疑难案件有各种方法,但最终都依赖对"法"的正确认识及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的澄清。只有在个案事实与规范的融贯中,在实践理性理论框架内,通过类推等方法,发现、鉴别法律规范才能使疑难案件得以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2.
证据是确认客观事实的依据,无证据即无法确认事实。对纠纷在法律上作出判定,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在婚姻家庭中当合法权益遇到违法行为侵害时,维权方就需提交证据能证明自己所述事实的客观真实性。我国婚姻法中没有"第三者"的说法,"第三者"是老百姓对侵入他人婚姻关系另一方的习称,其在婚姻法上应该是指所有进入他人较为封闭的夫妻生活的人,一般是在"同居"或者"重婚"行为中存在。本文拟对"第三者"的证据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缪春华  陆明明 《法制与社会》2010,(21):129-129,197
推定是由基础事实来推定结果事实,在法律领域而言就是由生活事实推定法律事实,因此,推定也被称为"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归摄过程中的跳板"。本文主要论述了刑事推定的内涵、合理性、负面属性及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目的性追求,就是"法律的理想";"理想的法律",一是指对法的突然状态的价值模式或设计,一是指对法的实然状态的道德(价值)评价。一个社会选定了法律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接下来就是要将这些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渗入到具体法律之中,使法律成为它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载体。当前,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目标,并相应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法律改革任务。这既是我国现阶段法律发展的目标,也可认为是现阶段的一个理想的法律发展模式。在这一法律发展目标和模式后面,蕴含着什么样的法律理想?这是法理学不能不回答的问题。要搞清楚什么是法律的理想,什么是理想的法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想的法律模式的选择标准如何设定,它应具备哪些实体内容和形式要求,进而才能对现阶段"理想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模式作出理论设计和模式设计,并运用于法律创制实践。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事实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行政事实行为阎尔宝随着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行政审判实践的发展,一种新的行政行为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它就是行政事实行为。就字面而言,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相对应,但究竟其内涵及外延如何界定,目前尚有争议,因此笔者就研究中所得的一点体会,形成下述文字...  相似文献   

6.
鉴于提请检察委员会决定的案件汇报材料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检察实践,介绍"事实认定类"、"法律适用类"、"涉检访类"案件以及"批准逮捕"、"撤诉"和"抗诉"案件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汇报材料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家健 《中国司法》2013,(10):48-52
一、关于"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解释及分析(一)对于"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目前学界和行业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依英美法"物上负担"的理论,船员工资优先权产生于"为船舶提供服务"的事实,而依大陆法系"担保物权"的理论,这一权利产生的依据则在于其所担保的工资债权。对此,应从比较法学中的"功能主义"立场出发,界定船员劳动之事实行为的性质,并由此提出补充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30条以确立船员工资优先权产生的法律效果,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船员工资优先权从"物上负担"到"担保物权"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9.
遗失物究竟应该如何定性,究竟是一种法律行为还是一种事实行为,在学术界争论已久,但通说认为是一种事实行为。由于拾得遗失物而引发的利益平衡问题是摆在法律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认为不论遗失物的归属如何定性,拾得人都应本着"物归原主"和"物尽其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法院裁判案件所依据的事实,是法律事实并非客观真实。法律事实的认定,只要程序合法,适用举证责任正确,即使与客观真实不一致甚至完全相背,法官也不承担错案责任,否则就应受到追究制裁。然而,举证责任制度由于学术理论研究脱离审判实践,有的淡化或误导了审判实力中举证责任的适用。可以说,法院裁判认定事实的错误,都是由于法官不能正确适用举证责任造成的。笔者认为,注意区别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承担的举证责任与法官裁判案件所适用的举证责任的不同性质,正确运用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严格掌握举证责任转换的条件,科学理解举证责任的倒置,是法官正确认定法律事实和公正裁判的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法律,作为一项对具体的行为进行合法或违法评判的活动,应当是确定的。"法律形式主义"和"规则主义"认为,只要是有确定的事实,就一定能够找出应适用的法律,也就一定能够得出一个正确的判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封闭的法律体系不断受到外界的冲击和诘难,在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的推动下,法律的不确定性被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12.
一、认定事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认定事实是指通过确定的证据按照既定的规则推导出案件事实的过程。事实认定的过程在审理案件中处于中间环节,连接着证据认定和法律适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认定事实问题,需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活生生的纠纷根据一定的框架分解、界定、重新结构成法律问题。也就是说,事实认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国家权力推动社会转型,权力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应当建立规范权力运作、强化权力责任的法律制度。与公民权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相一致,中国的公民权法律制度也应当注意"超越个人主义"、"权力适度参与"和"全球化发展"的因素,通过提升利益主张的公共品质、改革政府治理模式,保护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4.
胡涛 《江淮法治》2009,(5):58-59
行政事实行为在行政机关的各种行为中占有较大比例,其数量远远超过行政法律行为。由于行政事实行为同行政法律行为一样,是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理论研究对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行政事实行为与行政法律行为比较的角度,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法律评价一般认为包括形式评价、事实评价、价值评价、合理性评价以及合法性评价等.随着法律评价理论的深入发展,审美评价成为一种新的法律评价方式和视角.法律的审美评价是指从法美学的角度对法律所作的审示、认识和评价.审美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法律评价维度,揭示了蕴含在法律之中的美.探讨法律的审美评价既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也对立法等法制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继强 《北方法学》2011,5(1):60-66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之精髓不仅在于其建构的力量,更在于其批判的精神。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法律观而言,它要求法律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常人生活和常人的伦理实践之中。它的适用不应局限于研究一条具体的法律规则,而要以生活世界之伦理法则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沟通制度与生活的两界,把法律作为一项追求"正直"美德的整体人类事业来实施、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柯里教授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诞生于上世纪美国冲突法"革命"时期,并一举成为美国现代法律选择方法论中重要的学说之一。虽然"政府利益分析"理论存在概念难以确定、保护观念过于狭隘、不确定性和理论根基不牢固等缺陷,但它提出对法律的内容和"政府利益"进行分析,并将此作为法律选择的基础,突破了传统的冲突规范选法理论,给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影响了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和美国法院的司法实践。"政府利益分析说"所提出的分析法律实体内容,以及"利益分析"方法符合未来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法学派的法律漏洞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焕银 《法律科学》2009,27(4):9-16
社会学法学主要基于法律是社会中的法律而不是社会是法律中的社会,法律目的和法律功能的二分性与规则、事实和方法的不确定性这三点理由,认为法律存在漏洞具有必然性。司法的“三个至上”理论的实践应以社会化的考量为基础。社会法学派的漏洞观启示是:只有在个案取向的疑难论思维方式引导下,在实践理性基础上,以实证法的基本规范性为前提,来考察疑难案件的本质规定性,通过合乎逻辑的法律推理过程将各种法律因素谐合一致起来,才能得出允当而又具有说服力的判决,点滴的而不是一揽子式的弥补法律漏洞,增进法律的圆满性。  相似文献   

19.
法学关于"什么是法律"以及所谓"真正的法律"的困惑,主要不是来自于法律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而是来自法律的适用。在当代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通过法律的适用,具体而现实地使"法律"具有了规范有效、事实有效和伦理有效三种不同的面向。法官解释和适用法律存在不同面向这一客观事实,深刻地揭示出法官对于法律的解释及适用对于人们认识所谓"正确"的法律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荷兰商事仲裁法律制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立法、实践和仲裁法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荷兰仲裁法中的仲裁范围与事实裁定、仲裁员的指定、适用的法律、仲裁裁决等,作者认为荷兰仲裁法这些方面的立法与实践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特点,对我国商事仲裁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