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舟共进》2010年6月号上,有一篇短文,是北京陈锋写的《留心朱永嘉们》。我非常感谢这位作者,替大家讲出了几句心里活。我早就为陈锋所说的上海“朱永嘉们”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感到十分可怕了,似乎一切又要翻回去似的:“文革”前、“文革”后,一切极左的胡行都是对的,他们似乎十分希望“盛大的节日”能够重新回来似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80后”一词首次出现是什么时候了。从那之后,同一年代出生的人都被逐渐冠以年代的称谓:“70后”、“80后”,近两年又出现了“90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的出现,对“80后”、“90后”员工来说,又衍生出另一个概念——“新生代”员工。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靠“说”,又要靠“做”。“说”即“言教”,是通过宣传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教育人、号召人;“做”,即“身教”,是通过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言教”与“身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红包,即红封包,在我国南方又称为利市(或写作利是、利事),是将金钱放入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馈赠礼物,民间以它来传递喜庆和慰问。中国人讲“礼”数,“红包”就是“礼”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在市场化浪潮的涤荡下,这种传统的“礼”数也渐渐沾上了“铜钱味”,尤其是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说,“红包”已经异化了:里面包的不再是真情谊,而全是赤裸裸的个人的、肮脏的“小九九”。于是,“红包”实际上就沦为“黑包”了。  相似文献   

5.
“眼睛”有时不可信,用“心”来“看”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这种世俗观念常给人误导,即使高明的领导者有时也会因此而误入“陷阱”。朱镕基曾是一位口碑好的总理,个人风格鲜明,爱憎分明,雷厉风行,又不乏幽默感。但是,他可能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只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总不会错——恰恰就是这个节骨眼,有一次他落入了地方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相似文献   

6.
认为彝族古代全民族的族称是“昆”和“尼”,彝族族源以昆夷、古夷人为主,并融合其他族落。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为民族后,彝族的族称又统称为“尼”,即“夷”,通“彝”,成为今称。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08,(11):32-34
创建56年的海南农垦,百万之众的泱泱国企。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眼中,它是“老字号”,它有“含金量”,它很“了不得”,起码在海南是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创建的那天起,它就被人看作“山泉古琴”;计划经济年代,它又被人称为“秀竹兰花”。如此雅称的背后意味着什么?那是“羡慕”和“分量”,那是“作为”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和谐真好     
请教了一位文字学高手.得知“和谐”这词其实有着重于社会关系的意味:“和”者,从“禾”(指粟),从“口”,意即人皆有嘴要吃;而“谐”呢,从“言”,从“皆”,就是说人皆得言乐言。  相似文献   

9.
中国足球很有戏剧色彩。 2009年8月开始的足坛打假扫黑反赌风暴在持续。中国足协的副主席被“打”了“扫”了,一收拾就成双成对。足协官员涉“假”了,俱乐部老总涉“黑”了,教练涉“贪”了,球员涉“赌”了,谢菲联涉“闶”了,大连实德也沾“边”了……一时间,中国足球的乌烟瘴气又成为千夫所指,万人摒弃。  相似文献   

10.
钱虹 《今日广西》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11.
女儿10岁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我的面前来,和我聊起了“钱”这个话题——“爸爸,妈妈说钱并不是什么都能买到的,对吗?”“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非常正确,你觉得有些东西无法买到,是因为没有人卖这个东西,没有人卖,自然也就谈不上买。例如你想买一个太阳,可是因为没有人卖太阳啊,你又怎么能买到昵?  相似文献   

12.
2013热词盘点     
《人民公安》2013,(24):73-80
土豪: 土豪,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土”意味着土气或粗野,“豪”意味着显赫、华丽。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1,(17):59-59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与“西”这两个方位词,总是与“眷”与“秋”这两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在唐诗宋词中,“春风”总是被说成是“东风”,“秋风”又总与“西风”相关。如李白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毛泽东诗词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都与古诗词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4.
猴与民俗     
猴子,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动物精灵,它既有人的灵性,又有“神”的威力,而且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5.
好酒出自咱的手杨大力每一个到浙江省永嘉县的人,如果要深入领略一番当令的永嘉风情,有几件事可不能错过:品一品乌牛早香茶,尝一尝永嘉早香柚,喝一喝“八七干啤酒”。生产“八七干啤酒”的永嘉啤酒厂,如今是一家年销售额达4318万元的企业。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9...  相似文献   

16.
鲍锋 《今日海南》2011,(2):12-1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在中国人民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昂首阔步迈人一个新时代的时候。一幅新的建设发展蓝图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孙瑞灼 《广东民政》2010,(10):62-62
又到“十一”黄金周,对于不少城市上班族来说,少不了要外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黄金周调动了数以亿计的城市人加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狂欢”中,但是在这场“狂欢”的背后,  相似文献   

18.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平日里身体强健的人,突然因出现“状况”而被疑为肿瘤转移病人的时候,一个对工作非常热爱且执着的人,突然被“告知”将远离工作静静休养的时候,一个刚知“天命”、热爱生活且有着众多亲朋好友的人,突然需要“强制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的时候.这个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在丰衣足食之后,开始追求丰富多彩,以至标新立异的生活,但这能否称作“个性化”的生活?中国是否真正到了个性化的时代?思想和精神的成熟,才构成个性化的真实内涵。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个性化”的转型时期。当今是一个“化”字泛滥的时代。进化、退化、西化、欧化这般百年老词尚且老当益壮,新生代的“化”又已层出不穷了。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优化……,百“化”齐放,还有一个“个性化”。 个性这东西,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有时候连褒贬也不甚分明。比如一个人嘿嘿一笑,对你说:你真有个性。你就得小心,他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