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3月31日,吴在存院长主持发布了该院《2015年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该报告显示,2015年,该院共受理以区(县)政府为被告的一审行政案件1397件.在审理的行政案件中,本市16个区(县)政府均已涉诉.而在一审行政案件中,判决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占全部实体判决案件的25.24%,败诉案件涉及12个区(县)政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政府执法工作的开展,以乡镇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地诉到法院。在这些案件中,乡镇政府败诉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995年1—10月份,潍坊市法院审结被告是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平顶山市,辖4县4区2市(县级),面积7900平方公里,人口470万。平顶山市人民法院从1996年起,全市一审行政诉案件年均受案数在3900件左右。在注意受理常规案件的同时,法院把拓宽审判领域作为审判工作的重要方面。他们先后在全率先受理了以学校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案件、加重农民负担案件、因被告超时限举证而败诉案件,还审理了行政合同案件、以委会为被告的不作为案件、不服伤残鉴定案件等大量边缘性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行政诉讼受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作,需要有大量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活动作铺垫,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院行政审判的发展程度。下面刊登的记者与平顶市中级法院赵明章副院长的对话,可使读者了解到该院是如何紧紧地抓住行政诉讼受案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出版者作为最传统而又最基本的作品传播者,对繁荣经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出版者在作品传播中如何使自己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和大量的投资得到高效而合法的回报,而不是动辄就被诉为被告且屡屡败诉,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地成为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诉讼主体,且出版社作为被告并且败诉的案件占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大部分。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近几年来审结的案件情况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状告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的案件1999年为34件(占著作权案件总数的27%),2000年…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多起货款纠纷案件的审理和判决的研究发现,不少送货方(一般是原告)因为收货方(一般是被告)否认“送货单”的真实性而被判决败诉。这类案件的主要特点是:原告向法庭提交有被告员工签名确认的送货单而主张被告给付货款,被告则以签名人不是被告的员工进行抗辩,这时法官就会要求原告举证证明签名人是被告的员工。有的原告通过代理律师,运用各种诉讼技巧,幸运地找到能证明签名人是被告员工的证据;有的原告虽心力交瘁,却一筹莫展,诉讼的结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如果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只抽象地恪守“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静态地考虑举…  相似文献   

6.
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 :“受理费由原告预交 ;”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 :“案件受理费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这两条规定的制定 ,无疑对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 ,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 ,相当部分法院在执行此规定时 ,却出现这样一种状况 ,即在法院判决原告胜诉后 ,在判决书中往往具有这样一个内容 :案件受理费已由原告垫付 ,待执行时由被告一并付给原告。即实践中 ,法院不是在判决生效后直接向败诉的被告收取 ,并将预…  相似文献   

7.
当法槌敲响时,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均有可能面对败诉的结果,而导致他们败诉的原因则各异。为帮助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合法、诚信维权,本刊特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庭法官对劳动争议纠纷的部分败诉原因进行梳理,以期为劳资双方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驰  鲍治 《法学》2000,(10)
全国首例在校生状告学校侵犯名誉权的案情并不复杂,该案被告湖南外语外贸学院接到举报,反映有男同学曾在女寝室留宿,经调查核实后,遂对六名有关学生分别给予开除学籍等处分。六名学生受处分后,即以学校在大会上公开宣扬他们存在“越轨行为”,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侵害原告名誉权,判决被告败诉。①  一审判决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高校深感不安。②有人认为,众多高校对“恋爱”进而“同居”的学生一律采取张榜公布,开除学籍的处理方式,依法院的判决,是否大多数高校的行为均是“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整形美容机构擅自使用明星肖像进行广告宣传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此类侵权案件频繁发生的现状,越来越多被侵权的明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诉讼的方式向侵权方主张"终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此类案件大都以被告败诉并承担侵权责任而告终. 在此大背景下,一些整形美容机构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在擅自使用明星肖像的做法上玩起了"花样":将明星的肖像漫画、剪裁或剧照化,进行PS处理.笔者将之定义为"非典型性侵权".本文所提及的两起案件,即属"非典型性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0.
秦宗文 《犯罪研究》2004,(1):38-42,49
传统共同被告理论仅以程序法为划分依据,理论上没有揭示共同被告的实质性联系,实践中导致对共同被告口供的不正确适用。本文以实体法为依据,兼顾程序法,认为从证据法讲,可将共同被告分为实质的共同被告和形式的共同被告。实质的共同被告包括同案处理和非同案处理的共犯.牵连犯,他们的供述应作为被告口供处理,当前的司法解释将其作为证人证言是不妥当的。但同时应对不得仅以被告口供定案的原则予以松动,允许一定条件下可根据被告口供对整个案件或部分案件事实予以认定。形式的共同被告供述作为证人证言处理。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固安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在开庭审理一离婚案件时,被告孟某因不同意离婚,便在庭审中无理哄闹法庭,屡禁不止,后经院长批准决定对其采取拘留措施。1991年12月10日上午,该庭在公开宣判这起离婚案件的过程中,被告孟某又串通其兄和弟蓄意闹事,辱骂、殴打法庭干警,阻止对被告孟某采取强制措施,抢夺当庭执行职务的干警的戒具和枪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被群众起诉并遭败诉的现象屡有发生。最近笔者从对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近两年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的调查中了解到,在该区受理并审结的86件行政诉讼案例中,行政机关败诉的有39件,占案件总数的45%。在败诉案件中被告是乡镇人民政府的占有较高比例,达66.6%。行政机关本应为人民服务,缘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事?以前,“民告官”中一个制约行政诉讼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作为原告的“民”普遍存在着“三不”,即不知告、不会告和不敢告。不少群众不知道法律赋予自己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不会拿…  相似文献   

13.
以结构化的形式对2016年度203份环保行政判决文书加以分析发现:原告都是私营身份的企业和自然人;律师参与环保案件的比例偏低;被告大多是县级环保行政机关;案由主要是不服行政处罚案件;案件多发生在东部地区;被告败诉的判决文书占比接近20%,败诉率偏高;环保行政机关多在年中实施采样,执法频率不均衡;环保行政机关使用最为频繁的行政手段为罚款;受质疑最多行政手段依然是罚款;最为重要的争议点是是否遵守法定程序;不同省份之间实施罚款数额差异巨大;因违反法定程序而被人民法院撤销的案件占比高达73%;原告多因主张事实不成立而被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人民法院对每一起案件都进行理由叙明;环评类、水污染类和大气污染类案件属于争议最多的环保行政案件。这些发现对于环境法行动者具有重要的制度意蕴,诸如强化县级环保行政机关对法定程序的遵循,注重对环评、水和大气污染领域的行政执法;促进代理律师对环保行政案件的参与;增强对社会公众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升环境问题制造者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中,常会出现政府声称要求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现象,本文姑且把此类案件称作‘l政府信息不存在”案件。此类案件的审理往往会陷入证明困境,如被告应否对“政府信息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双方举证责任如何分配、法院是否有必要主动调查等问题。本文试以极大发挥诉讼参与各方的证明能力为思维脉络,结合该类案件的特殊性以寻求合理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不服公安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公安机关败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公安机关办理的劳动教养案件败诉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对败诉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发现当前公安机关办理的劳动教养案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提出减少和防治败诉的对策,有助公安机关提高办理劳动教养案件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律师事务所本是帮别人打官司的,律师也都是为别人出庭辩护。然而,一场意外的事故却使他们自己成了原、被告,这回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2002年10月9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特殊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案件     
《中国律师》2012,(1):93
全国首起环境信息公开公益诉讼案受理2011年12月13日,原告中华环保联合会以被告修文县环保局没有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为由,对其提起要求信息公开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一案,被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保法庭受理。据悉,这是我国首例因要求环境信息公开而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8.
当宣判的法槌响起时袁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袁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袁均有可能面对败诉的结果袁而导致他们败诉的原因则各异遥上一期袁本刊特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庭法官对劳动争议的部分败诉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遥本期袁法官继续为劳资双方提供有益的建议遥  相似文献   

19.
略论行政诉讼一审中被告对原行政行为的改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一审程序中自动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学术界对此存在争议。本文拟就此对被告是否拥有改变权、这种改变权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果,以及对这种改变权的法律控制等问题,作如下初浅探讨。一、被告在一审中应拥有改变权有一派观点主张被告在一审中不应拥有于自动改变权。他们认为,如果被告行政机关在一审中拥有改变权,势必造成诉讼程序的不稳定,同时还会助长行政行为的随意性,甚至为行政机关逃避司法审查大开方便之门,在社会中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他们举例说,有的行政机关怕承担败诉风险,会不顾牺牲国家利益和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而一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以满足原告非法或无理的诉讼请求,达到原告撤诉的目的;还可能出现行政机关利用改变权对原告打击报复,加重处罚,以胁迫原告撤诉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国家的审判权.是庄严而神圣的事。人民法院的法官是怎样审判案件,如何判决原、被告双方哪一方应当胜诉。哪一方应当败诉,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更是神秘的事。多年来。石河子市人民法院竭力要让这“神秘的审判”运行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