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行综合治理过程中,我国广大农村和某些街道恢复和发展了群众自治性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的乡规民约。在短短几年中,乡规民约对维护社会治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引起注意和深入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乡规民约?我认为它是介于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行为规范,是我国人民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自发地制订的一些在局部区域内遵守的  相似文献   

2.
<正> 乡规民约是指在一村一乡的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我国广大农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方式。近些年来,它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我国法律的补充和具体化,在调处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加强对乡规民约的法律指导,许多乡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尚未纳入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有些地方的乡规民约甚至已失去群众性,变成不为群众所拥护的“官约”、“土法律”。鉴于此,对乡规民约实行有效的法律指导,  相似文献   

3.
1981年下半年以来,湖北省远安县在进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总结、完善、稳定农业生产责任制,依靠社员群众,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制定社会主义的乡规民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去年,全县没有发生政治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比前年下降百分之二十七点九,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社员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了;民间纠纷减少了,社会风气起了显著的变化.同时,还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好转.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分析形势提高认识正确分析形势,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整顿社会治安和端正社会风气的认识,是推行社会主义乡规民约的思想基础.1981年底,中共远安县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分析全县的大好形势,使大家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2,(9)
为维护社会治安,端正社会风气,提倡"五讲""四美",搞好"两个文明"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经全体干部、群众反复讨论,特制定乡规民约如下:一、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认真执行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令,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相似文献   

5.
“乡规民约真正好,安定团结少不了;互相监督作用大,正气上升邪气少”。这首民谣概括地歌颂了乡规民约对于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规民约是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手段。它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补充、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办法。乡规民约是由一村一乡的群众共同制定的。首先由村民委员会、大队管委会或治保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在广泛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和共产主义道德基础上,发动群众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拟出条文规约,然后报经乡政府批准备案,公布实施。这种自下而上的制定,就可反映人民群众自己的意愿,真正体现乡规民约的群众性、民主性,为切实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平安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建立健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8.
薛展 《江淮法治》2014,(13):8-11
社会治安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复杂,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多。社会治安管理任务繁重。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科学谋划,  相似文献   

9.
基层人民法院的本职工作是做好案件审理,有效化解人民群众之间的各种内部矛盾;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整治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把  相似文献   

10.
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刘作光社会治安问题是一个地区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较好地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种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治安承包责任制,近年来正在广东省农村中兴起。它把治保人员的经济利益同治安情况的好坏直接挂勾,使农村治保工作出现了新面貌;同时,充分发挥了乡规民约的作用,更好地实行群众自己管理治安,有力地保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已成为基层党政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南海县已有87%的乡镇,顺德县已有63%的  相似文献   

12.
郭德委 《经济与法》2002,(10):36-36
所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加强政法工作,依法严厉打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党中央在把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法治纵横》2014,(14):32-32
一场力度空前的对吸毒人员大收戒专项行动持续在宁夏全区范围内开展。与此同时.宁夏各地社会治安秩序有了大幅好转,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因为没有羁押条件,长期以来,宁夏公安机关对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癌症、各种肝病、皮肤病以及伤残的吸毒人员只能“抓了放,放了抓”。强制隔离戒毒不予羁押,使病残吸毒人员成为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多次指示我们,对十年内乱遗留下来的治安秩序不好,刑事犯罪突出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几年来,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为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实践证明,解决社会治安问题,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正确方针。对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是积极治安的方针。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综合性反映。造成社会治安情况不好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争取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运用社会力量实行全面治理。综合治理包括很多内容,有专政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各种手段。概括起来是两种手段,即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有8个乡、3个办事处,32万人口,城市人口占60%。该区社情比较复杂,治安管理难度大。有一段时间扒手之多被群众形容为“车上成堆,路上成线”;暗娼嫖客在公共场所公开论价;流氓团伙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处滋扰;盗窃犯入室作案后竟留下钢刀和字条进行威胁。犯罪分子活动猖獗,各类刑事案件发案较多,占咸阳城区发案总数的60%以上。 严峻的治安形势,使群众缺乏安全感,也影响着该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起步。区委、区政府决心把社会治安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打一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群众战争,尽快改变社会治安面貌。自1987年起,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各行各业对社会治安齐抓共管。区法院运用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全区社会治安现已明显好转,刑事案件显著下降。1990年,该区发  相似文献   

17.
越南农村的乡规民约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它是由乡和村的居民们建立的"法律"。历史上,乡规民约是由乡村中世世代代遗留下的契约和习俗形成的。从法律角度讲,这些乡规民约形成了风俗习惯的法律条文,它长期存在于乡村,在历史上对越南国家的建立和维护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总结历史,考察现状,乡规民约对于当前越南乡村治理也应是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党和全国上下要共同努力,下大力气解决当前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坚决实现两年内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的目标,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认为“社会治安不仅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强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和政府肩负的重大责任。”要求“当前,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尽快改变治安面貌”。如何加大‘严打’整治斗争的力度,尽快实现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的目标,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是摆在我们公安机关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治安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对待和运用民俗,对社会治安秩序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指出公安机关应当将民俗文化应用于治安管理工作中,发扬良俗美德,摒弃遗风陋俗,切实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越南乡规民约是基于越南乡村这一特定区域内人们的共同意志,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由乡民自愿遵行以调节乡民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具有突出的自发性、民间性、地域性特征,国家的指导或批准程序并非其必要属性。越南乡规民约产生于乡土社会,规范、体现着乡土社会的秩序,只要乡土社会存在,乡规民约就有了存在、深入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不是被消融,甚或否弃。在乡土社会中,乡规民约表征着乡民自治。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的松懈,越南乡规民约在内容、作用不断完善的同时,调整的范围必将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