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爱萍 《长白学刊》2011,(3):126-129
康有为与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住重要政治人物,面对当时中国的现状,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民权主张,力图通过民权的概念激活民众.但是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康有为民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从而使他"以民权变法"走向了"依靠君权"变法:梁启超则从"开民智,兴民权"着手解决康有为民权学说遭遇的难题,注重思想启蒙,提出了新民的思想,从而推...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很多政治思想和主张是建立于进化论的思想基础上.梁启超进化论的思想,除了从康有为那里采纳了三世大同说这种进化论之外,他还从严复那里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然而,我们从梁启超思想的两种进化论中,发现这两种进化论之间其实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成为一个融贯的思想体系,梁启超必须有一种策略,以将二者融合起来.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并进而为其整个政治思想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维新派目录学的时代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领袖的维新派目录学是伴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但是,戊戍变法的失败并未使它走向式微,反面使之成为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上一个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流派。 (一) 作为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学术、人格魅力都极富有时代  相似文献   

4.
出生于广东新会农家的梁启超(1873-1929),十岁应童子试即获神童之名,17岁中举,23岁与老师康有为耸掀公车上书,1898年的百日维新更使他名满天下。不过,据学者统计,他一生政治形象前后凡“十变”,重大政治转变计三次。这在一向尊崇“从一而终”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民族主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贡献理应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就已有的成果来看,此方面的研究尚嫌薄弱.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坚持国内各民族一致对外的“大民族主义”,他对大民族主义观的坚持源于其明确的国家思想和对国家的认同;其民族主义观念和自由主义观念密切相联又有矛盾,表现出自由民族主义的特征.梁启超的民族主义属于健全的民族主义,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戊戌年。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倡导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发展农工商业……可惜当年九月百日变法即告失败。光绪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当街斩首。“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八月初三夜,到袁世凯的住所劝他发动军事政变,是维新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此事,有袁世凯、梁启超和康有为的记载,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称对话在袁世凯和谭嗣同间进行。近年来发现的毕永年的《诡谋直纪》,提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谭嗣同一起到袁世凯处去密谈,而且谈话的主角是康有为。对于此点,有论者认为毕永年的记载,形成于他与康有为交恶以后,叙述中通篇对康有为持贬斥态度,“将夜说袁世凯的举动也归咎于康有为一人,而将亲自往说袁世凯的谭嗣同说成是反对康有为意见的”①。但谭嗣同是一个人到袁世凯的寓所去游说袁世凯的吗…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最热闹的是小说革命。鸦片战争后,站在时代前列的那些思想家,普遍都感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寻找一种能有效唤起民众的工具。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公开亮出小说能“改造国民”、“改造社会”的观点。发表后得到了社会的积极认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小说创作热潮。其实,梁启超的思想来自康有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在上海的书店里,无意间了解到,市民购买书籍以小说为最。他敏锐地意识到,由于印刷业的突破,小说的作用将日益凸现。他又得知当年日本搞明治维新,也是利用小…  相似文献   

9.
清末梁启超通过办报著书等趋新宣传活动,重新形塑了近代中国的阅读文化,为一众读者提供了可供选择吸收使用的大量新式思想资源。他虽然一度倾向革命,但最终仍归于坚持保皇和立宪一途,不过其文字宣传所起的作用却被视为"亡国之媒",助推了近代中国革命浪潮与舍旧谋新崇拜的勃兴。为此,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人都对清末民初这段历史及其间梁启超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检讨和反思,并从不同角度反省了当时新学译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於世海  何叙 《求索》2011,(11):171-173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法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法学思想是中国法制迈向现代化的明镜,给人以深刻启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为系统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法学思想的人,其法学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维新运动而展开的。梁启超教育法学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新民”教育,为国民思想之开化和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之立法点亮了启蒙之灯,其体育法学思想更是为近代中国国民性之重建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梁启超从不同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教育法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1.
王淑琴 《求索》2008,(7):55-5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主张维新救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从文本考察的角度看,《时务报》刊发的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强烈反映和路径选择。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深为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泥。他以“公理”观论述维新的合理性,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一种提升;同时梁启超认为维新的核心在变革政治制度,这与之前的洋务思想从物质器皿层面改革的思路已经大为进步;更重要的,梁启超主张“开民智”、“育人才”。注重“民”的作用和价值,显示出他的政治文明远见。这奠定了梁启超不朽的思想文化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从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始,到西元1929年逝世,享年57岁的梁启超,在他30多年的政治历程中,几乎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件大事都联系在一起。而且.他先后与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思潮、各种政治派别都有密切的接触,其生前的声望也被各种力量借重。  相似文献   

13.
传承     
中国传统教育结构之根本性瓦解始于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做出了重要贡献。至1904年,国内新式学堂已达4222所。兴学热潮的高涨很大程度得益于强大的社会办学力量。初级、中级的私立学堂数目蔚为可观,在上海尤其如此,其中不少学校成为同业中的翘楚。乡土中国蹒跚走向现代化,现代教育是一旁始终撑扶着的手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理论地图上,康有为因其对大同世界的天才描述而获得了一个永恒的理论坐标.殊不知,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铺陈和展开还应该给予另外一个人应有的理论尊重,那就是严复.这一点很早就已被毛泽东认识到了,所以他把康有为和严复并列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我们认为康有为和严复所取得的理论成就从根本上说与他们的进化论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尽管他们二人的进化论具有不同的逻辑进路和理论言说风格,但是相同的社会语境却促生了他们许多重叠的理论思考议题,这也使得他们的进化论论述又具有了某种相似性,其中突出地体现为二人摇摆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之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895年公车上书,是维新派以崭新的面貌登上历史政治舞台,演出的第一幕威武雄壮的“话剧”。康有为在上书中,力劝光绪皇帝毁约开战,“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变法成天下之治”。不少论者把它视作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改革思想变为实际政治运动的标志。但是,人们对于三年之后,即百日维新运动前夕,康有为、梁启超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哲学的奠基者 ,他开拓了一系列崭新的史学研究领域。本文从史料的思想来源、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史料观的特征和影响等等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梁启超史料观的结构与功能 ,指出梁启超的史料观是中西史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是梁启超史学思想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其史料观在当时具有开拓性和进步性 ,对当代治学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的历史哲学思想不仅包括其独树一帜的公羊三世说和大同社会的历史理想 ,也具有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共性思想即历史变易论和古今之辨的历史发展观 ,其历史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康有为思维体系中的主流思想内衍生出的历史哲学成份 ,分析康有为的历史哲学思想的内容、特色和历史地位 ,并试图以此为一侧面展示出中国近代历史哲学思想的变易进化性、鲜明时代性、中西融合性和继承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易胜  黄跃红 《求索》2007,(3):227-229
梁启超是活跃在中国政坛、学界三十余年的一代风云人物,被称为“新思想界之陈涉”。晚年他摒弃政务,专心向学,著作等身,建树颇丰,成为新旧交替时期学界泰斗和文化重镇。梁启超学术活动丰富多彩,经世致用,其治学方法最重科学精神,开启了中国学术史研究之新路。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梁启超堪当少数几位奠基者之一,又是难得的思想启蒙者,导航人。  相似文献   

19.
陈立平 《传承》2009,(22):68-69
康有为对社会结构正义作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结构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结构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最初几年,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视为梁启超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但研究者予以肯定的,则多是他在启蒙宣传方面的巨大作用。然而,如果从研究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之关系的角度着眼,我觉得,此时期所以成为梁启超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主要还因为他立足中国现实,广取西学精华,提出了其颇具特色且略成体系的国家民族主义思想,成为宣传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提倡民族主义救国的早期杰出代表,并因此影响了与他同时期的几乎整整一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