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文化”批判陈有芳冠以“文化”称谓的,本是那些源远流长,对后世极具影响的东西.比如“民族文化”、“燕赵文化”、“闽越文化”等等,但时下“文化”之多,却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连“厕所”也有了“文化”。一些不良习俗,被戴上“文化”头衔后,出尽了风头,单说那...  相似文献   

2.
全国学习型社区试验基地、上海市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提出,“先进文化创品牌,先进文化兴社区”。他们大胆尝试,像现代化大型超市那样,在社区内构建便民、利民、为民、乐民的“没有围墙的文化大超市”,并把“连锁文化超市”开到家庭、楼组、小区,以满足辖区内10万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使他们不出社区在家门口享受到“社区美食城”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美餐”。目前,这个“大超市”,“美食城”已形成了六个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狼与羊     
老 猫世事杂谈 文化人总是爱讲文化。尤其爱讲东西方文化,总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争得死去活来。 其实,世界只存在两种文化,那就是:“狼”的文化和“羊”的文化! 所谓“狼”的文化,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人类的根本大法,其他所有法则都必须服从这个法则。 历史的积淀,“狼”文化自然丰富多彩:强心、强志、强爪、强军、强国、进攻、防御、韬晦、威慑、迂回、谋略、战略、谋杀、破坏……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人类“狼”文化丰富多彩。 所谓“羊”文化,就是那些“仁”、“爱”、“平等”、“和平”、“让…  相似文献   

4.
学生文化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战后日本大学的学生文化经历了“学习型文化”和“娱乐型文化”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过程。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界,“娱乐型文化”在大学校园长驱直入,最终逼退“学习型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平成萧条”带来的“学习型文化”返潮,在本质上已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学习型文化”。如今,日本大学学生文化中,注重人格完善、教养培育的“学习型文化”依然在不断衰退。  相似文献   

5.
为了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步伐,河北省馆陶县着力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努力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养,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促使民风民俗向健康、文明方向发展。在“文化大院”的建设上,该县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统筹文化资源配置,整合各种文化形式于一体,建设独具特色的农村“大院文化”。同时,以“文化大院”为平台,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6.
付秀荣  ;王春娇 《求索》2008,(5):72-73
“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老子一方面批判反“自然”文化,另一方面倡导“自然”文化。老子“自然”文化观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无为而无不为”:文化发展的原则;第二,“守中”、“知常”:文化发展的方法;第三,“重积德”:文化发展的道路;第四,“重食母”:文化发展的根本;第五,“行不言之教”:文化教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阮霁 《湖北宣传》2006,(2):28-28
近年来,红安县文化馆一班人精诚团结,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穷窝”飞出了“金凤凰”,声誉鹊起。该馆连年获得了“全省先进文化馆”、“全国标准文化馆”、“全国二级文化馆”、“文艺创作精品生产先进单位”、“全省十佳文化馆”、“全省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5年12月又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08,(1):24-28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推进海南文化的发展?2007年12月20日,“海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海口举行。座谈会上,30余名来自全省各宣传文化部门、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分别就“海南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布局”、“海南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海南基层文化建设”等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共同为海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在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三国文化是最有活力,最具有雅俗共党特色的“亚文化”之一。若干年来,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文化”,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往往有所不同,这里有必要略加阐释。我认为,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历史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精神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历史文化学的“三国文化”观,认为“三国文化”就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政冶、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第三个层次是大文化的“三国文化”观,认为“…  相似文献   

10.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须俭 《群众》2011,(7):63-6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一系列积极举措“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并将文化发展目标落脚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突出强调了“文化的力量”。这从根本上体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定位和作用,体现了文化作为“精神家园”的意义,为我们多角度体会文化内涵,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丁宇 《群众》2009,(9):54-55
近年来.我们大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大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先后被国家、省表彰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13.
罗毅 《湖北宣传》2006,(9):23-24
随州的发展要打好“开放牌”、“特色牌”、“文化牌”。要高举文化名城大旗,重视炎帝神农文化和古乐编钟文化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的旅游资源,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步伐,通过打好“文化牌”来促进随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芳  陈世海 《群众》2012,(9):46-4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张家港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作用,广泛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文化管理向文化服务、“送文化”向“种文化”、专业文艺“唱主角”向群众文化“挑大梁”转变,构建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文化有“大文化”。“中文化”及“小文化”之分.所谓“大文化”系指广义的文化;“中文化”系指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教文卫体等意识形态领域;“小文化”系指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所辖的业务范围。中国农村儿童文化园的“文化”实际上已包含了“中文化”和“小文化”中的许多内容。中国农村儿童文化园应是适合中国国情,建立在中国农村,适宜于农村儿童课余、闲暇时间及节、假日进行“中文化”和“小文化”活动的场所。一、建设中国农村儿童文化国的重要性如何看待中国儿童今天的状况?19…  相似文献   

16.
秦宁波 《长白学刊》2013,(6):142-14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文化视阈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要抓住文化要素的契合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选择方向、开放、精神、发展四个维度,着重把握“一”和“多”、“内”和“外”、“觉”和“信”、“承”与“立”四者的辩证逻辑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涵义与功能的廓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媚 《湖湘论坛》2009,22(1):66-67
追溯文化产业理论的思想资源时,有两个关键词决不能忽略,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当代资产阶级文化时的一个特殊用语,它有着十分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语境。“文化工业”是一个比“大众文化”更具批判性的概念,二者有着迥然不同的内涵。“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的英文译名同为“Cuhure Industry”,前者带有批判取向,而后者更显中性色彩。“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则是一对纠缠不清、既不相同又难相异的概念。在当今中国语境中,“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代表着事物的两面。  相似文献   

18.
现在,对于我国有没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很多人存在疑问,认为我们还不具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从志愿者文化外延的角度思考得出的。志愿者精神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志愿者文化同样具有“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等核心内涵,只是从现代公民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文化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上来看,目前我国志愿者文化建设确实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06,(5):16-17
践行八荣八耻 重铸企业文化 首先,要在理念层面将“八荣八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作为一家以公益事业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从创办开始,我们就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提炼出了“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文化理念,并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感恩”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回报”就是要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爱心”就是要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责任”就是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相似文献   

20.
雷牡丹  陈立强 《前沿》2014,(15):216-21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贯穿整个中国文化体系,“和”文化映射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不同面貌形态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和”文化代表了中国形象,在现代中国的行为解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中国人较为相似的特殊集体“情结”都是“和”文化的衍生产品,如春节大团圆、父慈子孝等等。本次论文,首先解析“和”文化的构成形态,即“不崇武”和“重自省”,二者奠定了“和”文化的基石;其次,通过二元对立的结构展现了“不崇武”“重内省”的实施过程,即用“和”来解决二元对立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最后,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分析,引导我们善于观察事物背后的文化涵义,以寻求解决当代中国相关问题的更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