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6年1月12日,中国正式批准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5年来,中国社会在促进工作中的平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进步?以第111号公约审视中国反歧视的制度建设,目前,中国在反就业歧视,促进工作中的平等还存在不少问题;促进工作中的平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歧视问题在我国的人才市场中较为突出。端正用人观念, 消除体制性障碍, 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 保障就业者的平等权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种制度性歧视,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是国家的国际法义务。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但国家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将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制定政策框架,还是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无论是对农民工搭建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还是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都离不开政府。农民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要求国家出面加以统筹研究解决。因此,反农民工就业歧视,国家仍要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损害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本文结合反就业歧视的历史和现状,针对目前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了加强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的途径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禁止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和禁止就业歧视是促进就业的突出和重要的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大背景下,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禁止就业歧视法律规范存在诸多问题,建议采取制定《反就业歧视》,成立专门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机构,确立工会在反歧视中的职责,加强国家和政府责任等措施禁止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身高及容貌歧视,这些歧视已对就业的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消除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比较突出,为保障劳动者就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采用单一的司法实施机制,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就业歧视本质上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而非个体利益冲突.反就业歧视法客观存在着群体化个体利益和群体化社会利益两种法益.反就业歧视法有群体化个体利益实施模式和群体化社会利益实施模式两种,两种模式都突破了传统私法个体利益实现机制和传统公法公共利益实现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法”对接CPTPP劳工条款有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也有利于避免社会倾销调查。我国“劳动法”对接CPTPP劳工条款的制度框架包括原则性条款、实体权利条款、组织性条款、实施条款和纠纷解决条款。我国“劳动法”与CPTPP劳工条款接合的法律方案可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国际层面可利用双边协议争取劳工标准实施的缓冲期、利用程序性规定防止争端解决程序滥用、适时推进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相关公约的批准。国内层面可在海南自贸港提前试行CPTPP劳工规则:在强迫劳动方面,重点推动服刑人员报酬制度改革;在职业歧视方面,重点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以消除基于户籍的制度性歧视;在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方面,可参考借鉴CPTPP缔约国越南和新加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通过对2002年、2007年及2013年的招聘广告样本进行内容分析,统计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的现况及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招聘广告中出现雇佣歧视要求的比例并未明显下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现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
浅析就业歧视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打破原有界限,日益活跃的今天,就业歧视问题也凸现出来,成为阻碍劳动力市场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就业歧视存在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各个层面,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不公,而且对劳资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雇员和雇主双方都受损。应当制定相应的反歧视法律,以维护社会正义并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反就业歧视机理及其制度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歧视问题凸显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恰好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机理。因此,运用经济法这一机理来解决就业歧视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法本质要求的反就业歧视双向联动调节机制将成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理想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新型平台用工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构建劳动者劳动权益系统性保护的必要。从系统论视角审视,新型平台用工方式冲击了我国传统以劳动关系构建起的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系统,突出表现为劳动从属性弱化割裂系统整体性,多层嵌套性用工消解系统层次性,内外环境互动渠道受阻影响系统开放性。研究认为,借鉴系统论相关原理,我国平台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的基本逻辑应遵循三条路径展开:加强系统整体性,推动劳动从属性各要素的优化重组;扩容系统层次性,构筑劳动关系分层分类保护体系;提高系统内外环境开放性,构建政府、平台、工会、平台劳动者等多元协同治理场域。将平台劳动者纳入系统保护中,推动我国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系统迈向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是分析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研究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劳动力供给和分行业的新增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扩张趋势,供给不断增加;预测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35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态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和扩招积压效应叠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研究建议,可以从增强人岗匹配度、优化就业条件、加强就业帮扶、积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等4个方面化解供给冲击和结构矛盾,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初期,我国城镇中固有的就业矛盾将进一步加深,农村劳动力将面临就业需求减少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劳动力市场也将呈现更加弹性化、灵活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职工队伍的分化将更加明显,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也将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为此,政府应采取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的实现;工会亦应确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工作方式,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形势下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城镇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非正规就业的特殊性,我国的非正规就业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积极引导非正规就业,全面保障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实现体面劳动以及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等,并最终促进就业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但其对就业不仅会产生创造效应,也会产生破坏效应。研究利用 2008—2016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在智能物质资本投入影响下不同地区和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分析人工智能通过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和作用方向。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不同技能 水平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方向不同,存在“两极化”趋势;产业结构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人工智能对 就业“两极化”发展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有差异性影响。研究建议,应进一 步加强教育培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福利,以应对人工智能的破坏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