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及改良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绝对的客观真实与程序利益的矛盾。根据诉讼法有关理论,程序法的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即自身价值)和外在价值(即工具价值)。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亦称目的性价值,体现在程序的公正、自由和效益上。民事诉讼法的外在价值(即程序工具价值),是指实现民事诉讼程序外在目的之手段或工具。在民事再审程序中,它主要体现为实现实体的公正,保障任何一项民事裁判都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适用正确两个标准。纵观诉讼制度的发展史,始终存在着程序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冲突与协调问题。从理论上讲,民事诉讼程…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理性反思与改革之价值趋向 根据诉讼法有关理论,程序法的价值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又称目的性价值,体现在程序的公正、自由和效益上;外在价值又称工具性价值,是指实现民事诉讼程序外在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工作不仅是用以实现民事裁判的工具、手段和形式,它还具有独立于民事执行结果的内在价值,即民事执行本身具有的实现民事执行目的的内在品质。民事执行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为迅速、廉价和适当。民事执行的效率性是迅速和廉价的内在价值的集中,是程序正义内涵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司法工作公正与效率的最终体现。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范畴,民事执行的效益性主要体现在要以最少的代  相似文献   

4.
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纠错和救济程序,其内在价值在于通过再审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维护司法的权威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至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其中有权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法院提审或再审。第二类是当事人申请再审;第三类是检察院抗诉。笔者认为,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由法院和检察院承担有不妥之处。在民事诉讼中,意思自治是指导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之一。由于民事活动当事人对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  相似文献   

5.
民事再审制度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怡  唐力 《河北法学》2002,20(5):12-19
再审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讲,我国再审制度对于保障民事审判的公正性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再审制度是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而设计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追求所谓的“实体公正”而忽视了法院裁判的稳定性。诉讼是特定化的解决纠纷的活动,具有其特殊的内在要求,再审制度的构建必须考虑影响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相互关系。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再审制度的具体设想,即取消法院主动决定再审的权力;限制并逐步取消民事检察抗诉的权力;最终建立以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一元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郑晓曦 《法制与社会》2011,(11):120-121
民事判决的既判力理论是保障民事判决终局性的理论基础。在现代诉讼法理论中,既判力是一个用以说明判决效力的基础性概念,既判力的意义及其规则是"解释现代民事诉讼判决效力圣经"。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司法救济程序,在追求实体公正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功能体现在纠错、救济、监督和保障诸多方面,在诉讼程序中完善了法的本质。然而,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陷严重影响了生效判决的既判力,所以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既判力和民事再审这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认识到两者客观、必然的冲突,寻找两者相平衡的支撑点,从而完善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7.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具有补救当事人权利失衡的作用。随着程序正义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程序正义对各项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事再审程序也不例外。为适应程序正义的要求,本文从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进行了分析与重构,以求对我国法治的完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洪伟 《法制与社会》2011,(1):125-126
新证据的提出和认定,是近年来民事审判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事再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本文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再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的相关规定对“新的证据”在民事再审诉讼中的实务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新证据的法律界定、特征分析及几种情形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法律规定,由法定机关提起.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又叫做审判监督程序。民事再审程序作为民事案件的一项救济程序,在民事诉讼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审判实践中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序。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事再审程序,充分体现其公正和效益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们对实体公正的需求和司法本质的认识,再审程序作为既判力的例外和补充一直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它有着纠错、救济、监督和保障等多项功能。而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的一些不完善和缺陷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既判力原则与再审的发动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承认并采取正确的制度设计来缓和二者的冲突,找到其中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改革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是改革与完善我国民事审判程序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本文在揭示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反思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论述了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改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纠错制度,为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为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现行的再审程序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再审程序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其纳入到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事再审程序,充分体现其公正和效益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再审案件立案条件及标准 民事再审程序主要体现实现实体的公正,保障任何一项民事裁判都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适用正确两个标准。它是保障实体权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力图追求实体上的绝对公正。在这一诉讼目的指导之下,我国《民事诉讼法》在再审案件的立案标准方面做了极为宽泛的规定,力图为再审申请人制定有利的申请条件及范围,但这样做的后果同时也忽视了相对当事人的诉讼权益,造成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同时由于超职权主义色彩的渗入,法院的主导地位过  相似文献   

14.
张辉 《行政与法》2002,(12):52-52
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序。但民事再审程序实施的效果不太理想,存在许多弊端,因此要从多方面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15.
一、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分析及功能 1、审前准备程序对保障诉讼公正的价值 民事诉讼是对立的当事人之间的争讼,这种争讼关系的基础是民事实体法规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反映在民事诉讼法上的双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民事诉讼的理想在于实现公开、公正、对等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实体公正尽管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但却不是叮以不择手段,不计成本追求的目标,实体公正必须是在程序公上的制约下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所谓程序公正,即要求审判者以当事人之间的对立为前提,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为…  相似文献   

16.
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一项重要制度,其对纠正错误判决和保护当事人利益有着极大的作用。本文从对我国现行的民事再审程序的研究出发,对其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做出阐释,同时就民事再审程序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所谓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为了保障法院裁决的公正,使已发生法律效力但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得以纠正而特设的一种再审提起和审理程序,也叫再审程序。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审判实践中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序。它对保障当事人的诉...  相似文献   

18.
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是进入民事再审程序的前提,是民事诉讼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追求秩序、公平的法律观念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再审启动程序也日益表现出某些缺陷和不足。完善和改进民事诉讼再审启动条件,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民事再审制度作为一项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行再审制度法律条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矛盾以及其外在结构形式与内在价值取向上的存在矛盾无法得以迅速解决,严重地阻碍了民事再审制度改革进程。为此需要从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中发现民事再审制度改革重新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方法,以此来解决民事再审制度的困境,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再审制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 从法哲学上看,设计和评价一项刑事审判程序可同时有三个伦理标准:一是外在价值标准,即程序在形成一个符合正义、和平、安全和秩序等外在实体价值的裁判结果方面是有用的和有效的。一项审判程序如果具备产生这种好结果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一种外在的善,即作为手段和工具的价值。第二个伦理标准为程序的内在价值,即程序本身——而不是结果——具有符合程序正义要求的内在优秀品质。一项刑事审判程序如果能满足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合理性及自治性等诸项程序正义要求,我们就可以说它具有一种内在的善,即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