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睿  于游 《党史博采》2009,(12):27-28
2009年,我国发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二00九-二0一0年)》(以下简称《人权计划》)。通过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人权和宪政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必须按照人权计划的要求,通过大力实施人权计划,不断完善宪政建设才能实现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我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力图从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史和制宪历程阐述人权入宪的重大意义,特别强调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权入宪对我国的人权事业和法制建设事业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资讯快递     
1焦点我国首次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计划中指出,到2010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将超过4亿;新增1800万  相似文献   

4.
陈妍 《求实》2005,12(1):55-57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飒 《学习月刊》2014,(2):80-81
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持续、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陈妍 《实事求是》2004,12(6):60-6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 ,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人权入宪开创了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它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中国进行了第四次修宪,此次修宪一大亮点即提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从宪法与人权的关系、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进行分析,对适应宪法修改,中国应如何作相应改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宪政具有内在的契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依赖宪政为其设计良好的制度基础,宪政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机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而宪政文化能确保宪政成为调控和维护社会的有效形式,因此,加强宪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应当是:弘扬宪政文化,发展宪政民主,健全宪政法治,保障宪政人权。  相似文献   

9.
张岭 《世纪桥》2009,(11):67-68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发布是继人权入宪后我国人权保障事业又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其中也明确规定了“被羁押者的权利”。然而结合我国现今审前羁押活动的人权事实,可以看出仍有较多方面需要改进。《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作为一个积极的改革方向,预示着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仍应结合世界人权法的要求,从多方面继续改善我国被羁押者的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10.
李民 《唯实》2003,(2):56-60
《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确认了人权的基本特征。我国对这两个公约的批准 ,必将促进我国人权保护的发展。我国的人权规定与国际人权两公约相比 ,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方面 ,还存有差异 ,这势必对我国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人权问题造成冲突。要完成国际人权两公约在我国的适用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6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责难,却对自身的人权问题避而不谈。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人权纪录,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我们特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人权的宪法保障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旺洪 《唯实》2004,(1):50-52
一从现代宪法的价值要义论之 ,宪法乃是人权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人权保障的总章程。人权是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 ,也是现代政治统治的最深刻的合法性基础和终极价值追求。人类宪法和人权保障制度的历史表明 ,宪法与人权是互为表里、紧密联系的。无论是最早的宪政国家英国 ,还是美国和法国 ,都首先有人权的观念和人权的宣言或法案 ,而后有宪法的制度构造 ,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宪法配置和规制 ,防止国家权力对人权和公民权的侵害。所以 ,尽管英国 12 15年《大宪章》还不是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 ,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人权的尊重和对国王权力进行…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09,(5):4-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前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计划中指出,到2010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将超过4亿;新增1800万城镇就业人口;全面公开审判信息;严禁刑讯逼供和非法拘禁;半数以上的国家机关和省、市级政府工作部门将有女性领导成员;计划还提出保证汶川地震受灾群众在今年12月底前住进新房。  相似文献   

14.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13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明确了未来两年中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宪政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实现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公正和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最佳制度设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对包含民主、法治与人权等基本要素的宪政有着内在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基本人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域外国家宪法无不确认基本人权原则。各国宪法所确认基本人权原则的构成模式包括明示和默示两种,内容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别体现了政治与工具价值、建设与发展价值、宪法与宪政价值。研究基本人权原则在域外国家宪法中的演变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宪法的启示,为中国宪法完善基本人权原则提供参考,进而为宪法的实施,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景钧 《新视野》2005,(6):58-59
2004年3月1 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意义十分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的基础之上.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作了广泛的规定,这是人权法定性在我国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已经启动司法程序,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障,而且日臻完善.国外某些人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误解和曲解,大多出于不了解我国人权的发展和变化,不了解我国人权今天的现状.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与社会实际的总体来看,宪法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论述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宪政建设对民主、法治与人权建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阐明宪政建设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极端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岭 《世纪桥》2009,(13):153-154
“躲猫猫事件”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事业中存在的众多状况,颇有典型性。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国较为膨胀的警察权带来的弊端,反映了我国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上的不足,也反映出人权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本质。随着《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发布,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在保守中又有所突破,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对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问题,因为人权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人权入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时隔8年,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再次明确"人权入法",将"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使"人权入宪"得以深化和具体化。刑事诉讼制度关系公民的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人权入法"既有利于更加充分体现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