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预防性自卫权的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在阐述预防性自卫权和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的理论争议的基础上,对预防性自卫权进行实证考察,阐明了预防性自卫权和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的危险性,认为应从确认“预防性自卫”,特别是美国先发制人自卫权理论和实践的非法性,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授权”取得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加强国际合作,发展和完善国家责任制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  相似文献   

2.
美国"先发制人"的新国家安全战略以"预防性"自卫理论为其国际法依据,极大地动摇了传统的国家自卫权理论和和平解决争端原则,而其他国家相继采用"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则有可能使"预防性"武力攻击成为一般国际习惯法,并使二战以后被抛弃的战争权重新取得合法地位,以和平为宗旨的现行国际法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美国"先发制人"口号的真实意图是其拥有不受国际法约束的军事行动权。就本身的合法性而言,先发制人并不符合现有的实在国际法,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又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构成关于自卫权的实在国际法的一部分。先发制人的条件在于"即将受到迫在眉睫的武力攻击",这需要借助作为自然法国际法、尤其是其中的强行法来解释与判断。从构成要件分析案例,美国入侵伊拉克不符合先发制人的条件。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为不可能起到强行打破或修改国际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法角度析“先发制人”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11事件后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对外战略对以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现行国际法律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可能成为大国使用武力推行其对外政策的理由,从而威胁到二战后经过几十年努力建立起来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先发制人"战略并不能从国际法上的国家自卫权中找到法律根据,它是对国家自卫权的滥用。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必须发挥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反恐怖斗争中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了 ,但它对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带来的冲击却是全方位的 ,影响是深刻的。“9·11”事件在国际法上的性质 ;针对恐怖主义行使“自卫权”的问题 ;“非国家行动者”的行为与国家责任的问题和对恐怖分子的刑事责任的追究问题等都需要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9· 1 1”事件已经过去近 2年了。它对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心理等领域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影响是深刻的。整个世界感到震撼 ,全人类为之震惊。“世贸中心”的倒塌 ,对国际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撼动着现代国际法的一些原则基础。“9· 1 1”恐怖主义袭击在国际法上的性质 ;使用武力行使“自卫权”法律问题 ;“非国家行动者”的行为与国家责任 ;刑事责任的追究及对策问题等 ,都需要认真地研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自卫权的实施限制是:受到武装攻击;自卫应在安理会采取必要办法之前;向安理会报告实施的自卫措施并在安理会的监督下进行。此外,国家自卫权的实施必须符合国际法已确立的"必要"和"相称"的原则。在反恐实践中,受害国已经成为武力攻击的主体;武力攻击主体和自卫对象出现不一致;实施国家自卫权的地域延展;实施国家自卫权的时间已经不限于武力攻击的当时或较短暂的准备期之后;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主体更加复杂,强度超过必要、合理和不过分的要求。打击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自卫权只是合法使用武力的一种例外情况;在未来的国际法发展中,对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仍应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先发制人"理论是美国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大力倡导的战略.但它既不符合习惯国际法或普遍性国际公约,实践中实施标准也不具有客观性,因此,若任由有关国家擅自行使,将对国际法以及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构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先发制人是布什主义的基本要素,即坚持美国具有潜在的敌人能够伤害美国之前,对其首先发动攻击的权力.国家进行预防性战争的理由主要是,他国未来将发动袭击,因此要努力阻止这样的袭击发生.先发制人与预防性战争的区别主要在于敌人正准备进攻的确定无疑或似是而非.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人一场预防性的战争,历史和国际法对预防性战争都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非接触性作战模式动摇了被攻击国自卫权的适用前提,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战争法规对作战手段的限制,网络战的新型攻击方式对国际人道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应加强联合国安理会在判定自卫权适用中的作用,推进规范信息作战手段的国际立法进程,以“人道”宗旨指引信息战中的武装冲突受难者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