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辛稼轩三类民俗词的分析,探讨生活民俗摄入到词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以及对稼轩词作的影响。稼轩之祝寿、送别、宴饮词显示了词人反映的社会交往民俗事象的广泛性与传习性,稼轩之节序词体现了他对节序民俗题材的撷取与升华,稼轩之农村民俗词表现乡风民俗对词人个人习俗的传递与共振。  相似文献   

2.
传播是民俗的重要运动方式、特征和存在方式,没有传播,民俗的生命力会大大减弱。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传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传媒为民俗传承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融合和演化,传媒本身也造就了新民俗。现代传媒自身的局限性及媒介商业化等趋势也给民俗传承带来了负面影响。民俗与传播的沟通是减少民俗传承负面影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民间玩具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各种民俗活动中孕育而生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是一定地域文化的产物,根植于民俗节令之中,带有生活习俗的烙印,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俗底蕴。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社会生活、思想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表现,是民族精神风貌和思想气质的凝聚。 凉山彝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孕育了他的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然而传统的彝族民俗,则是彝族民间舞蹈和广大彝族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彝族民间舞蹈与民俗的相互依附、彼此依赖的关系,使彝族民间舞蹈具有典型的彝民族个性和鲜明的彝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5.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其根本特征是群体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下位性、通俗性等.历来,前贤时彦们有关王维诗的评价,都是从精英文化的角度,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从民俗的、大众文化的视角来对之进行观照.事实上,王维既是精英的,又是民俗的.而对王维诗歌观照的视角转换,应从民俗的角度审视王维诗.本文从民间诗艺学的角度对王维诗歌进行了民俗观照.文章认为,王维诗作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在社会情感类别的下位性、庶民性;艺术表现手法的通俗化、大众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跃龙 《求索》2005,(5):124-126
湖南民俗在传承演变中形成的特点和分区与湖南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民俗的发展变化过程正好体现了湖南作为历史上中央王朝的边疆地区和蛮俗区域融入到中华文明的变化过程,也就是汉化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李琳 《前沿》2013,(13):199-200
文化生态保护的重点和难点是民俗生态保护.做好民俗档案工作,为民俗建立完整的档案对民俗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俗档案工作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民俗档案工作缺乏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加强民俗档案工作应确立档案部门在民俗档案工作中的核心指导地位,建立和完善民俗档案工作业务体系,促进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民俗档案馆藏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在结构上体现出的重要性征,工艺民俗的非物质性包含着工艺行为、工艺知识和工艺观念3个重要层面.它们由特定的习俗需求所孕育,其表达融合于习俗生活的实践,其维续依存于习俗生活的流动.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一种表现出整体性研究取向,以手艺人行为、知识和观念为焦点内容,能在塑造和表达非物质性特征过程中呈现工艺生活面貌的描述性和解释性写作,手艺人民俗志应在工艺民俗研究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眼于羌族民俗的教育功能,从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两者相互关联的层面,论述了羌族民俗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特质。羌族民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适时地对羌族民众施以智、德、体、美、劳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可以说,羌族民俗是羌族历史教育的活教材、是进行羌族德育的有效途径、是羌族体育的重要手段、是羌族美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羌族劳动技能培养的主要场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羌族民俗教育对羌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适应性。与此同时,作者从羌族民俗本身的缺陷出发,客观的分析了羌族民俗教育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现时挑战。。  相似文献   

10.
吴毅 《桂海论丛》2000,(2):72-75
民俗作为风习性文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与人类共同发展的伴生性、永恒性。文艺要反映生活,就必然要反映民俗。通过描写民俗活动,透视民俗现象,揭示民族,情理、情感,对社会和人生进行艺术观照,是使作品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文艺民族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俗与立法的关系既存在共融又存在矛盾。民俗既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又对法律的形成起到了"本土资源"的源泉和素材作用。因此,我们在立法的时候应当正视民俗、尊重民俗,借鉴民俗的有益之处。而民俗的发展也应借鉴立法成果,进而丰富民俗的内容,促使民俗与社会的更好交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游客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注重旅游系统工程中的文化内蕴,而民俗材料又成为这种文化内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本着正确开发旅游资源的宗旨,联系某些地方在运用民俗材料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从民俗材料的甄别、选择、布局,以及民俗背景情况的展示等方面,论述了旅游工程建设中运用民俗材料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民俗指民众的风俗习惯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俗是从世代相传的经验中发展起来的 ,民法的源头在于民俗。民俗直接影响着民法的产生与发展、内容与形式 ,是民法的精神依归。民法取代民俗 ,其根本动因归属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此外 ,民法的产生还受到民族矛盾、文化矛盾等多种综合矛盾的作用 ,是民俗无力驾驭、控制调节社会矛盾的结果。对利益冲突的调和 ,民法比民俗更具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民俗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积淀 ,它产生于遥远的古代 ,绵延于现代文明社会 ,今天 ,它仍不失为研究民法时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这独特的视角可以揭示民法的起源、本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4,(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海南在传统节庆祭祀、渔民生产生活和传统舞蹈中有丰富而独特的海洋民俗体育文化遗产;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但目前存在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创新不够、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海南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途径,旨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增强旅游文化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晓兵 《求索》2010,(10):219-221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写作流露出浓厚的民俗趣味。民俗趣味既是他审美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文化心态的曲折流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写作的题材择取以及美学建构。沈从文将文学与民俗融合同构,建构了湘西小说的民俗审美。回溯历史情境,文化语境、他者影响、个体体验三个向度的因素是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缘起的内外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谢穑 《湖湘论坛》2008,21(6):79-80
两宋历时三个多世纪,宋词贴近宋代社会生活,民俗现象进入宋代词人的视野与创作,乃势所必然。宋词中涉及的民俗事象丰富多彩,宋词也因此成为我国民俗的重要文献之一。现存宋词中,对宋代茶俗就有具体而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影视作品表征本土文化的重要层面。"摆龙门阵"、饮食与酒"和"赶场与泡茶馆"是三种重要的巴蜀民俗,它们在本土文化表征中具有重要作用。"摆龙门阵"民俗文化对影视作品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饮食与酒"民俗作为重要的剧作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开掘和利用,而"赶场与泡茶馆"作为特有的社交方式具有民俗学的深层内涵,反映到影视作品中成为表征本土文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民俗具有社会性、模式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其形成以社会生活为基础 ,其发展与社会生活相适应 ,对社会生活具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民俗全面渗透于社会环境之中 ,对公安工作有各种影响和作用。公安工作应严格依法尊重民俗 ,充分开发利用民俗资源。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教育资源。通过对民俗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意义的阐述,对民俗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途径的分析,提出了民俗在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民俗与戏曲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和戏曲都属于“中下层文化”的范畴,民俗与戏曲之间存在着同源互动的关系。戏曲与民俗的互动,是通过一个个深受民俗浸染的个体来实现的。就戏曲作品而言,民俗以各种方式进入剧本,古典戏曲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明显地受到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戏曲也承载了某些民俗的催生和传播职能。就戏曲的审美形态而言,戏曲总体上具有的重人伦、喜通俗、多模拟的特点,也与民俗文化的背景相关。从民俗文化角度来研究古典戏曲,应是着力挖掘二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