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蕴涵 《学理论》2008,(17):87-87
读书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怡情益德。古言道:“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读蕴藏着先进思想、优秀品质、浩然正气的先进人物传记,激励着我,充实自己的人生;读书使我心地思善、为善,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9,(18):36-37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目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似文献   

3.
天地悠悠,书人何处?书人几多?倘仅有二,岂不天地太大、书人太少了么?我这里讲的,并非一般的“读书人”或“写书人”,而是指爱书成癖、并且倾尽一生精力收藏、钻研之人。这样,天地越大  相似文献   

4.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6):42-42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大家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5.
冒怀谷 《民主》2006,(10):40-41
书生嗜书被书恼,买书倾囊心愉悦;卖书易米心不甘,永不买书心凄惶。郑振铎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作家和文学史家。他1898年生于浙江温州,其父过早逝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清贫。郑振铎从小刻苦学习,好学不倦,因家贫买不起书。他说:“我要看书总是向人借”,读书贫里乐。他对自己读书要求严格,在日记上写道:“读书毋草率,每读一书必一页一页读过,随有所见,即做札记。”郑振铎20岁时到北京读书,常常去附近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那里,他结识了瞿秋白、耿济之和许地山等有志青年,在思想上和学术上进行交流。他们因志趣…  相似文献   

6.
××贤友:来信收到。您让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谈谈阅读经验。您真把我考住了。书,是读过一些,经验却谈不上,从来没总结过,只能想到哪儿说哪儿。提起读书,不能不问:谁读书?为何读书?读什么书?读的后果怎样?先来个泛答:人活着要吃饭,也要求知;食色乃人之本性,求知欲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书也是这样,啥人读啥书,爱读他才读。雷锋同志生前就特别喜欢读有关英模人物的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读书心得:“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雷  相似文献   

8.
读书四则     
目的的误区 中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历来是非常功利性的,古时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其实质是为了生存得更好。因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吃国家的俸禄,不仅可以解决衣食住行,还能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事实表明,一些普通中国人刻苦读书的真正力量是来自  相似文献   

9.
书价越来越贵,出书越来越难,买书的越来越少,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与社科经典,问津者与日俱减。所有这些关于书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忧虑,甚至发出“读书今天不热门”的感慨。书,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结晶。人们仰赖书籍,才能将前人的经验与知识承继下来,从而深化之、发展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因此,书籍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说,“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书,可以求知,可以明理,可以解惑。正因为这样,世世代代,一切有成就的人,一切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人,几乎都“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从书籍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浓厚的读书风气,是不能振作的。一个国家,没有浓厚的读书风气,是很难昌盛的。从读书之风,很可以觇见世情,推测将来。所以,“读书今天不热门”,就不是细事一桩,值得认真加以探访。探访所得,形成了下面一组文章。这组文章,角度各不相同,涉猎尚不深广,但也大致勾勒出了当前读书风气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示范点”的江苏省江阴市曾在卫生城市、乡镇企业、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获得40项全国先进的荣誉称号。为了使群众“口袋鼓了 ,脑袋也要富起来” ,从1995年起 ,该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 ,即到2000年 ,70 %的家庭将拥有一顶书橱、两份报刊、三百本藏书。“书中自有致富经” ,一批批爱读书、会用书的“田秀才”脱颖而出 ,有的农民获省科技奖 ,有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金针菇村”。这一工程全面提高了农民素质 ,省委宣传部专门召开现场会介绍这种做法。一位作家赞道 :昔日…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是“买书难”的呼声日甚一日;一方面是“卖书难”的抱怨不绝于耳。毛病出在哪里?不是没人读书,也不是没人印书,关键似乎在于二者缺少沟通。如何沟通?还是一句老话:出版部门需要深化体制改革。这方面近几年有所动作,但需要做的事情依然很多。出版社、书店,应当共同致力于书与人的沟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药品的广告词,似也适用于出版。我们这个国家,有十多亿人口。不读书的人有没有?当然有。有的是因为不识字;有的是因为没钱买;有的借口没时间(其实,“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但读书的人毕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这就为图书的销售准备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我们不应该再抱怨市场的狭小,而应当真正努力于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
刘明清 《党政论坛》2010,(14):41-41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 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让自己的思想无边无际地畅游,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真正享受到读书的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3.
作秀式读书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14)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丈夫当坐拥书城,何须南面而王?”“地瘦栽柳柏, 家贫子读书。”作为一个有着悠久读书传统的国度,中国人历来是以读书为荣的。如今,物质财富丰富了,生活宽裕了,社会进步了,读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公民的平权。读书寻常事,读书人遍地皆是,这当然值得欣慰。但是,时下一种作秀式的所谓读书,  相似文献   

14.
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育人活动,对于培养青年战士健康成长,其作用不可低估。实行双休日后,可用于读书的时间增多。然而,基层青年战士的读书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对500名青年战士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93.4%青年战士喜爱读书。27人手中有30本以上的书,68人手中有10本以上的书,314名青年战士手中都有3—5本书。书的种类  相似文献   

15.
陈晋 《党政论坛》2009,(22):12-13
一、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 提出毛泽东作为“读书人”的形象,不是要淡化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历史定位,而是说,在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像毛泽东这样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确实非常罕见。对毛泽东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不是简单靠兴趣支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夜读录     
读书,最怕读到那种材料与观点对不上号的作品。为了哗众,可以语出惊人,让人以为定有高见或发明。但细细一看,惊人的只是作者的大胆。 一本关于毛泽东的书,题目叫《毛泽东与佛教》,其中有一节讲毛泽东“善用佛家典”,听来大有意味。毛泽东读书甚博,我是知道的。他读过《六祖坛经》、《金刚经》、《华严经》、《心经》等佛典,也见诸他身边工作人员的记述。但若说他在著作中善用佛典,却颇感新奇,因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6,(26)
十年前,本刊组织过一组报道,总题是:“他们在读什么书?”按照起初的计划,这组报道想介绍几十位政界、学界的知名人士读书的情况——读了什么书,想向读者推荐什么书?希望借此倡导一下读书的风气。 学界那部分进展顺利,许多专家、学者、作家都寄来了他们的回答;政界部分则大致搁浅,只有个别已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作出了回答,而在职的同志大多诚恳地向前往采访的记者说:“真想好好读点书,但实在太忙,所以实际上没读什么书。” 我们理解这些同志的处境,也确实知道一些负责同志每天需要批阅的各种文件便有十几、数十万字。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开许多会,见许多人,谈许多话,加上迎来送往,种种应酬,想坐下来读书时,已感到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18.
张迁 《瞭望》2006,(16)
4月20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宣部等十一家部委将联合开展为期一周的“全民阅读活动”,以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大兴读书之风。此举可谓及时。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早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民谚,也有对有志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鼓励。在中国,“读书人”要承担特别的责任,因此素以“富  相似文献   

19.
读书与吃药     
读书与吃药,乍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然而,西汉经学家刘向却说:“书犹药也,善读者能够医愚”。细细品来不无道理。 药能治病,妇儒皆知。良药,可使病患者解除痛苦;补药,可使体弱者强身健体;预防药,可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毒药,调剂适量,也能治好某些病。但包治百病的药是没有的。有的药用得不当,还会致病,甚至闹出人命来。所以,医生都注重对症下药,患者也注意慎重用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位益友,它启迪人的智慧,拨亮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铸造人的品格,使人由愚昧变为聪明。因此,中外古今凡是有成就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读书方式蔡宝珠,邹洪学书,伴随着毛泽东走过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确如此,毛泽东一生在书海中过去时遨游,在书与社会的结合中,创建了新中国。毛泽东的读书方式,绝非我们寻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