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志桂 《今日浙江》2007,(14):56-57
文化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绍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悠久的文化创新传统.  相似文献   

2.
钱建民 《政策瞭望》2014,(10):26-28
国务院批准撤销绍兴县、上虞市,设立柯桥区和上虞区,绍兴市区面积由原来的362平方公里扩大到2942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户籍人口由65万人增加到216万人.行政区划调整后,绍兴中心城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对新一轮城市发展思路作进一步研究,推动绍兴城市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的现代化绍兴.  相似文献   

3.
张金如 《今日浙江》2007,(17):15-16
当前,我们正处于以创新制胜的时代里,创新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永恒主题,创新对我们来说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应景之作,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含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部位.创新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住创新重点,提高创新质量,使创新发挥最大的效益.就绍兴而言,创新是几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生动实践,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还是推进率先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的时代。作为一个位居东方的后发国家,在发展中崛起,呼唤创新精神、呼唤创新文化。胡锦涛强调: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迫切要求。同样,建设创新型城市,也是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面临国际国内如此激烈的竞争,不创新就只有后退,不创新就会面临淘汰。  相似文献   

5.
谭志桂 《今日浙江》2007,(24):42-43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绍兴市顺应时代潮流,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和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普及先进理念、打造学习载体、开展系列创建、健全工作机制四措并举,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领导重视、组织有力、载体丰富、机制灵活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绍兴实际、具有绍兴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北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提高了北京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系统总结和归纳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内在逻辑,对于我们理解和进一步发挥现有优势,从更高水平上推动北京经济社会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构建一个北京城市建设制度创新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北京城市建设制度创新的独特形态和发生机制,挖掘北京城市建设中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和可扩展性的制度创新经验,并将北京城市发展的制度创新纳入到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探讨北京城市建设制度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未来城市管理变革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武汉是一个积累深厚、传承悠远,具有深厚化底蕴的城市,又是一个多元整合、中西交汇,不断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武汉城市文化是武汉现代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姚国海 《今日浙江》2007,(23):59-59
近年来,绍兴积极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协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陈忠瑶 《中国发展》2007,7(1):107-119
绍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地处长三角南翼,西接杭州,东临宁波,为最具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绍兴下辖三市二县一区,行政面积8256km^2,人口435万,是一块充满神奇魅力的发展热土,是一座文明古老而又青春勃发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为加强对"枫桥经验"的研究和宣传,促进"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发展,2月22日,绍兴市委政法委、绍兴市委党校、绍兴市"枫桥经验"研究会在绍兴联合举办了"枫桥经验"与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上,聘请了21名全国知名专家为绍兴市"枫桥经验"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徐明光 《政策瞭望》2004,(12):25-26
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城市——绍兴市,近年来,按照“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总体要求,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以审改优服务,探索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并以其“宁可麻烦自己百次.不让群众麻烦一次”的独特理念和工作实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政府体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2.
陈奕君 《政策瞭望》2008,(10):36-37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和宁波城市发展的新战略,近年来,我们海曙区不断解放思想,加快推进经济管理创新、城市管理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提高创新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率和支持度,着力打造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推进经济管理创新,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模式"问题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密切相关.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人在模仿西方以及苏联现代化模式过程中,缺少理论创新,犯了照搬照抄的错误,未能形成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最终形成主要是在近30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创新的结果.未来"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与完善还要靠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创意、创新、创业的强力支撑,而青年人是推动创意、创新、创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有生力量。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结合青年人的生命周期特点和发展需求,聚焦“创意、创新、创业”,打造“宜业、宜居、宜学、宜家、宜创、宜娱”之城,推动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召开"枫桥经验"与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研讨会.在这里,我代表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向远道而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绍兴地处长三角南翼,7000多年前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中心区域,是古越民族的生息之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在此选址兴建都城.  相似文献   

16.
陈树荣 《浙江人事》2008,(12):10-11
绍兴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15城市之一,经济活力强,产业集群明显。为促进绍兴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绍兴市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市人事局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成“绍兴网上大学城”,为实现E时代人才工作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创建了载体。  相似文献   

17.
杭颖 《群众》2008,(7):62-63,6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昆山以“两个率先”为共同理想,以“三学”为标杆参照,大力实施“三自”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氛同更趋浓厚,创新基地加快形成,创新功能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充分涌现,创新环境日益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给昆山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认真研究、归纳、  相似文献   

18.
刘会平 《前沿》2005,(9):209-211
创新教育与教育现代化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创新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客观要求,创新教育的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创新教育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干永福 《今日浙江》2007,(22):50-50
创新是一个城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的永恒主题. 创新理念、实现规划的高起点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与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管理之龙头.  相似文献   

20.
40年的沧海巨变充分证明,成就了深圳作为创新之城的"达尔文适合度",最终实现了一个城市的"羽化成蝶"。深圳城市中交融的文化共同铸造了特区创新发展的基因,基因与文化的协同演进塑造了一个持续超越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