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瞭望》2010,(37)
<正> 深圳经济特区不但引领和推动着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且正在成为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先行试验区 9月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就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格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是继邓小平、江泽民之后,党中央最高领导再一次对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贡献的权威性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自1979年建市、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为亮丽的重要窗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视察深圳时所说,深圳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的一个代表作,是一个中国奇迹,也是一个世界奇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深圳经济总量从建市之初的约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  相似文献   

3.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场”。目前,一些特殊政策已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统一政策,经济特区已成为全国加速发展的象征和促进改革的催化剂。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由南向北,从沿海向广大内地推进,特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针对“特区”已经“不特”的说法,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那种认为经济特区地位和作用可以削弱甚至可以逐步消失的看法是不对的。经济特区还要为加速建立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经验,继续发挥“窗口”作用,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基本预设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将经历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多维变化。其中,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对于政治转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特区,深圳在过去的30年间不仅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而且也经历了显著的政治变迁。回顾深圳经济特区30年政治发展的进程,梳理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5.
原新加坡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黄朝翰说,50年来中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记录,成就惊人,举世无双。“我以一个发展经济学家的眼光审视中国成立50年的历程,发现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三大根本变化,已从一个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从一个生产落后、产品短缺的国家发展成为生产自给有余乃至过剩的国家,从一个贫穷封闭、意识形态化的社会成长为丰衣足食、充满自由和活力的一片热土,50年前几乎没有一个人曾预见到中国会有今天这样…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逊同志是研究特区的专家,他每周要为《海南特区报》、海南电视台、海南经济广播电台等五个理论专栏主持节目或撰稿,深受特区人尊敬。为进一步了解有关专家学者对特区发展方面的思路,记者最近专程采访了廖逊先生。记者:中国经济特区走过了十五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实践证明,在中国创建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当前,经济特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关特区的地位、作用和进一步发展的路向等问题,国内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您认为中国经济特区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廖逊:于光远同志在最近…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它将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 ,经济全球化既是发展的机遇 ,也是严峻的挑战。经济特区要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增创新优势 ,赢得新发展 ,必须深化改革 ,锐意创新 ,其中特区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经济特区模式的选择及存在问题1 经济特区模式的演变与定位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特区模式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 1979年 7月创办的深圳蛇口工业区是按亚洲出口加工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起 《求知》2008,(8):41-42
一、走京津冀联合发展之路,是加快滨海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简讯     
胡锦涛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已走过30的路程,经济特区被认为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范例,对经济特区的研究已越来越多。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有的发展模式,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几年来西方国家也对中国模式热捧。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把经济特区与中国模  相似文献   

11.
在迈向21世纪的重要历史关头,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在出国访问途中专程赶来深圳出席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特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历史赋予经济特区的光荣使命。”江总书记的重…  相似文献   

12.
处在第二次创业起步阶段的中国经济特区目前正面临着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特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也制约着特区经济的下一轮发展。如果说,在第一次创业初期姓“资”姓“社”问题曾一度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首要问题的话,那么,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两难选择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特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经济特区尽快地从特区不“特”和特区要“特”的困境中走出来。通常意义上,经济特区指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于1994年6月19日至21日在深圳考察时,就经济特区的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指出,在中国兴办经济特区,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勇于创新、高瞻远瞩的革命胆略和政治智慧。希望经济特区人民遵循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全面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投资环境、增进经济效益、健全民主法制、搞好精神文明,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总之,要增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入新的渴求知识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瞭望》1999,(5)
知识创新振兴经济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经济发展只能走工业化知识化协调发展之路不能等实现了工业化后再向知识化转移●知识创新必须教育创新整体上,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过渡...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创新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就经济发展 看,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从战略意义 上看,关系到国计民生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从政治意义看,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因此,研究知识创新工程的建构问题,对于中国发展知识经济,迅速成为知识大国和知识强国,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知识创新主体 知识创新主体是指相对于知识创新客体而言的既包括国家、企业,又包括个体在内的有机体。其中,国家是宏观知识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10,(34)
从"经济特区"到"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标志着深圳将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先行先试、取得新的突破,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是我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他不仅倡导建设经济特区,而且为经济特区建设提出了根本方针和完整的指导思想,又及时总结推广经济特区的经验,促进特区和全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和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的指示是正确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笔者认为,我们今天学习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要着重…  相似文献   

18.
浦东开发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起点。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在整个80年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实践中是由点至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外围到核心的渐进稳步推进的,这种发展过程保证了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小平同志在1979年4月作出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1984年5月作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在实行开放政策取得初步成功的经验后,邓小平亲自发动指导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发端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高潮,这是邓小平作为革命家…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区的功能作用没有完结,特区的寿命更没有完结,特区必须继续存在,不能取消,但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特区政策必须有所调整。事实上,随着特区建设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从80年代中期开始,特区的政策就不断有所调整。而从1994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制度创新”阶段,全国都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经济特区必须服从全国大局,在全国统一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内运行。随着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因而不应指望国家再给予以“减税让利”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召开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4月13日到15日在海口举行。来自中国大陆、美国、德国、智利、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80位专家学者和官员,就中国经济特区面临的新形势、经济特区的国际比较、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目标模式及近期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由于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特区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刻,正处于向更高目标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推进中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解决三人问题C1在全国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