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范闻霖 《传承》2010,(15):50-51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了影响人生的两个方面:先天和后天。人只有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的培养目标是人格完善的"成人",而不是只能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专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待功劳和过错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 《论语》有云:"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在最后掩护.将进城门,他一面鞭打马匹,一面说:"不是我大胆殿后,是马匹不肯向前跑."对此,孔子给予高度评价,说孟之反"功不独居,过不推诿",这是做人的美德之一.  相似文献   

3.
"后天城市人",是指出生于乡村,后取得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工作在城市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化的,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却残存有乡村印痕."后天城市人"是现行户藉管理的产物.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差别的产物."后天城市人"的扩大或消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城市人和乡村人的区别,它将是三大差别的弱化及消亡的反映和归宿.但"后天城市人"毕竟是异化了的乡村人,积淀着和发展着城市人和乡村人的优点,也揉和着他们的缺点,对这一特殊人群的认识和解析,将有助于我们加强对其教育和调控.越过"独木桥"的胜利者"后天城市人"的来源大致有三条渠道:一是由农村考取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二是由农村招收的采矿工、林业工等;三是由农村当兵的复退军人.  相似文献   

4.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返,竟不得见.  相似文献   

5.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162,载本刊2008年第3期) 163.子曰: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平?为之犹贤手已." 注 "博弈":据焦循<孟子正义>, "盖弈但行棋,博以掷采而后行棋." "已",行为终止,没有行动或活动.  相似文献   

6.
刘建明 《政策瞭望》2012,(10):58-58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  相似文献   

7.
<正>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相似文献   

8.
耳顺与随喜     
正"耳顺"是儒家言,人生修为的一种境界;"随喜"是佛教语,破除我执的一种修行法门。作为一个既不尊儒又不拜教的人,随着马齿徒增,对于这两个熟悉而陌生的语词,竟也开始亲近欢喜。吾读"耳顺"也早。1974年开始"批林批孔"运动,《论语》就是反面教材。一句句"子曰"把常识说成了格言,易懂好学,就把它当成了古文的启蒙读本。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相似文献   

9.
《春秋左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故事的意思是:对一些有功之人,宁愿多赏赐土地,不能把国家名器,像曲县、繁缨这样诸侯才能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旨》讲道:"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古往今来,人们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读永恒的书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上:曰:浙者如斯夫”.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描述了这样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北宋程颐高足杨时将二程讲学时的言语问答辑录为一部语录体著作《二程·粹言》,卷上记载了这样一段师徒对话:"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大意是: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敬",老师说,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敬"。学生又问,那什么是"一"呢?老师又说,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就是"一"。而梁启超先生说得更明了:"‘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  相似文献   

13.
袁帅  靳晶 《小康》2018,(13)
正《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以仁为任,无所谦让。意指应该做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皇家驿栈品牌不仅致力于依靠酒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专注于以身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担当。"真正优秀的文化一定能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崇尚的价值,各个国家、各个种族的人都心悦诚服地去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上:曰:浙者如斯夫”.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描述了这样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耻"既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道德防  相似文献   

16.
明代云南府隐逸诗人及"平居陈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域文学的重要现象之一,云南隐逸文学兴起于明代,而云南府隐逸诗人,早就引起了关注.谢肇淛为郭文作传,并在其传中说:"及杨林兰茂、安宁张维,皆以文章行谊为乡里崇尚.绝意仕进,模楷后学.时人为之语曰:'杨林有兰,安宁有张.'"袁陶村(文典)亦说:"胜国时滇中诗人,每多隐君子,其最著者四人:兰止庵(茂)、郭舟屋(文)、贾东亩(惟孝)、董西羽(难)是也."这四人除董难外均属云南府.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传统的内省文化正适合未来发展的要求,也适合未来世界的需要。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文治主义的内省文化,"太上立德"。《论语》记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复试,感慨良多.为了考察复试生有无求真的素质,我问:"一个人感情用事或者客观诚实,会对科研产生什么影响?"一考生回答:"这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客观诚实有利于了解事实,但是太多了也不行.它有顽固保守、不利于创新的一面.感情用事可能掺杂主观情感,但是思想活跃,容易创新."我一震,不相信考生们不理解客观诚实和感情用事这对儿常识性概念,又问了13名考生,只有一名明确倾向于客观诚实.有人还说"感情用事"者感情丰富,搞科研就是应该倾注感情.有个男生竟断言:"感情用事是理性的."在他们眼中,客观诚实无所谓褒义,感情用事也无所谓贬义,似乎后者还更有益.  相似文献   

19.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同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音西)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相似文献   

20.
陈粒 《创造》2007,(10):58-59
王洲是束河古镇国际乡村酒吧街的设计者,谈到这个项目时,王洲说:"我没有任何的创造.束河本自俱足,所谓的创作手法在这里都显得多余,我试图抛开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一份原汁原味的心情释放到设计中,让设计回归自然,无为而治,这是最好的方案."难道<创造>会采访一个"没有任何创造"的人吗?不会.国际乡村酒吧街原来是束河古镇旁的一片荒地,没有创造,酒吧街不会从地里长出来,这还是人为的东西,是设计出来的,只是这个设计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