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些年来,"啃老族"现象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针对这种损害老年人权益的社会现象,《长春晚报》曾在2015年11月报道,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  相似文献   

2.
小非 《人大建设》2014,(3):36-38
<正>与"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由于制度的缺失,他们背着沉重的负担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中,他们追寻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3.
城市"隐形贫困"青年群体若以工作与收入划分,大体可细分为三类人群:高收入、高消费的一线城市青年;青年"白领"群体;高校毕业的"宅家啃老族"。超前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丰富多样的物质、新型的交易方式,为青年人追求时尚生活提供了透支便利。从"佛系"到"隐形贫困",反映了部分青年人的社会适应无力感,通过超前消费"刷存在感",会给青年人带来心理焦虑,乃至生活风险。社会应提供正向的价值激励,倡导"新节俭主义",帮助青年人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简约生活新风尚。  相似文献   

4.
"蜗居之痛":一项关于青年置业观念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的热播剧目<蜗居>引起了持续而热烈的社会反响,而"蚁族"、"房奴"、"80后啃老族"、"逃离北上广"这些热门关键词都真实再现了高房价背景下一些青年群体的迷茫、无助与困惑.但于社会各界激烈反响之外学界的回应尤其是从"青年研究"--这一中性立场进行的学术探讨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以跨国比较的视角切入问题,结合个案访谈,以"置业观念与行为变迁"这一线索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未来青年一代所面临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变迁,探讨青年群体"蜗居之痛"的根源所在,从可以利用的经验研究范式以及理论创新维度提出个人的研究设想,以激发更多、更好的研究力量来关注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6月23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草案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6月26日,《京华时报》"社会万象"栏目报道了一案件,北京丰台区36岁的"啃老族"女子杨某,因向母亲要钱被拒,遂强行给母亲喂服水银致其死亡。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近年来"啃老"引发的问题事件不时见诸报  相似文献   

6.
积雪草 《乡音》2012,(12):49-49
百度百科上说:年龄在23岁到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然不肯"断奶"的年轻人叫"啃老族",也就是社会学家挂在嘴边的"新失业群体"。商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商场变成了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场,暗流潜伏。年轻人放下书本迈出校门,就意味着开始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较量。怯懦的人缺乏勇气和魄力,老  相似文献   

7.
读书与眼镜     
金丝燕 《小康》2008,(12):84-84
最近十余年,"啃老族"一词在中国的都市中流行。许多处于青壮年阶段的人,无论是否参加工作、有无收入、收入水平高低,都要继续依靠父母养活。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逐渐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3,(2)
"小康水平"指的是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1991年,国家提出过一个对人民生活"小康水平"量化的标准,包括16项指标。 "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相关的新词汇不断出现,无不精准地描绘着老人们的各种境遇。先是为人熟知的"啃老族",即子女无法独立,平常吃喝老人的。后来出现了大城市中的"老漂族",即为了替子女分担生活压力,老人们离乡进城……最近,又出现了一个与老人有关的新词汇,那就是"甩老族",即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据《河南商报》报道,近期,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  相似文献   

10.
海归啃老     
花费上百万元到海外留学,归来却仍旧要靠父母供养。报载,上海竟出现了一批"海归啃老族"。究其原因,不外乎二。一是"低不就"。"一个月才四五千元工资,我花了如此高的成本去留学何必?"二是"高不攀"。自费到海外求学,混混沌沌几年,并没有学到多少真本事,要谋得一个高薪职位,你不挑人家,人家还要挑剔你呢!而市场是不会来迁就个人的,  相似文献   

11.
如今,总有一部分年轻人以“啃老”为生。他们有劳动能力而不上学、不工作、不培训l,被称为“三不”啃老族。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惠强建议,要帮助“三不”啃老族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2.
穆光宗 《人民论坛》2012,(15):60-61
"啃老"是刺目逆耳的负面用词,容易将一度倾斜的代际关系模式化、标签化,甚至将处在中间地带的代际关系往不好的方向引导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因此,有专家称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  相似文献   

13.
海归啃老     
花费上百万元到海外留学,归来却仍旧要靠父母供养。报载,上海竟出现了一批“海归啃老族”。  相似文献   

14.
剑歌  侠客 《辽宁人大》2006,(10):36-37
不断壮大的“啃老族”新军 记者曾听到过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谜底是:“啃老族”。  相似文献   

15.
透过“啃老族”与“民工荒”并存的表象,我们看到的是当前经济结构、劳资关系及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不论是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还是从要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角度讲,为“啃老族”和“农民工”构建一个相对公平、平等的就业环境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由"艺术终结论"引发出"文学终结论",并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的论争,直接涉及当代文学的生存状态.在这个被舆论所操纵的电子传媒时代,文学艺术的根本意义应是使人多样化的、可能性生活得以呈现;其本质仍是一种可能性生活,是对可能生活的观念性实现、过程性开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既不会"死亡",也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7.
"凤凰男"是指农村贫困人家的孩子,经过10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最终定居城市,实现了家庭和个人的梦想."孔雀女"是指城市家庭的独生女,从小条件优越,娇生惯养,不了解城市以外的生活,尤其是乡村生活.他们二人组成的婚姻往往被视为"问题婚姻".这种婚姻结合过程暴露出城乡二元张力,这种张力源于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失调"反应和隐于其中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锋".  相似文献   

18.
"我很宅!"——浅析都市"宅男宅女"的心理诉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男女的新兴生活状态--"宅"状态,已经从隐性发展为显性.本文通过对"宅"的起源."宅男宅女"的生活状态和类型的介绍,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宅"状态的心理诉求进行了浅析,希望就此引发对"宅男宅女"的更多关注,引导该群体健康生活,促进该群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他"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①思想学术中颇多看似偏激却能够发人深省之处.②如谭嗣同提出迥异于正统观念的"黜俭崇奢"说.一方面辨正"奢俭"名实,批判"崇俭"的谬误;一方面论证"崇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一"破"一"立",识见非凡,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试就谭嗣同"黜俭崇奢"思想的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词     
月老族是指兼具月光族和啃老族特质的人。月光族是在每月月初就把薪水挥霍光的人。而啃老族则是经济上依赖父母为生的成年人。之所以不用“吃?而用“啃”,因为“吃”往往是“一锤子买卖”,而“啃誓是“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咬”,年年月月无休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