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榕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05-108
"生命观"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是生态意识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思想中对"生命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阐述:儒家的"知命畏天"、"仁民爱物",道教的"天人一体"、"顺物自然",佛教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这些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的挖掘和提升传统思想中"生命观"的内在价值,对于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观”是贯穿王国维戏曲意境说生成历程的重要概念。中国美学中的“观”,是一种强调身体-主体的知觉思维,是心观而不是目观,审美意境的生成正是源于内观的心象聚合。从《人间词乙稿序》到《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将“观”与意境的创构和生成联系起来,揭示了戏曲意境说生成的内在理路。在第一阶段,王国维用“能观”界定意境,并将“观”视为意境创构与生成的基础和前提。基于观物和观我,王国维将意境区分为意与境浑、境胜、意胜三种。然而,不论是观物还是观我,都是在情景、主客、物我二分的关系中讨论文艺审美。所以到了第二阶段,王国维不再重点关注意境,而是通过拓展观我和观物,将境界提升为文学审美理论中的本体论。基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建构了强调“真”和心境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在第三阶段,王国维以境界说为基础,跨越式地将“真”和“自然”应用于戏曲的文学批评上,提出了戏曲意境说。“真”和“自然”在本质上是借由“观”所产生的审美效果。王国维虽然受到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但从心观对于意境生成的建构作用来看,其戏曲意境说仍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新东方》2012,(5):22-26
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的转型,是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转变,其中时间观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时间观最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自然时间到商品时间的转变,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时钟和劳资契约。时钟的产生及其广泛使用是工商文明的时间观的技术象征,资本—劳动契约是时间商品化的制度保证,时钟时间与资本—劳动契约共同造就了时间商品化,而时间商品化,可以说正是现代工商文明时间观的显著特征。在当代中国,"超稳定结构"造成的"文化迟滞"使得两种异质的文明和时间观仍将在当代中国长期共在,因此,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共在,仍将是今后文明、文化研究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4.
谭忠国 《理论月刊》2008,(4):110-113
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性自然";二是躬耕田园."质性自然"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他通过读书弹琴、饮酒赋诗、游乐交友特别是躬耕田园等方式,达到了委运任化、物我为一和与道冥合的高超境界,即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5.
论“反思”     
正在1983年夏天的一天,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下乡调研农村工作开展的情况,途中,与他随行的一辆吉普车因天降大雨被泥泞陷在路上,推不动,难以前进。这时,一位干部叫路过的村民帮助推车,不料,他们看是干部的车时,不仅不推,嘴上还骂骂咧咧。在那位干部想发脾气时,被习近平拦住手说:"群众为什么要骂人?不要责怪,我们应该反思自己"。面对群众的骂声,习近平不仅不让干部发火,还让"反思自己"。可见,习近平的群众观、民本  相似文献   

6.
<正>"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刘云山同志近日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行为准则。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党要管党,首先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上;从严治党,也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从严要求上。一位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说:"平时不管我,一管就把我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从人与自然的"共通性"到"共融性",生态审美是自然审美"润化生命"功能的升华,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共荣"。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因中与生俱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永被恩泽"生态观,"欲取先予、永续利用"发展观,让"生态意识"深深的植入藏族文学之中。生态文学作为现代生态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备"整体化、动态化"属性。基于生态审美视域对康巴藏族生态文学作品的"生态观"进行梳理,可探求传统生态理念与当代生态文化在康巴藏族文学作品中的演绎脉络。  相似文献   

8.
"代"和"届"都是时间量词,但指称各有不同。"代"有两说,一为历史上的分期,如夏商周,讲的是皇帝改朝换代的事;一为世袭相传的辈次,如老一代新一代。不论哪种说法,其所指时间都有某种自然的不确定性。而"届",则有规定的时间期限,如哪一届毕业生或哪一届总统总理。中国古代皇帝中有在位61  相似文献   

9.
说“隐”     
说到“隐”,自然让人想起历史上隐居不仕的隐士。上古时代的许由,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颍水据说就是安徽巢湖城内的一汪池塘,后人便称之为“洗耳池”。  相似文献   

10.
人和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是与时间同在、同一的,人的存在(此在)、人生恰恰是在时间之流中显现(或度量)出来的。"时"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开创中国文化先河的《周易》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周易》的"时"观显示出"人文性"、"时势性"和"应因性"等等特质。  相似文献   

11.
在楚艺术的哲学美学研究中,刘纲纪做出了独特的探索。他揭示了"流观"意识是楚艺术美学的基本观念;阐述了"流观"与远古神仙思想的关系;提出了作为观看方式的"流观"是与审美相连的。"流观"思想朴素地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流观"的审美把握则造就了楚艺术自由灵动的气象。  相似文献   

12.
朱全福 《人民论坛》2012,(14):140-141
"三言"、"二拍"刻画了众多的少女形象,她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她们才华出众,精明强干,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少女自主意识得到了觉醒与张扬,她们徘徊在理与情之间。体现出作者复杂的女性观:既有关注女性、赞扬女子才能的一面,又有封建正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牟成文 《人民论坛》2012,(30):20-21
官本位本身的演变、发展轨迹就是人被"官化"和官被"人化"的过程。统治集团利用官本位使民众等级化、社会格式化以及社稷条块化作为一种世界观,官本位是传统观念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官本位作为一种世界观,是我国传统观念中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其对我国农耕时代的士、农、工、商等行业所进行的价值规范上。我国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与牛顿经典力学伴生的绝对时间观演化成为一种机械时间观,机械时间观在现实生活中呈现为测度时间,而对世界机械化解释的反对可追溯到近代德国自然哲学。现代意义上对机械时间观的批判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怀特海的过程时间观。怀特海的过程时间观是建立在其过程本体论的世界观之下的,主张以“过程”取消“绝对存在”,是对牛顿机械时间观更深刻系统的批判,也是对柏格森绵延时间的一种发展。怀特海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个现实实有不断合生和转变的过程,基于过程的事件才是时间的本质。绵延不仅是时间的特性,也是自然的特性。事件就是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的现实实有的过程。时间不仅处在自然的流变之中,同时也处在心灵的流变之中。  相似文献   

15.
“道说”———本质的语言乃是存在之家,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进而为确立人与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崭新的基础;海氏指出,生活在“思想贫乏”时代的当代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通过“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而进入精神之家园。  相似文献   

16.
"思无邪"是孔子诗论的一个重要观念,传统儒学的"归于正"与朱熹的"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以道德理性为本的"美刺"诗学观,因其明显的附会曲解而时遭抨击;学术界对其的解析仍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思无邪"本是孔子断章取义,其义当释为"不歪曲,不虚假",孔子本意当是指《诗经》三百篇皆为"直抒性情"之作,他强调的是"性情之真",而非"性情之正"。  相似文献   

17.
王弼哲学,无论是从"无"在文本中的含义,还是从"无"与"道"的关系,都无法说明"无"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从王弼的整个哲学体系上看,仍是以"道"为本体。但"道"在指物时是指始成物时的"无为",而指人时是指人的言行的"无为",顺自然而为。王弼认为,只有抓住了"道"的这两种内在含义,才能实现"崇本举末"、"崇本息末"的最终目的。造成把"无"误解为本体的根源是部分学者或只从字面上理解,或是断章取义,而不能在王弼哲学整体的理论架构上把握"无"的意义和作用。这两者可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5)
正正是午休时间,台湾南投地检署一位检察官却没有休息,他拿出了小学生作业簿,在方格纸上,一笔一划写起字来。道起练字的原委,他说有次起诉书里面刚好有"沆瀣一气"四个字,电脑自然很快就打了出来,但他发现自己手写时,"沆瀣"两字竟然写不出来,他连问了三个检察官同事,居然也没有人会写。这位检察官说,"计算机用久了,字生疏了!"像乌龟的"龟"、忧郁的"郁"、结绳的"绳"等笔划复杂的字,越来越写不出,因为字的结构已不复记忆。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19.
墨子"尚贤"思想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人才管理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的人才观、选才观与"使能"思想,在当今企业人才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其"尚贤"思想对强化人才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遏制人事腐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專(州、市)对运輸工作的領导,进一步作好全省运输組織平衡工作,同意省运輸委員会关于"專区运輸委員会工作范圍及省、專审批托运計划权限划分的初步意見"。現予轉发,希轉达所屬及有关部門自1958年元月起試行(1958年元月托运計划由各物資單位在1957年12月14日前报送起运地所屬專区、自治州及長沙市运输委員会)。在試行期間,如发現問題,可提請省运輸委員会研究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