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80年代农村改革开始,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流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伴随着职业流动,大批农民离开祖辈居住的农村,流向城市,构成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3,(5):41-42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已经从单一的农村劳动力向异地城市转移发展到就地向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转移,甚至由不发达村庄流向发达村庄。  相似文献   

3.
从 90年代初始,我国出现了由西、北向东、南为主要地域特征,由农村向城市为主要流向的人口大流动,包括流出和流入两个方面。人口流出的社会原因有:农村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合理;农民负担过重;城乡壁垒政策松动;都市化进程的客观需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要注意现在的流动人口已由开始的单元化形态转向多元化形态,即从过去单一以农民为主变为下岗工人、科研人员等的大汇合。受失业和职工下岗的双重冲击,我国的流动人口在成份及流向上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应当引起理论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关注。流出人口的结构特点为:男性多于女性;18—35岁者占绝大多数;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人口流动引发的最突出的社会负面影响是犯罪潮。流出人口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  相似文献   

4.
声音     
《创造》2018,(1)
正农村大量的人、财、物单向地流向了城市,而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除了国家的财政投入、数量较少的返乡创业外,其他就非常少了,这也是乡村落后的主要原因。如何让社会资金与社会人才向乡村流动,就成为我国乡村能否振兴的关键点。因为只有这样双向的流动才是可持续的,才能改变乡村落后、城市繁荣的不平衡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一批批流动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涌入富裕地区.人口的流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交通运输、服务行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刺激了流入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人口外流问题缺乏宏观管理,人口流入城市、流入富裕地区一时失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流浪儿是流动大军的一大组成部分,他们带着不切实际的奢望和游懒的习气在街头  相似文献   

6.
聂磊 《淮海论坛》2012,(1):15-17
2011年温州老板的不断跑路折射出温州区域金融发展的一个困局,即丰裕的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两难困境,问题的核心在于民间资本无法有效转化为推动当地中小企业、实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的逐利性,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  相似文献   

7.
鲜开林  刘晓亮 《人权》2010,(6):26-30
城市流动儿童是指跟随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父母居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城市的公共教育体系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城市流动儿童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往往不能拥有和城市户口儿童一样的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城市流动儿童自身内在要求的合法权益,对我国实现教育公平以及城市化进程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研究如何保障城市流动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有着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问题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处于个人自发打工阶段。农民工,这股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涌动,给社会带来很多现实问题,像就业、追讨工资、农民工维权……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欣喜地发现,这股不可忽视的劳动力资源正在逐渐回归正轨,进入规范化、理性化的有序流动之中。而这其中,各级党委、政府的疏导、培训、服务工作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徐勇 《人大建设》2008,(1):54-54
《社会科学报》近日刊登华中科技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徐勇的一份调查说,人们在关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秩序的冲击时,却往往忽视农村流动人口对乡村秩序的冲击。事实上。现阶段农村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也使乡村陷入了一种“治理性困境”。  相似文献   

10.
简单地说,农产品流通就是农产品从农业流向工业,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全过程营销活动。农产品流通过程是由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到分散的过程。因此,按流通的这一过程划分,农产品市场可分为农村初级市场、集散市场和消费市场三大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走出了以粮食生产为主单一农业的境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发展乡镇企业”的综合农业格局。民族地区在保持粮食逐年增长的同时,其它农副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创造》1995,(1)
“新贫困人口”不容忽视所谓“新贫困人口”就是城市贫困人口,包括随着改革的深入而穷于应付放开的物价的城市人口和未注册城市人口。据世界银行估计,1990年,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只有一百万,但现在大约有三千万到一亿人已从农村流向城市。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单向性人口流动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这些消极后果,导致这种流动的各种因素就成了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宏观的层面、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城乡人口流动的场域机制,可以发现这种流动是由农村人口在城乡利益场域关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有效资本的状况决定的,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是谋求新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要务。当前农村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存在土地的流失、劳动力流动、资金的流动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合理地组织和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应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引导农业资金投入流向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较多从城乡或省域视角分析讨论农村青年流动,而缺少从城市群的视角来探讨农村青年城乡流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居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村青年流动路径、城市居迁意愿的空间分析与多层次二分类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跨城市群流动、城市群内部流动和从非城市群流入城市群是当前农村青年流动的主要空间路径,其中城市群内部流动的城市居留和迁户意愿显著高于其他空间尺度的流动;农村流动青年在城市的居留和迁户决策受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性选择与平衡的结果。城市群的边界效应为农村流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迅速发展,流动党员日趋增多,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流动的频繁性和流向的复杂性。河南有15.4万名农民党员在外务工经商,占全省农民党员总数近十分之一。这些党员很多农闲外出、农忙回乡。在建筑、装修等行业务工的,随着施工地点的变换,流动更为频繁。有的跨省流动,在省外流动的党员占流动党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业方式的差异性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从农村走进城市,流动党员各自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从业方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06,(2):18-18
直到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仍处于极其贫穷落后状态.但是在过去30年里韩国己经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成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这一快速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和城市发展差距扩大。而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村地区传统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异比收入差异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怎样看待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杜鹰进入90年代以来,年甚一年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跨城乡跨区域的大规模流动(即所谓的“民工潮”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回顾80年代初期,农村外出打工人数不过几百万人,1988年愈20...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参选人大代表:问题、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人口流动性日益显著,人们从农村涌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务工,形成了一个新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阶层——农民工阶层。目前,农民工人数约为1.2亿人,在流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农民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乃至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被认为是“弱势群体”。近年来,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目前对农民工社会经济权利,如工资、劳动保障、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的研究日益深人,而对农民工政治权利,特别是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的研究相对沉寂。  相似文献   

19.
何文举  殷志云 《求索》2007,(5):64-65
中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采取的不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采取的劳动力和人口转移方式,而是农民工流动方式。因此,如何发展我国非正规就业,如何构建其支持系统,乏蓝本可复制。本文从市场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三个维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一群体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再从农村回到城市,几经辗转,伴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开始松动思想上的桎梏,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了教授、作家、导演、艺术家、官员乃至洋博士;也有一部分下海经商,之后又成了企业家;也有的一部分人成了“4050”下岗失业人员。回首他们走过的路,酸甜苦辣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只是那时候,他们还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