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大监督司法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人大对司法的监督也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法制化作为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和严格程序化的良好的制度选择之一,应当成为人大监督司法的趋势和方向。将人大对司法的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仅可以制约监督权的行使,而且可以提高监督权的公信力和行使效益。构建人大监督司法的理论框架,总结人大监督司法的经验教训,思考人大监督司法的实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肖智川 《政法学刊》2002,19(2):21-24
加入WTO对中国的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加强监督,通过人大实施监督是其中最重要的监督方式之一。人大监督既可以采取审议或者视察等形式,也可以实施个案监督。为此,人大监督应当进一步完善,并尽可能通过建立专职代表制度、健全专项监督制度使人大监督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人大“个案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来人大“个案监督”在强化人大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人大“个案监督”的意义、宪法依据、性质和要素、存在的不足以及搞好“人大监督”的对策等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强化人大对司法权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监督具有权力来源的权威性、监督对象的广泛性、监督层次的至上性和监督方式的间接性等特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司法监督权是保障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客观需要。目前,人大监督的主要缺陷表现在:监督条款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监督权难以行使;监督刚性不足,监督权虚置;被监督者法律责任不明,监督权威缺失。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权的监督完全可以从个案入手,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严格按照《监督法》规定的监督方式对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进行监督。为了提升人大对司法权的实际监督水平,应当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制度:转变观念,打破监督权"休眠"状态;建立专门的人大监督机构和人大监督员制度;不断完善监督立法,实现人大监督司法权的法制化;进一步细化人大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去年县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自己也从以前的监督对象变成了一名监督者。通过一年来对人大工作的学习和实践,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人大的监督同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那么,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依法做好县级人大监督工作,是我们从事县级人大工作者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虹 《法制与社会》2010,(29):162-162,167
宪法规定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本文指出人大监督对检察机关的个案监督有其宪法和法律依据,个案监督是其行使监督权的形式和手段,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有利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对司法的监督有多种形式,其中人大的监督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因此,人大不仅要勇于监督、敢于监督,更要善于监督,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探索出了一些对司法工作有效的监督形式,对司法公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一方面监督司法仍然存在着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司法机关执行法不严、程序意识缺失、枉法裁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与社会公众的预期有较大差距,如果不加强对司法机关的有效监督,司法公正就难以保证。本文从人大监督是司法公正的有效保证入手,重点阐述我国人大监督司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人大监督机制保证司法公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大敏 《法学杂志》2003,24(3):51-53
在我国人大对司法的监督具有宪法根据 ,与司法独立原则并不矛盾。人大监督应当包括对个案的监督 ,但应当坚持事后监督原则、程序监督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原则  相似文献   

9.
审计风暴一次又一次在全国掀起降阵巨大的冲击波,审计监督的威力也为人们所共识。对于以监督为己任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说,借助并且发挥审计部门的专业性监督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人大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可以切实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本届以来,邢台市人大常委会把发挥审计作用,借力审计监督作为强化人大监督的切入点,在财政预算监督、人事任免监督、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监督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人民群众好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人大质询司法机关的案例,可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全国90%以上的人大没有通过行使质询权监督司法机关,人大在通过质询监督司法机关,防止司法腐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人大以个案实体是否公正作为主要的质询事由,未能适当地尊重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性。人大质询司法机关出现了人大监督不足与司法独立丧失的双重弊端。人大质询司法机关制度应当予以完善,既要提高人大质询司法机关的行使频率,又要在质询中体现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平衡。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应当禁止人大对司法机关办理的个案进行质询,此属于司法独立的核心领域,人大应当主要以"司法行为不当"而不是以"司法案件实体不公"作为质询的事由。同时,在质询的过程中,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弱化质询的批评、纠错功能,弱化质询的强制力度,以保障司法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论人大的个案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瑞华 《现代法学》2002,24(4):32-37
本文从宪法和法治的视角 ,对人大个案监督的法律依据、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个案监督的法律后果进行审视 ,最后得出人大不能进行个案监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要惩治预防腐败,就必须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正确认识人大监督与惩治预防腐败的关系,切实发挥人大的依法监督作用,对于惩治和预防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地方人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存在的“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的提法,在人大工作的实践中产生了某种错觉,以至于让一些人误以为“人大监督就是支持”、“找政府的问题就是不支持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14.
傅萍 《特区法坛》2004,(7):7-9,22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人大集中、独立地监督法院的工作,促进法院依法审判,可以达到张扬国家权力机关权威和促进行政高效、廉洁运转的目的。近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人大强化了“监督才是真正的支持”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质询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职权,但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全国人大及省级人大偶有所闻,在市、县级人大则鲜有案例。作为人大各项监督手段中比较严厉的一种刚性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监督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大工作的实效,关系到民主法制的进程。也关系到人大常委会的权威。对此,安国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改进监督方式,不断完善监督程序,努力探索人大监督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树立了人大权威。  相似文献   

17.
论人大监督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大监督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多种国家监督形式之一,与其它监督形式相比较,人大监督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具有其不同的特征。本文从人大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监督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表现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大监督,强化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美拉 《法制与社会》2013,(26):183-184
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的审批和监督其执行。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规范政府的预算行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预算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我国预算监督体制概况以及我国人大预算的几种基本的监督方式。从而进一步说明,在实践中行政权对我国预算监督的影响表现在对预算监督主体,人大会议程序,预算监督活动,监督权以及知情权行使等方面。最后,对减少行政权对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执法检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从近年来基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的实践来看,执法检查庸俗化的倾向日渐明显,已严重影响了人大法律监督的质量和实效。对此,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引起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和纠正。  相似文献   

20.
陈仁善 《江淮法治》2012,(15):59-59
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存在着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大、"牵着老牛走老路"的现象,也存在着"热点"、"难点"问题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着人大监督职能的进一步发挥。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一、以监督内容为重点,抓大事促服务大局一是围绕发展开展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